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教室里彌漫著粉筆灰的味道。蘇竹機械地翻著課本,目光卻不斷飄向身后那個空蕩蕩的座位。寧燃離開已經三天了,課桌上還留著幾道他用鉛筆隨意畫下的痕跡。
“竹子,別看了。“程維維輕輕按住她的手,“老班說寧燃不會回來了。“
蘇竹的指尖在課桌邊緣無意識地摩挲著,那里有一道淺淺的刻痕——是上周寧燃幫她解物理題時,鋼筆不小心劃出來的。當時他皺著眉說“抱歉“,她卻笑著說這樣就能永遠記住這道題的解法了。
“他連聲再見都沒說。“蘇竹的聲音輕得像羽毛落地。
程維維欲言又止,最終只是嘆了口氣。教室后門突然被推開,班主任帶著一個陌生的男生走了進來。
“同學們,這是新轉來的...“
蘇竹沒有抬頭。直到一本物理課本“啪“地落在寧燃的課桌上,她才猛地轉身。陌生的少年正把書包塞進桌洞,對上她的視線時挑了挑眉。
“這是林嘉陽同學,從今天開始...“
后面的話蘇竹都沒聽清。她死死盯著那個陌生人坐在寧燃的位置上,指尖掐進掌心。那個總在課本上畫建筑草圖的少年,那個會偷偷在她筆袋里塞薄荷糖的少年,就這樣被輕易地取代了。
下課鈴響,蘇竹像逃難似的沖出教室。走廊拐角的儲物柜前,她顫抖著輸入密碼——寧燃的生日,這是只有他們知道的秘密。柜門打開時,一疊素描紙滑落出來。
那是十幾張她的側臉速寫。在課間打盹的,咬著筆桿思考的,陽光下發絲泛金的。最后一張背面寫著:“如果有一天我不告而別,不是不想見你,是怕看見你哭。“
蘇竹蹲在地上,眼淚大顆大顆砸在素描紙上。她突然想起夏令營最后一晚,寧燃望著篝火說:“我最怕兩樣東西,海和你的眼淚。“
“找到你了。“
蘇竹慌忙擦眼淚,抬頭看見楊佳澤站在面前。他彎腰撿起一張素描,神色復雜:“他倒是畫得很像。“
“還給我!“蘇竹伸手去搶。
楊佳澤卻把素描舉高:“你知道寧燃家是做什么的嗎?“他壓低聲音,“他父親寧建國的公司去年逼死過三個農民工。“
蘇竹僵在原地。她想起寧燃手腕上價值不菲的手表,想起他偶爾流露出的與年齡不符的沉穩,想起他說“我父親只在乎商業價值“時眼里的陰霾。
“那又怎樣?“她終于找回自己的聲音,“寧燃是寧燃。“
楊佳澤苦笑:“你果然...“他突然把素描還給她,“算了,你要真想知道,可以去老圖書館查去年的財經報紙。“
放學后,蘇竹鬼使神差地去了老圖書館。在積灰的報刊架上,她找到了那則新聞:《寧氏建筑再陷糾紛,三名工人跳樓身亡》。配圖上西裝革履的中年男人,有著和寧燃如出一轍的鋒利下頜線。
報紙從指間滑落。蘇竹想起寧燃總說“我討厭高樓“,想起他畫設計圖時一定會給建筑物畫上寬闊的逃生通道,想起他手腕內側那個小小的“7“字紋身——現在想來,或許是紀念第七條生命的逝去。
回家路上,蘇竹經過醫院后巷。寧燃住過的那棟小樓亮著燈,窗前卻再不會有那個修長的身影。她摸出手機,對著置頂對話框打了又刪,最終只發出去一句:“我看到新聞了。“
消息像石沉大海。深夜蘇竹驚醒時,發現手機有一條陌生號碼的短信:“別找我。對不起。——7“
這個簡單的數字讓蘇竹的心臟劇烈抽痛。她撥回去,聽到的卻是“您撥打的號碼是空號“。月光照在床頭那個貝殼吊墜上,折射出冰冷的光。
第二天是周六,蘇竹去了趟郵局。她把那些素描連同自己寫的信寄往海城——那是寧燃曾經隨口提過的老家地址。信封上只寫著“寧燃收“,寄件人處畫了個小小的竹子圖案。
“至少要好好道別啊。“走出郵局時,蘇竹對著天空喃喃自語。梧桐葉飄落在肩頭,像誰溫柔的觸碰。
周一的數學課上,蘇竹在草稿本上無意識地畫著貝殼圖案。忽然有人敲了敲桌面,她抬頭看見老班嚴肅的臉。
“蘇竹,放學來我辦公室。“
整節課蘇竹都心神不寧。下課鈴響后,她忐忑地推開辦公室門,卻看見一個意想不到的人——寧燃的爺爺,那位退休的老將軍正坐在老班對面。
“丫頭,過來。“老人招招手,聲音沙啞卻溫和。他推過來一個牛皮紙袋:“小燃讓我轉交的。“
紙袋里是一本精裝的建筑圖冊,扉頁上寫著:“給未來最好的建筑師。“落款日期是他們初遇的那天。蘇竹的眼淚砸在燙金字體上,暈開一小片水痕。
“他...還好嗎?“
老人沉默片刻:“被他父親關在家里。“粗糙的手指點了點圖冊某頁,那里夾著張紙條:“等我能保護你的時候。“
走出辦公室時,蘇竹把紙條緊緊攥在手心。夕陽將她的影子拉得很長,像一條通往未來的路。她忽然明白,有些告別不是終點,而是另一種形式的等待。
那天晚上,蘇竹在日記本上寫道:“我會變得足夠強大,強大到能和你并肩而立。“窗外,初秋的風搖動樹梢,仿佛在輕聲應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