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
鄔賀銓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
“30·60”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成為我國新時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目標,它事關今后幾十年的經濟增長模式和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的調整,對消費模式、生活方式及生態建設也都有深刻影響。本書的內容文如其名、通俗易懂,全面解讀雙碳目標的意義、機遇、挑戰和實現路徑,將起到促進將政府的承諾轉化為企業的作為與公眾自覺行動的效果。
姚洋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院長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減排涉及地球上的每一個人。理解碳排放和碳中和是每個人參與減排的第一步。本書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向公眾講解碳排放和碳中和,是一本非常及時的書。
秦朔 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朋友圈發起人
邁向低碳、零碳,的確會沖擊現有的能源體系和工業體系,但更是中國實現新發展的一個重大機遇,不僅是技術革命,生活方式進化,而且有助于“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暢通無阻。同時,這也將是中國生產力空間分布的一次革命。本書給了我們全方位的啟迪。
王戰 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
《一本書讀懂碳中和》不僅從宏觀層面探討了關鍵行業發展和減排的權衡關系、技術路線選擇優先順序等與社會經濟體制框架息息相關的議題,還從微觀層面闡述了微觀主體促進低碳減排的商業模式以及積極踐行低碳目標的生活方式。本書融合了科技、經濟和社會共同議題的成果,為讀者勾勒出了一幅“零碳”未來宏大而生動的畫卷。
管清友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
碳達峰、碳中和的實現過程既是一場系統性革命,也是一次長達幾十年的機會。如何抓住這個機會?本書給出了一份全景式的解答。
陳凱 安永中國主席
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及全球管理委員會成員
本書由安永碳中和課題組能源、工業、建筑、金融等領域多名專家凝聚豐富的行業實踐編寫而成,聚焦碳中和的實施背景、關鍵要素、行業轉變路徑及機遇,巧妙地把碳中和的實現方式與實踐場景融合,為讀者提供身臨其境的認知,從而揭開碳中和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