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主要內容

唐朝域外朝貢制度是唐朝制度的重要內容,本書可以進一步深化唐朝制度研究,拓展國際關系制度史的研究。傳統制度具有繼承性,唐朝域外朝貢制度對當代中國處理邊疆少數民族關系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本書從歷史學與法學的視角出發,系統研究唐朝域外朝貢制度,研究其形式、內容,分析其特點及其實施,論述其文化影響與當代意義。本書共6章。

緒論指出唐朝域外朝貢制度的理論及現實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內容簡介、主要研究方法及創新。第一章為唐朝域外朝貢制度概論。指出朝貢制度的理論基礎,回顧先秦時代、漢朝、魏晉南北朝及隋朝朝貢制度簡史。分析藩國入唐朝貢的目的,簡述入唐朝貢路線,論述唐朝域外朝貢制度的形式及特征。論述與朝貢制度密切姓關的羈縻、冊封、納質、授官、和親等制度。第二章為唐朝域外朝貢制度的一般規定。唐朝在中央和地方都設立朝貢管理機構,分析貢使來源與貢使服裝。藩國、民族貢物種類繁多,有金銀珠寶、動植物、絲織物、藥品、香料以及人等。唐朝對朝貢物品進行多次限制。唐朝回賜物品主要有絹帛、馬、牛、羊、衣服、化妝品、金、銀等。域外朝貢國書的用語、措辭反映國家的地位與實力。唐朝通過銅魚符制度與“過所”制度管理蕃使,通過館驛與關津制度,便利蕃使進京朝貢。第三章為唐朝域外朝貢禮儀制度。唐朝詳細規定了朝貢的各個環節,從貢使入境、歡迎接待、貢使名額確定、進京,到朝貢大典、回賜、禮送返回等,既詳盡細致,又具有等級性。此外,還規定了設宴招待、安排住宿、供應食料、管理市易與參觀、提供翻譯、刺探蕃情、處理病亡貢使等制度。第四章為唐朝域外朝貢制度的分層與演變。唐朝域外朝貢制度分為“內圈”“外圈”朝貢制度,二者在管理機構、朝貢者身份及與唐朝政治關系等方面存在區別,具有重要的政治影響。唐朝域外朝貢制度在唐高祖、唐太宗時期初具規模,在唐高宗、唐中宗(初次執政)時期基本定型,在武則天、唐中宗(二次執政)、唐睿宗(二次執政)、唐玄宗時期進一步調整,在“安史之亂”后日漸式微。第五章是唐朝域外朝貢制度的實施。具體探討渤海、吐蕃、日本的對唐朝貢。分析戰爭對促進朝貢制度順利實施的影響。指出唐朝域外朝貢制度得不到實施的具體情況,探討了朝貢爭議的解決。通過具體案例,分析唐朝域外朝貢制度實施中的策略均衡,總結了唐朝域外朝貢制度實施的特點。第六章為唐朝域外朝貢制度的文化影響與當代意義。論述朝貢物品與唐朝文化、朝貢制度與唐朝文化的輸出,對唐宋域外朝貢制度進行比較,指出唐朝域外朝貢制度的當代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房山区| 吉安县| 沙湾县| 龙江县| 石嘴山市| 霸州市| 家居| 孝义市| 广安市| 黄石市| 宜春市| 塔城市| 汕头市| 逊克县| 定远县| 新巴尔虎右旗| 井冈山市| 伽师县| 扬中市| 瓮安县| 利辛县| 繁峙县| 石城县| 大同市| 渑池县| 临澧县| 前郭尔| 昔阳县| 凤台县| 绍兴县| 山阳县| 浦东新区| 苗栗县| 沧源| 宝坻区| 金溪县| 德安县| 横峰县| 德格县| 玉林市| 阳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