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西北文學與文化(2020年第1期)
- 陜西師范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主辦
- 1083字
- 2021-09-29 13:47:50
發刊詞
中國的大西北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文明豐富燦爛。地理與人文相互滋潤,生活與文化水乳交融。近代以降,大西北文學與文化在社會變遷和文化發展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連接著當代的文藝思想發展,甚至影響著當代文學與文化的走向,當代中國的大西北文學實踐和文化研究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呈現出不凡的氣象。
《大西北文學與文化》誕生于文化復興的新時代。近年來,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文學與文化研究領域發生重大轉向,文明的平等多樣、互學互鑒,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一帶一路”的倡議思維,絲路文明的再發現成為當代中國面向社會的新思維,尋求本土文化價值并升華出公共意義是當今世界性的思想思潮,為文學與文化研究打開了新的空間。大西北文學與文化研究是一個具有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歷史意蘊和時代感的大命題。《大西北文學與文化》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哲學社會科學的講話精神和關于文藝的系列講話精神,呼應國家的戰略思維,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和政治導向,力求促進人文社會科學和文學與文化研究的發展繁榮,加強學術陣地建設。
大西北有許多學術刊物,大西北文學與研究的成果,有許多刊布渠道,但是,還沒有《大西北文學與文化》這樣的專門刊物,《大西北文學與文化》希望能將分散的力量匯聚一起,尋求構建一個話語集中的共同體空間,形成一個集匯學術成果、特色鮮明的學術平臺。《大西北文學與文化》立足大西北,面向全國,立足并參與當代文學與文化前沿建設,介入當代大西北文學與文化發展進程。宏觀研究和微觀研究并重,注重理論創新和現實意義、歷史感和當代感、學理性和前沿性相結合。
《大西北文學與文化》由陜西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主辦。陜西師范大學在大西北文學與文化(例如絲路學和絲路文學、西北文藝、陜甘寧邊區文化、延安文藝研究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厚的積累,在參與當代文學現實、介入當代文化思潮方面也積累了相當的經驗。《大西北文學與文化》在基本依托的基礎上,希望搭建一個開放的平臺,團結全國的文學與文化研究者,吸引海內關心、關注大西北文學與文化發展的目光。構有譜系、代際相承的大西北文學與文化研究者,是刊物的重要支撐。
刊物有刊物的規律,一本刊物的成長,是一個較長時期的累積的過程。《大西北文學與文化》有全國同人的支持,因而有些底氣,也努力不辜負大家的期待,爭取有一個高的起點和良好的面貌。如今,刊物創刊號正式出版,我們期待文學與文化研究界的寶貴意見。希望《大西北文學與文化》在廣大同人的支持下成長、壯大,為大西北的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國文學的發展繁榮作出貢獻。
《大西北文學與文化》編輯部
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