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新中國成立以來內蒙古經濟發展的主要情況

新中國成立以來,內蒙古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經過70年的建設,內蒙古經濟連上臺階,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1978—198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內蒙古政府積極解放思想,率先實行“草畜雙承包”責任制,極大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由此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征程。2012年至今,以黨的十八大的召開為標志,內蒙古全面深化改革,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步入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現代化內蒙古的嶄新歷史階段。

1.1.1 改革開放前30年內蒙古經濟發展簡述

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經濟百廢待興,已經成立自治區3年的內蒙古憑借自治區穩定的政治局勢發展地區經濟。1959年至1961年,由于“大躍進”運動以及犧牲農業發展工業的政策所導致的全國性糧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機,地區生產總值由298.1萬元跌至176.5萬元。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同樣對經濟發展造成很大的波動。總體來看,內蒙古地區生產總值從1953年到1977年上升了3.6倍,呈現出波動上升的趨勢,如圖1-1所示。

圖1-1 1952—1977年內蒙古GDP情況(1)

數據來源:《內蒙古統計年鑒》。

1.1.2 改革開放后40年內蒙古經濟發展分析

改革開放40年來,內蒙古經濟得到了全面深刻的發展。從初步探索、逐漸深入、加快發展到全面深化改革,內蒙古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歷史變革。

(1)生產總值逐年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自治區生產總值得到大幅提升,尤其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發展得到了穩步增長。2000年生產總值為1539.12億元,全國排名第24位,人均GDP為6502元,提升至全國第15位;2007年,人均GDP排名進入全國前10名。2013年,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內蒙古生產總值在該年份達到15988億元,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生產總值達18632.6億元,經濟發展整體呈現出穩步上升的趨勢,如圖1-2所示。

圖1-2 1978—2017年內蒙古GDP情況

(2)居民收入增長顯著,城鄉差距較大

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自治區農民收入和城鎮居民收入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如圖1-3所示。1984年開始,農村居民收入增長速度低于城鎮居民收入,并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拉大差距。

圖1-3 1978—2017年內蒙古居民收入情況

(3)民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

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自治區民營經濟由少到多、由弱到強,經歷了艱難曲折的發展歷程。截至2018年,民營主體占全區市場主體總數的97.6%,解決了全區58%的城鎮就業,創造了63%的生產總值、70%的稅收收入、75%的外貿進出口和94%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成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內蒙古現代經濟形式的主要力量。

根據圖1-4,2000年內蒙古自治區國有單位就業人員為201.1萬人,是私營企業就業人員的7.1倍。2016年國有單位就業人員減少到167萬人,私營企業就業人數上升到176.8萬人,私營企業就業人員首次超過國有單位就業人員。由此可見,民營經濟正在快速崛起,在發展規模、質量、層次上不斷完善,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經濟中的重要一環。

圖1-4 2000—2017年內蒙古國有企業與私營企業就業人數對比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數據,2018年整個自治區內部增加的市場主體為314000戶,注冊資本達到7423.1億元。其中:個體工商戶23.88萬戶,資金數額215.44億元;內資企業6.96萬戶,注冊資本5030.51億元;外商投資企業229戶,注冊資本2060.75億元。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由東向西的加速推進,國內外合作進一步加深,內蒙古自治區的市場政策將不斷完善,市場環境將不斷優化,民營企業在內蒙古的發展建設將釋放出更大的潛能,展現出更好的發展前景。

(4)對外貿易發展迅猛

內蒙古自治區地處我國北部,東西擁有4200千米的對俄、對蒙邊境線,開通了滿洲里、二連浩特等19個口岸,不僅匯集著中、蒙、俄三國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而且處于跨區域、跨國界,承接東西、連接南北的關鍵位置,自改革開放以來便不斷與這些國家進行貿易。由于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內蒙古的進出口額有所波動,但整體屬于上升趨勢,如圖1-5所示。北疆開放戰略的實施使內蒙古地區地理位置的優越性不斷顯現。

圖1-5 1978—2017年內蒙古進出口額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后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絲綢之路經濟帶從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至歐洲,依托陸上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臺,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

“中蒙俄經濟走廊”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一部分,是“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之一。中蒙俄經濟走廊有兩個通道:一是從華北通道,從京津冀到呼和浩特,再到蒙古和俄羅斯;二是東北通道,沿著老中東鐵路從大連、沈陽、長春、哈爾濱到滿洲里和俄羅斯赤塔。

內蒙古自治區對外貿易的主要國家包括蒙古國、日本、俄羅斯、美國、韓國、越南、印度、意大利和英國等國家,呈現出多元化的態勢。由圖1-6可以看出,內蒙古自治區對蒙古國出口最多,對意大利和英國出口最少。2011年至2017年內蒙古出口先增加到2013年后逐年減少,除了對日本出口額逐年減少以外,其他國家的出口額均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由此可見,內蒙古自治區正在大力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內蒙古自治區的對外貿易主要針對蒙古國和俄羅斯等主要毗鄰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和中、蒙、俄經濟走廊的推出和不斷深化,將進一步推動內蒙古經濟的發展,實現三國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圖1-6 2011—2017年內蒙古對外貿易出口總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虎林市| 长汀县| 卓尼县| 龙州县| 合江县| 江北区| 朝阳区| 绥中县| 甘泉县| 社旗县| 宁安市| 清涧县| 吴川市| 泰顺县| 沽源县| 新化县| 漠河县| 咸宁市| 西畴县| 苗栗县| 郴州市| 长阳| 沈阳市| 浦北县| 山东| 兰西县| 同德县| 吉林市| 湖北省| 蓬安县| 莫力| 郯城县| 前郭尔| 阿勒泰市| 甘洛县| 敦煌市| 门头沟区| 新田县| 沂源县| 安陆市| 抚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