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2 2018年各省份經濟增長質量總指數及排序

我們首先根據所得到的各基礎指標的相應權重求得各方面指數值,進一步根據方面維度綜合權重計算中國地方經濟增長質量指數值,并對2018年中國地方經濟增長質量指數進行排序,結果如表0-5和圖0-1所示,所測度的各省份經濟增長質量分項維度指數值及排序值如表0-6所示,并對地方經濟增長質量及其分項維度進行綜合評價分析。

表0-5 2018年中國各省份經濟增長質量指數及排序

圖0-1 2018年中國各省份經濟增長質量指數排序

表0-6 2018年中國各省份經濟增長質量各分項指數及排序

續表

2018年經濟增長質量指數排在前8位的依次是廣東、江蘇、北京、浙江、上海、山東、天津、福建,經濟增長質量指數排在前8位的地區都落入東部地區。從空間區域來看,2018年東部地區的經濟增長質量綜合指數較高,東部地區普遍經濟增長質量發展較好。前8位省份的經濟增長質量指數平均值為0.480。2018年經濟增長質量指數排在后8位的依次是新疆、甘肅、貴州、云南、廣西、江西、陜西、寧夏,除江西屬于中部地區外,其余均屬于西部地區。排名后8位省份的經濟增長質量指數平均為0.233,排名前8位省份的經濟增長質量指數平均值是排名后8位的2.060倍。這意味著東部地區的經濟增長質量顯著優于中西部地區,且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質量與東部地區存在較大差距,中國經濟增長質量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基本特征,要全面激發中國經濟增長質量優勢,亟須解決這一矛盾。

經濟增長的效率指數排在前10位的省份依次是北京、江蘇、上海、天津、山西、寧夏、遼寧、青海、廣東、內蒙古,平均經濟增長效率指數值為0.116,說明這些省份在2018年經濟增長的效率水平較高。然而經濟增長的效率指數排在后10位的省份分別是廣西、江西、安徽、貴州、湖南、云南、河北、重慶、海南、湖北,平均經濟增長的效率指數值為0.028。排在前10位的平均經濟增長效率值較排在后10位地區經濟增長效率值增長了3.143倍,可以看出經濟增長的效率指數在省份之間的分化差異較大,北京2018年經濟增長的效率指數值為0.157,而廣西2018年經濟增長的效率指數值為0.015,北京是廣西的10.47倍多。這說明經濟增長的效率指數排名靠前的省份,在2018年,經濟增長的資源配置較為優化,投入產出比高,在未來排名靠后的省份要更多關注經濟增長效率的提高,通過技術的革新,優化資源配置,轉型經濟增長方式,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經濟增長的結構指數排在前10位的省份依次是浙江、海南、黑龍江、江蘇、廣東、福建、北京、上海、四川、江西,平均經濟增長的結構指數值為0.076,說明在2018年這些省份經濟增長的結構發展水平較高,且排名前10位的省份大多數位于東部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東北地區的黑龍江、西部地區的四川、中部地區的江西在經濟增長結構維度的排序也較為靠前。然而,經濟增長的結構指數排在后10位的省份分別是陜西、山西、寧夏、內蒙古、湖南、云南、廣西、吉林、河南、甘肅,除吉林外,均屬于中西部地區,平均經濟增長的結構指數值為0.043,排在前10位省份的平均經濟增長的結構指數值較排在后10位省份經濟增長的結構指數值增長了0.767倍。這說明結構層面發展較好的省份與發展落后的省份差距較大,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的結構發展較為落后,尤其表現在產業結構層次較低、城鄉二元結構差距較大等方面。未來西部地區要關注經濟增長的結構,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消化過剩產能,推動具有比較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與發展,進而協調結構桎梏,破解結構性矛盾。

經濟增長的穩定性指數排在前10位的省份依次是內蒙古、北京、廣西、湖北、吉林、重慶、廣東、青海、浙江、甘肅,其平均經濟增長的穩定性指數值為0.054,說明這些省份經濟增長穩定性較高,受外界影響產生的波動性較小,經濟增長抗沖擊能力較強。而經濟增長的穩定性指數排在后10位的省份依次是山西、寧夏、遼寧、陜西、河北、四川、福建、江西、黑龍江、山東,其平均經濟增長的穩定性指數值為0.033。排在前10位省份的平均經濟增長穩定性指數值較排在后10位省份提高了0.636倍。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對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穩定性越高的省份,受到外在經濟沖擊以及經濟內部周期性波動的影響越小,能夠保障地區經濟運動的健康、安全以及平穩地發展。穩定性排名較為落后的省份,在未來的發展中,要及時調整經濟的短期波動,協調長期經濟發展趨勢,并關注調整經濟沖擊對經濟體的影響,熨平經濟波動,增強經濟增長的穩定性,促進地區經濟增長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福利變化與成果分配指數排在前10位的省份依次是江蘇、廣東、山東、浙江、北京、河北、上海、河南、福建、湖北。這些省份均屬于東中部地區,意味著東部地區、中部地區經濟增長的福利分配機制較為健全。排名前10位省份的福利變化與成果分配指數值平均為0.083。而福利變化與成果分配指數排在后10位的省份依次是甘肅、新疆、云南、貴州、青海、海南、寧夏、黑龍江、江西、內蒙古,其平均福利變化與成果分配指數值為0.039,其中海南屬于東部地區,黑龍江屬于東北地區,其余均落入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的福利變化與成果分配指數值普遍較低。排在前10位省份的平均經濟增長的福利變化與成果分配指數值較排在后10位省份增長了1.128倍,差距較大。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充分關注地區人民的生活質量和福利水平,重視經濟碩果人民共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更為健全、完善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重視人民教育、醫療、文化的基本保障。與此同時,雖然近年來,西部地區脫貧攻堅成果顯著,社會福利分配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西部地區貧困基數大、任務艱巨,與東部地區依然存在顯著差距。因此,落后地區應加快推進相關政策、體系的建立和健全,加強公共資源和公共服務保障,以提高地區人民綜合福祉。

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代價指數排在前10位的省份依次是廣東、山東、北京、河北、河南、江蘇、上海、浙江、湖北、重慶,其平均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代價指數值為0.060。可以看出,這些省份在經濟增長中,更多地關注資源集約與生態環境治理,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重視綠色生產力的嵌入,并對環境的污染治理投入較大,污染治理能力與治理效果均較為突出。而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代價指數排在后10位的省份依次是新疆、寧夏、青海、內蒙古、甘肅、廣西、貴州、遼寧、云南、天津,其平均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代價指數值為0.035。排在前10位省份的平均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代價指數值較排在后10位省份增長了0.714倍。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代價維度中,排名較為落后的省份普遍落入西部地區、東北地區等。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作為我國傳統重工業基地,資源過度開采,能源排放量較大,地區污染嚴重,生態功能退化嚴重,環境防治與生態修復任重道遠。因此,這些地區應加快構建生態修復連廊,提高污染處理與生態治理能力,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與升級,培育新型綠色清潔化產業,走環境保護、生態治理的綠色化道路。

國民經濟素質指數排在前10位的省份依次是廣東、浙江、江蘇、山東、北京、上海、安徽、河南、湖北、四川,其平均國民經濟素質指數值為0.106。國民經濟素質指數排在后10位的省份依次是新疆、青海、海南、內蒙古、寧夏、吉林、黑龍江、甘肅、廣西、山西,其平均國民經濟素質指數值為0.017。排在前10位省份的平均國民經濟素質指數值較排在后10位省份增長了5.235倍,差距非常大。國民經濟素質,是一國長期發展的人力資本水平、基礎設施狀態、未來發展潛能的綜合反映。國民經濟素質的培養,能夠增強人力資本能力,提高國家經濟發展的科學能力、創新能力和信息化能力。這說明國民經濟素質指數排名靠前的省份在2018年充分重視對人力資本能力、素質的培育,科學技術支出占比、創新化程度以及郵電業務總量都具有顯著的優勢,對于國民的教育投入力度較大,且地區基建設施、運輸能力發展較好。而國民經濟素質指數排名較為落后的省份,在未來的發展中,要提高社會服務水平,充分關注創新人才、信息化人才的素質培養和能力提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丘市| 嘉祥县| 邳州市| 石首市| 沐川县| 吐鲁番市| 敖汉旗| 阿拉善左旗| 华容县| 安乡县| 肇源县| 太原市| 临夏县| 尤溪县| 张家口市| 会理县| 巴东县| 左云县| 增城市| 盘锦市| 五指山市| 黄浦区| 饶平县| 海门市| 雷州市| 剑川县| 都昌县| 安顺市| 武汉市| 花莲市| 通榆县| 广安市| 巴楚县| 娱乐| 天长市| 丽水市| 油尖旺区| 宜兴市| 牙克石市| 邹平县| 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