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總序

司法是適用或執行法律的活動,隨法律的產生而產生,亦隨法律的變化而變化,呈動態的過程。

我國的環境司法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隨著我國環境立法的產生而出現的一種司法現象,至今只有短短三十余年的歷史。歷史雖短,但發展很快,新問題也很多,例如環境司法專門化、環境公益訴訟、環境權利的可訴性、環境案件的受案范圍、審理程序、“三審合一”、跨區域管轄、氣候變化訴訟、證據規則、生態性司法、環境法律責任的實現方式、環境訴訟中的科學證據、專家證人等。這些問題幾乎都是近十年來逐漸出現的,并且還在不斷產生,亟待環境法學理論界和環境法律實務界的關注和深入研究。

國家2011計劃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是2013年經教育部和財政部批準設立的一個學術研究協同創新平臺,中國政法大學為協同創新中心的牽頭高校,武漢大學、吉林大學和浙江大學為主要協同高校。其他協同單位還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國法學會、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等。協同創新中心擔負五大任務,即探索科學的司法理論,研究構建先進的司法制度,促進司法的規范運作,培養卓越的司法人才,培育理性的司法文化。協同創新中心的活動宗旨和歷史使命是,促進我國司法的文明化進程,加強我國司法文明的軟實力,助力法治中國建設,提升我國司法文明在當代世界文明體系中的認同度和話語權。環境司法和環境司法文明是我國司法和司法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用嚴密的環境法治和最嚴格的環境法律制度推進和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的今天,顯得更為重要。因此,環境司法的理論、實踐和文明發展,無疑是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關注的重點。

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司法理論研究基地(武漢大學)是最高人民法院在武漢大學設立的一個專門從事環境資源司法理論研究的機構,研究范圍包括中外環境司法理念、理論、環境司法制度、環境司法運行、環境司法改革以及環境司法文化等。

國家2011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和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司法理論研究基地(武漢大學)共同推出的《環境司法文庫》,旨在建立一個專門的學術平臺,鼓勵和促進環境司法問題研究。《環境司法文庫》向國內外所有專家、學者和司法實務工作者開放,每年推出數本有新意、有理論深度、有學術分量的專著、譯著和編著。懇請各位專家、學者、司法實務工作者不吝賜稿。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我國環境司法的健康發展,為環境司法文明建設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國家2011計劃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聯席主任

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司法理論研究基地(武漢大學)主任

王樹義

2016年6月16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寻甸| 邓州市| 区。| 延津县| 南澳县| 泰安市| 白河县| 交口县| 阳山县| 枣庄市| 喀喇沁旗| 文化| 紫阳县| 即墨市| 门头沟区| 巫山县| 安达市| 澄江县| 临沭县| 静宁县| 祁东县| 宣化县| 海南省| 西盟| 永春县| 台北县| 漳浦县| 武宣县| 富平县| 云霄县| 平乐县| 拉孜县| 曲阳县| 高阳县| 奉贤区| 湘阴县| 河池市| 寿阳县| 香格里拉县| 潞城市| 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