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簡單的思考
- 叁分人生
- xun無敵
- 667字
- 2021-11-12 15:12:09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說的是對別人要求不要太嚴苛了,如今卻被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給曲解了,故意將一個圈子的水染渾,要想大家都有魚吃,水就不能太清澈,渾水里才好摸魚,你好我好大家好不是真的好,過分追求一團和氣會阻礙時代發展,沒有清澈透明的心靈和獨立思考的頭腦只會讓這個圈子更渾。
做人要有容人之心,不可過分吹毛求疵,這樣才能贏得他人尊重,這是孔子回答子貢的為官之道,做人確實要這樣,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可做事呢?尤其是有原則的事,這個時候再用孔子的話是不是有些張冠李戴了,甚至將清正廉潔聯系到水至清則無魚就更不合時宜了,自古以來就是清官貪官共有,這是人性的問題,我們可以制定規則,用法律和道德約束人性,但人心難測,不會因任何手段就被約束的,可以說在這一點上,水至清則無魚是對的,或者說是一種美好的愿望,倘若所有人都能做到至清,那時代會有突飛猛進的發展,世界也會變得更加美好,可是往小了看,一個圈子里是先有的“魚”,“魚”多了才產生的水,水深不深,渾不渾取決于圈子里的“魚”,因為“魚”要排泄,所以至清的水是不存在的,但作為一條“魚”要懂得自律,要學會潔身自好,即不被水污染,更不要去破壞水質,最終一個圈子一個圈子的連接起來,就是一片汪洋大海,這也就是我們人類幾千年維護起來的文明世界。
凡是都要有個度,至清和至察或許不好,這和否極泰來、樂極生悲是一個道理,但也不意味著做人和做事睜一張眼閉一只眼,自中原由因人而異,因事而論,也許《中庸》中所言不走極端,不偏不廢,“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才是明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