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中小企業景氣指數研究報告(2020)
- 池仁勇 劉道學 林漢川 秦志輝等
- 4590字
- 2021-09-28 15:26:20
前言
中小企業景氣指數是用來衡量中小企業動態發展狀況的“晴雨表”。為了中小企業及時了解企業運行現狀及相關行業和區域發展態勢,更好地為政府部門、行業機構以及企業自身提供決策依據,浙江工業大學中國中小企業研究院發揮浙江省新型重點專業智庫及浙江省中小微企業轉型升級協同創新中心等依托部門的專家團隊優勢,從2010年開始策劃開展有關中小企業景氣監測、景氣指數編制工作,在中國率先開展中小企業景氣指數理論及實證研究。2011年,該項研究工作列入浙江工業大學中國中小企業研究院的重大研究項目,當年8月課題組推出了中國首部《中國中小企業景氣指數研究報告》,填補了該領域研究的空白。2012年在研究中國省際中小企業景氣指數的基礎上,追加研究中國主要城市中小企業景氣指數,并基于深交所中小板、創業板500指數樣本企業的財務數據,運用擴散指數法編制中小板及創業板景氣指數;2013年開始,基于浙江省的重點監測數據開展浙江11市的區域景氣指數和小微企業發展指數編制工作,同時參加《浙江省中小企業發展報告》及《中國中小企業發展研究報告》的編撰工作,負責承擔中小微企業動態數據分析及相關專題研究;2014年開始,隨著新三板掛牌企業的財務數據逐漸可以獲得,在此前僅限于中小板和創業板企業的景氣分析,通過選取新三板的成分指數與做市指數樣本,加入新三板企業數據后,使上市中小企業景氣指數更能夠全面、客觀地反映中小企業動態發展的現實。由此不斷豐富和完善了中國中小企業景氣指數研究的方法與內容,滿足了該項研究的重大社會需求。
十年來,《中國中小企業景氣指數研究報告》在西湖中小企業國際研討會(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杭州)、世界工業技術研究院協會暨國際創新成果浙江推介會(2013年10月,杭州)及APEC中小企業工商論壇(2014年9月,南京)、全國小企業發展論壇(2015年6月,杭州)、全國科技評價學術研討會(2016年11月)、APEC杭州論壇(2017年9月)、世界工業與技術研究組織協會(WAITRO)馬來西亞檳城國際學術會議(2018年11月)、亞洲創新與政策學會(ASIP)菲律賓年會(2019年10月,奎松)、新西蘭中國商會年會(2019年12月,奧克蘭)向國內外公開發布,并作為“中小企業文庫”持續由中央級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研究報告公開發布后,得到新華通訊社、中國新聞社、《光明日報》、《中國日報》、《浙江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大公報》、《中央日報》及中國政府網、中國網、人民網、央視網、中國廣播網、中國經濟網、新浪網、鳳凰網、鳳凰衛視等60多家國內及境外有影響力的新聞媒體的采訪、報道及傳播推廣,引起相關各界高度關注,產生了較大社會影響。
本次出版的《中國中小企業景氣指數研究報告(2020)》是依托浙江省新型重點專業智庫——浙江工業大學中國中小企業研究院和浙江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中小微企業轉型升級協同創新中心的研究團隊,聯合相關部門和研究同行完成的最新年度報告書。研究報告書總體由四篇十五章構成。
第一篇由第一至三章組成。第一章是從宏觀角度回顧2019年以來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概況。內容包括:2019—2020年中國中小企業發展環境、中小企業發展概況分析及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中小微企業的影響評述。第二章是從中觀角度,基于統計數據分析2019年以來中國區域中小企業發展動態。首先分析2019年以來中國區域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與總體特征;其次是聚焦小微企業發展狀況,分別從中國東部、中部、西部三大區域、31個省(市、區)進行了比較分析;最后分析了各地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亮點。第三章首先系統梳理分析了2019—2020年中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與法規,包括國家及各部委出臺和實施的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財稅金融政策、創業創新政策、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政策及其他專項政策以及各地中小微企業發展扶持政策;然后重點對數字化賦能中小企業發展、優化營商環境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政府支持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等進行了詳細解讀與概括評述。
第二篇為中國中小企業景氣指數測評(2020),這是本研究報告的核心部分,由第四章至第六章組成。其中,第四章闡述了中小企業景氣指數研究的最新動態及趨勢,內容包括國內外中小企業景氣指數研究的最新理論與方法;中國中小企業景氣指數研究的意義;景氣指數評價的對象及指標選取原則、樣本規模、數據收集與預處理、景氣指數評價指標分類與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方法、中小企業綜合景氣指數指標體系構建等。第五章為2020年中國中小企業景氣指數測評結果分析,分別研究分析了工業中小企業、上市中小企業景氣指數、比較景氣指數的測評結果,并對2020年中國中小企業綜合景氣指數的省際排名、地區排名及年度景氣指數基于加權平均指數進行了綜合性探討。第六章基于時序維度具體分析了2020年中國大陸31個省(市、區)中小企業綜合景氣指數的變動趨勢。
第三篇為中國區域中小企業景氣指數實證研究。由第七章和第八章組成。持續聚焦浙江省小微企業開展景氣測評的區域實證研究。第七章為基于2019—2020年小微企業培育監測數據的浙江省區域小微企業景氣指數測評,在分別對浙江11市最新的工業小微企業景氣指數、企業信心指數、重點監測企業景氣指數進行測評的基礎上,計算出了2020年浙江11市小微企業綜合景氣指數,并基于全省平均指數進行了綜合評價。第八章為基于2019—2020年浙江行業監測數據的主要行業景氣指數研究,內容包括浙江省行業發展總體景氣狀況,對浙江省企業數量占比最多的紡織業、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和橡膠及塑料制品業四大主要行業的景氣指數進行了計算、分析和綜合探討等,針對當前浙江小微企業相關行業發展現狀及主要問題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第四篇包括第九章至第十五章,針對當前中國中小企業景氣狀況的熱點問題結合實證和案例分析進行專題研究。第九章為長三角民營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比較研究,持續跟蹤研究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進程中民營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新機遇及新挑戰,通過對長三角三省一市民營中小企業在發展規模與定位、科技創新與動能、創業生態與模式、國際競爭與影響力、綠色發展與資源、發展環境與制度等方面的比較分析,總結區域中小企業發展的特色優勢,針對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相關對策建議。第十章基于長三角三省一市中小企業發展比較分析,總結區域中小企業發展特色優勢,并針對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相關對策建議。第十一章綜合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小企業的深刻影響,基于問卷調研具體分析了疫情影響及企業應對的最新現狀與趨勢,最后提出了相關搶救式扶持政策建議。第十二章作為區域熱點案例,具體分析研究了疫情期間浙江省中小企業應急保障和復工復產的現狀及政企聯動的有效應對狀況。第十三章作為行業企業熱點案例,重點研究了中國隱形冠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現狀、特征,并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第十四章、第十五章聚焦疫情背景下中小企業穩就業、穩外貿問題,具體分析最新現狀與趨勢,最后提出了相應政策建議。
作為反映中國中小企業景氣狀況的重要補充資料,本書在參考文獻之前設置附錄,收錄了過去一年中國中小企業大事記及重要會議信息,同時附錄了中國中小企業景氣指數測評數據表和全書參考文獻。
本研究報告作為中國中小企業景氣指數研究的最新年度報告,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和社會應用價值。
首先,本研究報告基于持續開展基礎理論研究和監測調查數據的收集,進一步完善了中國中小企業景氣指數評價方法與指標體系。本研究報告基于中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通過確立宏觀和微觀、官方統計和非官方調研相結合的景氣指數評價方法,收集選取中國國家和各省市統計局的統計數據、上市中小板、創業板及新三板企業財務數據以及全國中小微企業景氣監測問卷調查數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擴散指數法—合成指數法,計算出了中國大陸31個省份、七大地區中小企業綜合景氣指數和加權平均值,系統總結了中國中小企業總體發展及不同區域發展的最新現狀和趨勢,本研究具有科學理論基礎和可靠數據支撐。
其次,本研究報告密切關注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影響,動態分析最新現狀趨勢及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研究報告采用定量分析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系統梳理了2019年以來國家及各地方政府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最新政策與法規,深入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中國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最新景氣狀況和動態趨勢,特別聚焦近年來中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熱點及亮點,并結合具體案例展開專題研究,本研究具有鮮明的現實針對性與時代前瞻性。
本研究報告通過對中小企業景氣指數的最新分析,可以幫助中小企業自身及時了解行業或地區的整體發展態勢,明確其在行業或地區中的地位,較為客觀地評估區域企業的優勢所在與不足之處,從而有利于中小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制定正確的經營方針和發展策略。同時,研究報告通過區域分析和企業案例研究,也為國家和地方政府調整區域產業結構、促進后新冠肺炎疫情時代中國中小企業健康持續發展提供了決策依據。
本研究報告作為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浙江工業大學“中小企業研究文庫”系列著作,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6CSH014、17ZDA088)及浙江省新型重點專業智庫——浙江工業大學中國中小企業研究院、浙江省小微企業轉型升級協同創新中心重點科研資助項目,是課題組撰寫團隊開展聯合攻關的科研成果結晶。全書由池仁勇、林漢川、秦志輝、劉道學、金陳飛負責策劃設計、組織與統撰,具體參加本報告撰寫的成員有(以章節為序):池仁勇(前言),程聰、劉道學(第一章),郭元源、陳意鋃(第二章),湯臨佳、全程(第三章),劉道學、詹愛嵐、嚴慶乾(第四章),劉道學、金陳飛、池仁勇、董碧晨、鄭瑞鈺、石雨露、魏辰、董穎、范潤鈺、葉佳夢、閆倩倩、趙依雯、曹丹、陳佐昊(第五章、第六章),金陳飛、劉道學、池仁勇、郭迎迎、胡英捷、顏鎧晨、盧瑤、陳李英、王國勇(第七章、第八章),王黎螢、趙春苗、樓源、高鮮鑫、吳瑛、霍雨桐、李勝楠、姬科迪、楊妍、王雁(第九章、第十章),程宣梅(第十一章),吳寶、張思晴、產世芬(第十二章),王俠麗(第十三章),夏霖(第十四章),李鴿翎(第十五章),王文奇、劉道學(大事記),胡英捷、金陳飛(附錄)。池仁勇、劉道學、金陳飛對全書初稿進行了統撰和審校。詹愛嵐、盧瑤參與了部分書稿的校對工作。
本報告在研究和撰寫過程中,得到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中共浙江省委辦公廳、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浙江省中小企業局)、浙江省中小企業協會、浙江省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中國技術經濟學會、浙江省中小企業研究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世界工業與技術研究組織協會(WAITRO)等國內外有關組織機構和部門的指導與大力支持,使本報告內容充實,數據準確,資料豐富,在此一并表示誠摯感謝。
同時,特別感謝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經濟與管理出版中心盧小生編審和劉曉紅責任編輯的悉心指導與關照支持,感謝他們從本書策劃、出版設計到書稿審校、印刷裝訂等各環節付出的所有辛勞,正是因為編輯出版團隊高度敬業的工作態度才保證了本年度報告書及時順利出版。
參加本報告撰寫的專家、學者對自己撰寫的內容都進行了專門潛心研究,但由于中國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內外動態環境都在隨時發生變化,特別是2020年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指數測評及報告撰寫都遇到一些困難,加之時間緊迫,難免存在一些不足。本報告中如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研究同行和讀者批評指正為幸。
池仁勇
2020年8月
于浙江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