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他結婚時,她16,他9歲,他叫子樂,她叫志霞,子樂現在所跟著的父母,并不是他的親生父母,而是他的親叔叔和嬸嬸,在那個年代,若誰家沒有兒子,便只能過繼,不能讓自家的親生女兒,來繼承家產。更甚至坊間還有傳言,說什么:女兒不算人,柵欄不算門。
……
那個時候,村兒里的人大都很窮。結婚的當天,子樂便對來參加他婚宴的親朋好友們說道:“席面兒弄的不強,對不住你們哦!”
“千萬不要這么說,現在生活艱難,大家心里都清楚,結婚就是要熱熱鬧鬧兒的,我們大家今兒個來不圖別的,就圖個心里高興……”一親戚聽他說完,不禁紅了臉兒,便笑著對他說道。
……
其他的親朋好友們聽了他的話,不禁便都在志霞的跟前兒夸他懂事兒……
一天早晨,外面兒下著大雪,天很冷。志霞便叫子樂起來,穿上衣服,吃飯去。當志霞給他穿棉襖時,子樂說他的衣裳“涼”(娘),被志霞給聽成了在叫她“娘”,于是志霞便接了一句,“唉,再叫一個。”
她說這話時,正好被她剛走進屋里來的婆婆給聽到了。氣的她婆婆便對她嚷道:“你怎么這么沒有禮數,讓他叫你娘,他娘我不在這兒里嗎?”
“哎呀,娘——你肯定是聽錯了,我哪兒敢讓他叫我娘啊,是他說,他的衣裳涼!”志霞便紅了臉,有些不好意思的對她婆婆解釋道。
“行了,快別啰嗦了,趕快給他穿上衣服,跟我過去吃飯去!”她婆婆說道。
“哎,馬上就好。”
……
時光就這樣流淌著……
一天晚上,廣場上放電影兒了。大家伙兒吃完晚飯,便都到廣場上看電影兒去了……
子樂也去了,但他卻忘記跟志霞說了。志霞還以為他上哪兒玩兒去了,便在家里等著他,那知等了他好長時間,也不見他回來,志霞也想看電影兒去,但是她又想著,子樂若回來了再進不了家門兒,因為那唯一的一把鑰匙,在她手里攥著呢……
于是志霞便在家里等著他,可是一等他不回來,二等他也不回來……志霞就這樣,也不知等了他多長時間,才見子樂從外面兒回來了……
子樂剛一進到屋里,只見志霞便從炕上拿了一把掃炕的笤帚,就往子樂的屁股上打……嚇得子樂是滿屋里跑。邊跑嘴里還邊喊著:“媳婦兒饒命啊,再也不敢了……媳婦兒饒命啊,再也不干了……”這時只聽見志霞對他說道:“看你以后咾,還敢獨自出去不,撇下我一個人兒在家等你,也不知道跟我說一聲兒?”
“不敢了,不敢了,以后絕對再也不敢了。以后無論上哪兒去,我都帶著你。”
“這還差不多,你知道嗎?我要不是尋思著,怕你回來,進不了家門兒,我早上廣場上,看電影兒去了,你也真是,一點兒都不體諒人家,這么晚了才回來,以后這種事兒,可絕對不能再發生了啊!若膽敢再有下一次,看我不打斷你的小腿腿!”
“不敢了,娘子,你放心吧!為夫的以后是絕對再也不敢了哇!還望娘子你,這次大人不記小人過,原諒為夫我吧……”
……
倆人兒,說了一會兒話,便又都坐在炕上樂了……
時光如流水,轉眼子樂便當上了父親。
志霞第一胎給他生了個閨女,她們夫妻倆便給她取名兒叫,杏花,因為他們的閨女降生之時,正是杏花盛開的時候……
自此以后,兩人便視她如掌上明珠一般,頂在腦袋上,怕摔著咾,含在嘴里,怕化咾,對這個閨女甚是寵愛……
又過了兩年以后,志霞便又給子樂,添了一個兒子……
志霞在家里弄著兩個孩子,也是很辛苦,子樂看在眼里,疼她在心里,從此以后,子樂便包攬了家里不少的家務活兒,地里的活兒,也更甚少讓她插手……
有一次,志霞見老二睡著了,老大正在院子里玩兒,別想要捏頓餃子吃,志霞是個生活很精致的人,小餃子,也是捏的大小適中,非常漂亮,基本上就是一口一個,正當她捏著的時候,子樂下地去,回來了,進到屋里,看到志霞正在捏餃子,便忙洗了手,開始幫著捏……嘴里還不住的說道:“吃餃子多麻煩,你弄著兩個孩子就挺不容易了,飯做點兒簡單的就行……”
“謝謝你,體諒我!”只見志霞不禁紅了臉說道。
“體諒你,那還不是應該的,你可是要陪我走過一生的人吶!”
志霞聽他說完了,便不禁紅著臉輕輕的在他臉上親了一口……
單干以后,子樂便被村民們選為了,村長。志霞也又為他添了一胎千金……自從當了這個小村官兒以后,子樂便經常會很忙……
……
一日,子樂一大早就起來,要到稻田里撒化肥去,正在路上推著小推車兒走著呢,便碰到了一村民,村民便問他,干什么去,他說,給稻子撒化肥去。那位村民聽他這樣說,便不禁好奇的問道:“這大早晨起來的,現在稻子上,都是露水,你現在去撒化肥,不得把稻子給燒壞了啊?”
“沒事兒,撒完化肥以后,我再用洗臉盆兒,給它掃掃水,就沒事了。”
“你干嘛,找這個麻煩,為什么不等一會兒,干了露水兒,讓你媳婦兒去,撒撒化肥得了。”
“這個化肥袋子挺沉的,不好背,也不好扛的,還是我去比較合適!”
“哈哈!你這可真是,太疼你媳婦兒啦!你看咱們村兒里,那一大幫婦女,誰還不下地干個活兒哩,就沒怎么見你媳婦干過。”
“哈哈!媳婦兒是用來疼的,那可不是嫁到咱們家,給咱們當傭人來哩!”
“哈哈!那倒也是!”
說完,村民便回家去了,子樂便又推著他的小推車,往稻子地里走去……
自此以后,他疼媳婦兒的名聲,便在村兒里傳開了……
一日,大隊(村支部)里沒什么事兒,這一日,子樂便回家回的早些……
他剛一走進院子里,便看到志霞正在用筐往房上背玉米棒子,于是他趕忙走過去,便把志霞肩上的筐給接了過來,并對志霞說道:“我來背吧,你給我往筐里拾就行。”
……
外面兒,大雪紛飛,寒風凜冽……室內的炕上,“你今天怎么又要先睡啊?”志霞向子樂問道。
“等我把被窩里給你窩暖和了,你再睡,那樣就不涼了!”子樂對志霞笑著說道。
志霞聽他如此說,便也脫了棉襖棉褲,并鉆進了他的被窩兒里,給他暖被窩去了,子樂表示,他是一個大男人,不怕涼,要志霞趕快鉆到她自己的被窩里來,志霞那里肯,“就光你知道心疼我,難道我就不心疼你呀?”志霞不禁紅了臉說道……子樂見她十分堅持,便也不好再說什么了,于是倆人兒就那樣,鉆在被窩兒里,高高興興的聊著家長理短兒……(那個年代的人,夫妻的被褥都是分開做的,跟現在的夫妻被褥有所區別)
……
時間順水而過,轉眼便到了年底。大家便開始殺豬宰羊備菜……來準備過年的一切食物……
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有吃餃子的習慣。而志霞家里每年過年,都是子樂早上,第一個起來去煮餃子,然后等餃子快煮熟的時候,再叫她娘兒們起來吃飯。過年時吃的炒菜,也大都是子樂做的。志霞,通常只是在旁邊兒,打打下手兒就行……每當和鄰居們坐著一塊兒說話的時候,志霞的臉上便都是抑制不住的高興,常常夸子樂是個做飯的好能手,并感慨的說道:她這輩子,能嫁給子樂,算是有口福了……
過年村兒里的婦女們有聚集愛打小牌的習慣,志霞也有這個方面的小癖好,平時不怎么來,逢年過節的時候,便會和鄰居們一塊兒玩上一會兒……
因此,過年五天,基本上,都是子樂,在看著孩子們,陪他們玩兒,每當志霞跟他說,要他也出去玩兒會兒去,和街邊兒的鄰居們,下會兒棋去,他總是說:“你快出去玩兒會兒去吧,這一年到頭兒,也就這兩天子,你能清閑清閑,平時,都是忙忙乎乎的也沒個空兒,不是收拾家務,就是洗衣做飯,還得弄布做鞋做衣服……”
志霞見他這么說,便不好再推辭了,于是便到外邊兒,開心的和鄰居們,打小牌去了……
大年初四,孩子們在街里玩兒著,子樂就站在志霞的旁邊兒,看她和鄰居們一塊兒打牌……
“得了,這牌又輸了,我身上帶的零錢兒都快輸光了。”志霞說道。
“沒事兒,來吧,輸完了,我再回家給你拿去!只要你高興,就好!”只見子樂便紅了臉說道。
志霞聽他這么一說,不禁也臉紅了……
只見幾個打牌的婦女也都紅了臉,其中一位更是笑著逗子樂說道:“人家都說開臉的媳婦兒,三天鮮,你這都稀罕了大半輩子了,還這么黏糊呢?!”聽她說完,大家都樂了……
“她為我生兒育女,給了我一個完整的家,為她花這點兒小錢兒,不算啥!”只聽子樂,又繼續紅著臉說道。
“哈哈!你還真是疼媳婦兒!”聽他說完,另一牌友兒,也不禁笑著打趣兒道。
“哈哈!平常,我們總是光聽見,志霞跟我們說,她嫁給子樂可是有口福啦,要我說啊,這可不光是有口福,還是很幸福哩!”一牌友兒不禁也紅著臉,笑著說道。
……
天上白云朵朵,路邊孩子嬉戲,山上銀裝素裹……讓人覺得別有一番情趣和雅致……
常聽世人說:世間最長情的告白,是陪伴!
……
子樂和志霞就這樣在歲月的流逝里,活成了他們想要的模樣……相疼、相惜、相依、相伴、相知、相愛……
可是大概,事難求完美,志霞在子樂55歲那一年的冬天,還是先一步走了……
子樂,抱著志霞冰冷的身體哭的是死去活來……
子樂依然清楚的記得,志霞在臨終前兒,跟他說的一段話:“老頭子啊,這輩子能夠嫁給你,是我作為一個女人最大的幸福!謝謝你,疼了我這么多年,如果有來世,我還期望能夠遇到你,我還竟沒有跟你過夠呢……”
……
街坊鄰居們,見他的孩子們都已成家立室,怕他一個人兒在孤單!于是,便常勸他,再續一個……可是鄰居們的好意,都被子樂給一一婉拒了……
他說:“我不孤單,我晚上睡覺時,只要一閉上眼,就會夢到志霞來陪我說話,陪我聊天,就跟她生前一個模樣,我倆便一塊兒又說又笑的很開心!并且志霞還對我說,她會在那邊兒等我,等我有朝一日也壽終正寢了,我便到那邊兒找她去,你們說,如果我要是續弦再娶了,那我還怎么有臉,到那邊去見她呀!”
……
轉眼,現在的子樂也已是83歲的高齡了……
當他感到他自己的大限之日,已到時,便再次拄著拐杖,又去墳地里看望志霞去了……
他帶了志霞生前,最愛吃的吃食和一瓶酒,就那樣坐在志霞墳前的草地上,抱著志霞的碑說道:“老婆子啊,這次來了,我就不走了!”說著便流下淚來,“你知道嗎,我好想你啊,我經常做夢,在夢里夢到你,夢到你朝我笑,陪我說知心話兒,這次啊,我就來找你了,你可不能食言啊,你可在夢里,對我說過了好幾遍兒,要在那邊兒等我的……”
等晚上,他兒子來給他送飯時,屋里屋外到處都找遍了,也沒有找到他,后來才聽人說,見他往他娘的墳地去了,于是,他兒子便到墳地里去找他,果然,他就在那里,可是,當他兒子伸手一摸,他的身體都涼了……他的兒子不禁便摟著他冰涼的身體,大哭了一場……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