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四人,游山玩水,兜兜轉轉踏過了整個東秦版圖,最終決定在江南的一座小村定居下來。
這個小村叫做清柳村,依山傍水,民心純樸。
在這里定居,是陳宛音的決定。
她一直都喜歡這樣的小橋流水人家,只是從來沒有機會到江南這樣的富庶之地看一看。
她還記得年幼時,祖母總是摟著她,同她講江南勝景。
祖母就是在錢塘長大的,一直說江南山水最是養(yǎng)人。
終于有機會,陳宛音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江南。
顧雨對陳宛音一直是百依百順,于是二話不說就點了頭。
四個人買下了一處兩進的的小宅院,門前還有一片小魚塘。
平日里,陳宛音就和顧雨在小村子里走,了解這里的風土人情。
起先,這里的村民總是有些奇怪的看著他們。
這里地方偏遠,幾乎沒有外人來往。
“這位嫂子,請問你們是哪里人???到這里做什么?”
陳宛音笑笑,“我們是京郊來的,就在這里定居了。”
那個婦女一聽兩人是外來客,又要在這里定居,連忙做起了導游,帶著陳宛音和顧雨滿村的逛。
“我們這里啊,小山小水,但是什么都有,你看著山上,種的可全是茶葉,等到明年清明前,這茶葉收了,連那坐在京城里的皇帝都要喝我們這里的茶呢。”
陳宛音和顧雨相視一笑,看來明年開春,可以給京里寄些茶葉。
“這座山是我們這里最高的山了,過些日子,楓葉就應該紅了,到時候啊,一定得來看呢?!?
“這是我們這里的學堂,孩子們都在這里念書,我?guī)銈冞M去看看?!?
走進學堂,書聲瑯瑯,十幾個孩童捧著書,搖頭晃腦。
顧雨聽了一會,突然低頭對陳宛音說,“宛音,其實我們也可以教這里的孩子們讀書或是習武?!?
陳宛音聽到顧雨的提議,笑著點了點頭,“你教他們什么?”
“我好歹以前也是念過宮學的人?!?
陳宛音斜著瞟了他一眼,“誰不是啊?!?
倒是前面帶路的婦女聽到了兩人的對話,卻又沒完全聽懂,就對顧雨說:“我們這里學堂一直缺個教書先生,你是讀書人的話,也好來教一教孩子們?!?
陳宛音笑了起來,“你如果去做教書先生,我就教孩子們習武?!?
于是,聲名赫赫的顧大將軍,就成為了清柳村的顧夫子。
陳宛音也沒有食言,真的開始教孩子們習武。
起先,村里的人看到陳宛音一個弱女子卻會一手絕世武功,都有些看不慣。
甚至還有人在私下竊竊私語,說是會這樣武功的女子,年輕時大多不是良家。
陳宛音聽到了這樣的傳言,也不氣惱。
她早就過了年少沖動的年紀,不會二話不說就生氣了。
面對村里婦人的打聽,陳宛音笑著,“我出生的時候,世道不安穩(wěn),北面總是打仗,我就去學了武功。”
“哪有什么良不良家的,我是良家,但我算不上個好人?!?
“我不在乎什么良賤,所有人都是一樣的,那些誤入風月的人,心地也是善良的?!?
陳宛音一輩子殺了太多人,手上沾了太多鮮血,所以才會厭倦戰(zhàn)場,厭倦京城,才會來到這樣一個世外桃源,尋求半生靜謐。
前半輩子太過喧囂,被利欲熏過心,被繁華迷過眼,所以現(xiàn)在的他們,只想為過去的自己贖罪。
現(xiàn)在的時代,自有年輕氣盛的少年人去守護。
就像當年的他們一樣,憑一腔熱血,沖鋒陷陣,勇往直前,不會退縮,不會后退。
他們的夢,在前方。
陳宛音在學堂里教了幾個月,往日暗地里的流言不攻自破,如今,村里的人說起陳宛音,都要說一句厲害。
今天是中秋,陳宛音站在學堂門口,等顧雨出來。
下課了,十幾個小朋友沖了出來,看到站在門口的陳宛音,一個個興高采烈的打招呼。
顧雨走在最后一個,笑著看著陳宛音和孩子們。
穿過歲月,他還記得十六歲那年,陳宛音的模樣。
她站在光里,等著他,陪著他。
夜幕織上天邊,皎潔的明月在天邊浮現(xiàn)。
月光之下,陳宛音和顧雨并肩站在院子里。
就像當年一樣。
“宛音,四十多年了,我們還在一起。”
“說好了,生生世世,不離不棄。”
腕上的紅繩,已經有些褪色。
他們都相信,年少情深,地久天長,永遠不會褪色。
明月下,一生一世一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