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偵查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一百一十三條 偵查

公安機關對已經立案的刑事案件,應當進行偵查,收集、調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無罪、罪輕或者罪重的證據材料。對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對符合逮捕條件的犯罪嫌疑人,應當依法逮捕。

?條文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120、187-190條

第一百一十四條 預審

公安機關經過偵查,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的案件,應當進行預審,對收集、調取的證據材料予以核實。

第一百一十五條 對違法偵查的申訴、控告與處理

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利害關系人對于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有權向該機關申訴或者控告:

(一)采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不予以釋放、解除或者變更的;

(二)應當退還取保候審保證金不退還的;

(三)對與案件無關的財物采取查封、扣押、凍結措施的;

(四)應當解除查封、扣押、凍結不解除的;

(五)貪污、挪用、私分、調換、違反規定使用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的。

受理申訴或者控告的機關應當及時處理。對處理不服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檢察院申訴;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人民檢察院對申訴應當及時進行審查,情況屬實的,通知有關機關予以糾正。

?條文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191-192條

第二節 訊問犯罪嫌疑人

第一百一十六條 訊問的主體 對被羈押犯罪嫌疑人訊問地點

訊問犯罪嫌疑人必須由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偵查人員負責進行。訊問的時候,偵查人員不得少于二人。

犯罪嫌疑人被送交看守所羈押以后,偵查人員對其進行訊問,應當在看守所內進行。

?理解與適用

本條是關于訊問犯罪嫌疑人的主體、人數和在看守所內進行的規定。

本條共分為兩款。第1款是關于訊問犯罪嫌疑人的主體和人數的規定。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是我國有權行使偵查權的機關。在偵查階段只能由人民檢察院或公安機關的偵查人員依法行使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權力,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除經法律授權(如國家安全機關、軍隊保衛部門等)外,都無權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訊問。這里所規定的“訊問犯罪嫌疑人”,是指偵查人員依照法定程序就案件事實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審訊。訊問犯罪嫌疑人,必須由偵查人員進行。訊問的時候,偵查人員不得少于二人。訊問同案的犯罪嫌疑人,應當個別進行。

第2款規定的“犯罪嫌疑人被送交看守所羈押以后”,是指犯罪嫌疑人由偵查機關按照規定將犯罪嫌疑人送交專門看押犯罪嫌疑人的場所。“看守所”是指公安機關管理的專門看押犯罪嫌疑人的羈押場所。

?條文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152、197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192、204條

第一百一十七條 傳喚、拘傳訊問的地點、持續期間及權利保障

對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傳喚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縣內的指定地點或者到他的住處進行訊問,但是應當出示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對在現場發現的犯罪嫌疑人,經出示工作證件,可以口頭傳喚,但應當在訊問筆錄中注明。

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十二小時;案情特別重大、復雜,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

不得以連續傳喚、拘傳的形式變相拘禁犯罪嫌疑人。傳喚、拘傳犯罪嫌疑人,應當保證犯罪嫌疑人的飲食和必要的休息時間。

?理解與適用

“犯罪嫌疑人所在市、縣內的指定地點”,主要是指犯罪嫌疑人在被訊問時工作生活所在的市、縣的公安局、公安派出所、基層組織及其所在單位等。“住處”,是指犯罪嫌疑人在被訊問時所居住的地方。這里規定的出示“證明文件”,是指傳喚犯罪嫌疑人使用的《傳喚通知書》及到犯罪嫌疑人住處訊問時應當出示的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證明偵查人員身份等證明文件。本款中增加規定,對于在現場發現的犯罪嫌疑人,經出示工作證件,可以口頭傳喚,但應當在訊問筆錄中注明。“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是指每次傳喚、拘傳所持續的時間,一般情況下,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十二小時。“案情特別重大、復雜,需要采取拘留、逮捕的”,是指偵查人員在辦案時,發現案情特別重大、復雜,并且根據案件情況,依照法律規定對犯罪嫌疑人需要采取拘留、逮捕等措施的情形。在這種情況下,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可以適當地延長,但也要受到必要的限制,其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

?條文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193-196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193條

第一百一十八條 訊問程序

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首先訊問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為,讓他陳述有罪的情節或者無罪的辯解,然后向他提出問題。犯罪嫌疑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應當如實回答。但是對與本案無關的問題,有拒絕回答的權利。

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自己罪行可以從寬處理的法律規定。

?條文參見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197條

第一百一十九條 對聾、啞犯罪嫌疑人訊問的要求

訊問聾、啞的犯罪嫌疑人,應當有通曉聾、啞手勢的人參加,并且將這種情況記明筆錄。

?條文參見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198條

第一百二十條 訊問筆錄

訊問筆錄應當交犯罪嫌疑人核對,對于沒有閱讀能力的,應當向他宣讀。如果記載有遺漏或者差錯,犯罪嫌疑人可以提出補充或者改正。犯罪嫌疑人承認筆錄沒有錯誤后,應當簽名或者蓋章。偵查人員也應當在筆錄上簽名。犯罪嫌疑人請求自行書寫供述的,應當準許。必要的時候,偵查人員也可以要犯罪嫌疑人親筆書寫供詞。

?理解與適用

本條規定的“必要的時候”主要指兩種情況:一是根據犯罪嫌疑人的情況書寫供述更能準確地表達犯罪嫌疑人的真實意思和案件事實情況,如犯罪嫌疑人口吃或口齒不清,難以準確表達所要講的意思等;二是根據偵查的需要,從犯罪嫌疑人的書面筆錄上提供偵查線索,如需要筆跡鑒定等。

?條文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00-202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199條

第一百二十一條 訊問過程錄音錄像

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可以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對于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應當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

錄音或者錄像應當全程進行,保持完整性。

?理解與適用

“其他重大犯罪案件”,一般是指案情復雜、犯罪情節嚴重、社會影響大的案件。如人數較多的共同犯罪案件、集團犯罪案件等。錄音或者錄像應當全程進行,保持完整性。“全程”一般應是從犯罪嫌疑人進入訊問場所到結束訊問離開訊問場所的過程。“保持完整”,指從偵查人員發現承辦的案件屬于本條規定的錄音錄像范圍,應當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錄像開始,到案件偵查結束的每一次訊問都要錄音或者錄像,要完整、不間斷地記錄每一次訊問過程,不可作剪接、刪改。

?條文參見

《刑訴實施規定》19;《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03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201-202條

第三節 詢問證人

第一百二十二條 詢問證人的地點、方式

偵查人員詢問證人,可以在現場進行,也可以到證人所在單位、住處或者證人提出的地點進行,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通知證人到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提供證言。在現場詢問證人,應當出示工作證件,到證人所在單位、住處或者證人提出的地點詢問證人,應當出示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

詢問證人應當個別進行。

?條文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05-207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205條

第一百二十三條 詢問證人的告知事項

詢問證人,應當告知他應當如實地提供證據、證言和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要負的法律責任。

第一百二十四條 詢問證人筆錄

本法第一百二十條的規定,也適用于詢問證人。

第一百二十五條 詢問被害人的法律適用

詢問被害人,適用本節各條規定。

第四節 勘驗、檢查

第一百二十六條 勘驗、檢查的主體和范圍

偵查人員對于與犯罪有關的場所、物品、人身、尸體應當進行勘驗或者檢查。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指派或者聘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在偵查人員的主持下進行勘驗、檢查。

?理解與適用

勘驗、檢查具體措施包括:現場勘驗;尸體檢驗;物證、書證檢驗;人身檢查等。“現場勘驗”,是指偵查人員對案發現場及其他留有犯罪物品、痕跡的場所進行的專門調查。“尸體檢驗”,包括尸表檢查、尸體解剖檢查、取樣、化驗。“物證、書證檢驗”,是指對偵查中獲得的物品或痕跡進行檢查、驗證。“人身檢查”,是指對被害人或犯罪嫌疑人的人身進行檢查,目的是查清人體被傷害的情況或者某些特征。

應當注意的是,指派聘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進行勘驗檢查,必須是在偵查人員的主持下進行,以確保這種活動能夠適應偵查工作的需要依法進行。

?條文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12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209條

第一百二十七條 犯罪現場保護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保護犯罪現場,并且立即通知公安機關派員勘驗。

?理解與適用

本條規定有兩層含義:一是保護犯罪現場是每個單位和公民的義務。任何單位或個人發現犯罪現場,應當立即將發現犯罪現場的時間、地點、犯罪情況報告給公安機關,通知其派員進行勘驗,并且在公安機關派人到達現場之前設法保護好現場。除出現搶救傷員、滅火等特殊的緊急情況外,應盡量防止移動、損毀現場的物品和原始痕跡,并阻止其他人進入現場、觸摸現場及其附近物品。

二是公安機關在接到報案后,應當迅速派員趕赴犯罪現場,同時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采取相應保護措施,如封鎖現場、布置警戒,防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勘驗人員進行勘驗之前,除對需要搶救的被害人應當及時送醫院搶救外,禁止任何人搬動、觸摸犯罪現場的任何物品和痕跡;對現場發現的可疑人員或者其他妨害勘驗進行的人員進行控制等。

?條文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09-211條

第一百二十八條 勘驗、檢查的手續

偵查人員執行勘驗、檢查,必須持有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

?條文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09~211條

第一百二十九條 尸體解剖

對于死因不明的尸體,公安機關有權決定解剖,并且通知死者家屬到場。

?條文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13-214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212條

第一百三十條 對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檢查

為了確定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某些特征、傷害情況或者生理狀態,可以對人身進行檢查,可以提取指紋信息,采集血液、尿液等生物樣本。

犯罪嫌疑人如果拒絕檢查,偵查人員認為必要的時候,可以強制檢查。

檢查婦女的身體,應當由女工作人員或者醫師進行。

?理解與適用

“某些特征”,主要是指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體表特征,如相貌、皮膚顏色、特殊痕跡、機體有無缺損等。“傷害情況”,主要是指傷害的位置、程度、傷勢形態等,實踐中檢查人身傷害情況多是針對被害人進行的。“生理狀態”,主要是指有無生理缺陷,如智力發育情況,各種生理機能等。“必要的時候”,是指不進行強制檢查,人身檢查的任務無法完成,偵查活動無法正常進行,而經教育,犯罪嫌疑人仍拒不接受檢查等。需要注意的是,強制性人身檢查只適用于犯罪嫌疑人,對于被害人,如果其拒絕接受人身檢查,偵查人員不得使用本條規定的強制檢查措施。

?條文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12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213-214條

第一百三十一條 勘驗、檢查筆錄制作

勘驗、檢查的情況應當寫成筆錄,由參加勘驗、檢查的人和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

?條文參見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218條

第一百三十二條 復驗、復查

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的時候,對公安機關的勘驗、檢查,認為需要復驗、復查時,可以要求公安機關復驗、復查,并且可以派檢察人員參加。

第一百三十三條 偵查實驗

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時候,經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進行偵查實驗。

偵查實驗的情況應當寫成筆錄,由參加實驗的人簽名或者蓋章。

偵查實驗,禁止一切足以造成危險、侮辱人格或者有傷風化的行為。

?理解與適用

偵查實驗是一項在偵查過程中模擬案件發生時的環境、條件,進行實驗性重演的偵查活動。偵查實驗的目的是為了證明與案件有關的事實是否存在或發生,從而證實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辯解是否真實,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是否符合實際等。

進行偵查實驗應當做到以下幾點:(1)實驗的條件應當與事件發生時的條件盡量相同,盡可能在事件發生的原地,使用原來的工具、物品等進行。注意查明一些重點事項,如在一定條件下能否聽到或者看到;在一定時間內能否完成某一行為;在什么條件下能夠發生某種現象;在某種條件下,某種行為和某種痕跡是否吻合一致;某種事件是怎樣發生的等等。(2)注意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必要時,在偵查人員主持下,可以邀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參與實驗;(3)應當履行法律手續,進行偵查實驗必須經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

?條文參見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216-217條

第五節 搜查

第一百三十四條 搜查的主體和范圍

為了收集犯罪證據、查獲犯罪人,偵查人員可以對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隱藏罪犯或者犯罪證據的人的身體、物品、住處和其他有關的地方進行搜查。

?條文參見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226;《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17、218條

第一百三十五條 協助義務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義務按照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的要求,交出可以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無罪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等證據。

?條文參見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219條

第一百三十六條 持證搜查與無證搜查

進行搜查,必須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證。

在執行逮捕、拘留的時候,遇有緊急情況,不另用搜查證也可以進行搜查。

?理解與適用

進行搜查必須出示搜查證,這是一般原則,但是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19條規定,執行拘留、逮捕的時候,遇有下列緊急情況之一的,不用《搜查證》也可以進行搜查:(1)可能隨身攜帶兇器的;(2)可能隱藏爆炸、劇毒等危險物品的;(3)可能隱匿、毀棄、轉移犯罪證據的;(4)可能隱匿其他犯罪嫌疑人的;(5)其他突然發生的緊急情況。

?條文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18-219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221條

第一百三十七條 搜查程序

在搜查的時候,應當有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屬,鄰居或者其他見證人在場。

搜查婦女的身體,應當由女工作人員進行。

?條文參見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215條

第一百三十八條 搜查筆錄制作

搜查的情況應當寫成筆錄,由偵查人員和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屬,鄰居或者其他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如果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屬在逃或者拒絕簽名、蓋章,應當在筆錄上注明。

?理解與適用

本條是關于搜查筆錄的規定,包含三層意思:(1)搜查的情況應當寫成筆錄。偵查人員必須將搜查的情況,按照搜查順序如實地記錄下來,制成筆錄,寫明搜查的時間、地點、過程,發現的證據,提取和扣押證據的名稱、數量、特征及其他有關犯罪線索等,以便存查和分析案情。(2)搜查筆錄應當有偵查人員和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屬,鄰居或者其他見證人簽名或蓋章。這樣有利于保證搜查筆錄的準確性,便于核查,更為重要的是,只有這樣才能證明搜查取得的證據的真實性,有效性。(3)如果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屬在逃或者拒絕簽名、蓋章,應當在筆錄上注明,說明搜查時的情況和向法庭表明為何沒有被搜查人或其家屬的簽名蓋章,以證明搜查程序的合法性。

第六節 查封、扣押物證、書證

第一百三十九條 查封、扣押的范圍及保管、封存

在偵查活動中發現的可用以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無罪的各種財物、文件,應當查封、扣押;與案件無關的財物、文件,不得查封、扣押。

對查封、扣押的財物、文件,要妥善保管或者封存,不得使用、調換或者損毀。

?理解與適用

本條共分兩款。第1款規定的“可用以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無罪的各種財物和文件”,是指能夠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無罪、罪重或罪輕的物證、書證及視聽資料等證據。其中,“財物”,是指可作為證據使用的財產和物品,包括動產和不動產,如房屋、汽車、人民幣等。

第2款規定的“妥善保管”,主要是指將查封、扣押的財物、文件要放置于安全設施較完備的地方保管,以防止證據遺失、損毀或者被調換。“封存”,主要是指被查封、扣押的財物屬于大型物品或數量較多,在拍照并登記后就地封存或易地封存。封存應當蓋有偵查機關印章的封條,以備查核。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使用、調換被查封、扣押的財物、文件,也不得將其損毀或者自行處理,要保證被查封、扣押的財物、文件完好無損。

查封、扣押、凍結涉案財物,應當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所扶養的親屬保留必需的生活費用和物品,減少對涉案單位正常辦公、生產、經營等活動的影響。

?條文參見

《刑訴實施規定》36;《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22-224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233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涉案財物管理規定》

第一百四十條 查封、扣押清單

對查封、扣押的財物、文件,應當會同在場見證人和被查封、扣押財物、文件持有人查點清楚,當場開列清單一式二份,由偵查人員、見證人和持有人簽名或者蓋章,一份交給持有人,另一份附卷備查。

?條文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25-226、229-230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236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涉案財物管理規定》

第一百四十一條 扣押郵件、電報的程序

偵查人員認為需要扣押犯罪嫌疑人的郵件、電報的時候,經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批準,即可通知郵電機關將有關的郵件、電報檢交扣押。

不需要繼續扣押的時候,應即通知郵電機關。

?條文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27-228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238條

第一百四十二條 查詢、凍結犯罪嫌疑人財產的程序

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規定查詢、凍結犯罪嫌疑人的存款、匯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

犯罪嫌疑人的存款、匯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已被凍結的,不得重復凍結。

?條文參見

《刑訴實施規定》37;《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31-236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涉案財物管理規定》

第一百四十三條 查封、扣押、凍結的解除

對查封、扣押的財物、文件、郵件、電報或者凍結的存款、匯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經查明確實與案件無關的,應當在三日以內解除查封、扣押、凍結,予以退還。

?條文參見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240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涉案財物管理規定》第4、31條

第七節 鑒定

第一百四十四條 鑒定的啟動

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決案件中某些專門性問題的時候,應當指派、聘請有專門知識的人進行鑒定。

?條文參見

《司法鑒定程序通則》;《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39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248條

第一百四十五條 鑒定意見的制作 故意作虛假鑒定的責任

鑒定人進行鑒定后,應當寫出鑒定意見,并且簽名。

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條文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40-244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251條

第一百四十六條 告知鑒定意見與補充鑒定、重新鑒定

偵查機關應當將用作證據的鑒定意見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請,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

?理解與適用

本條規定的“補充鑒定”主要發生在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害人認為鑒定事項有遺漏,鑒定意見不完整或者發現新的相關重要鑒定材料等情況。“重新鑒定”,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害人有充足的理由證明鑒定意見確有錯誤或者鑒定人應當回避而沒有回避,鑒定人或者鑒定機構不具備鑒定資格以及其他原因影響鑒定人作出正確鑒定的,其鑒定意見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而提出的申請。

?條文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45-247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252條

第一百四十七條 對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期間

對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期間不計入辦案期限。

?理解與適用

“對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期間”,是指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辯護人向偵查機關提出確定犯罪嫌疑人在實施犯罪行為過程中精神狀態的申請,或者偵查機關辦理案件中認為需要對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鑒定時,依照法定程序開始對犯罪嫌疑人進行鑒定到出具鑒定意見的期間。“不計入辦案期限”,是指不計入偵查羈押期限和審查起訴、審判期限。

?條文參見

《刑訴實施規定》40;《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255條

第八節 技術偵查措施

第一百四十八條 技術偵查措施的適用范圍和批準手續

公安機關在立案后,對于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案件,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經過嚴格的批準手續,可以采取技術偵查措施。

人民檢察院在立案后,對于重大的貪污、賄賂犯罪案件以及利用職權實施的嚴重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重大犯罪案件,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經過嚴格的批準手續,可以采取技術偵查措施,按照規定交有關機關執行。

追捕被通緝或者批準、決定逮捕的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經過批準,可以采取追捕所必需的技術偵查措施。

?理解與適用

技術偵查措施是指由設區的市一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技術偵查的部門實施的記錄監控、行蹤監控、通信監控、場所監控等措施。技術偵查措施的適用對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與犯罪活動直接關聯的人員。

公安機關在立案后,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可以對下列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案件采取技術偵查措施:(1)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案件;(2)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等嚴重暴力犯罪案件;(3)集團性、系列性、跨區域性重大犯罪案件;(4)利用電信、計算機網絡、寄遞渠道等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以及針對計算機網絡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5)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案件,依法可能判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公安機關追捕被通緝或者批準、決定逮捕的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追捕所必需的技術偵查措施。

?條文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54-255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263-264條

第一百四十九條 技術偵查措施的有效期限及其延長程序

批準決定應當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確定采取技術偵查措施的種類和適用對象。批準決定自簽發之日起三個月以內有效。對于不需要繼續采取技術偵查措施的,應當及時解除;對于復雜、疑難案件,期限屆滿仍有必要繼續采取技術偵查措施的,經過批準,有效期可以延長,每次不得超過三個月。

?條文參見

《刑訴實施規定》20;《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56-257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265條

第一百五十條 技術偵查措施的執行、保密及獲取材料的用途限制

采取技術偵查措施,必須嚴格按照批準的措施種類、適用對象和期限執行。

偵查人員對采取技術偵查措施過程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應當保密;對采取技術偵查措施獲取的與案件無關的材料,必須及時銷毀。

采取技術偵查措施獲取的材料,只能用于對犯罪的偵查、起訴和審判,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公安機關依法采取技術偵查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并對有關情況予以保密。

?條文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58-261條

第一百五十一條 隱匿身份偵查及其限制 控制下交付的適用范圍

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時候,經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可以由有關人員隱匿其身份實施偵查。但是,不得誘使他人犯罪,不得采用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或者發生重大人身危險的方法。

對涉及給付毒品等違禁品或者財物的犯罪活動,公安機關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規定實施控制下交付。

?理解與適用

第1款規定的“在必要的時候”,是指在采取其他的偵查手段難以獲取犯罪證據的情況下。由于隱匿偵查具有危險性,如可采取其他偵查手段取證的,不應采取該種偵查方式。“隱匿身份”,是指隱匿其有關偵查的身份。實踐中,這種偵查手段主要是用于偵查毒品犯罪、有組織犯罪等。“有關人員”,既包括公安機關的偵查人員,也包括偵查機關指派的適宜進行隱匿身份實施偵查的其他人員。“不得誘使他人犯罪”,主要是指不得誘使他人產生犯罪意圖。“不得采用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或者發生重大人身危險的方法”,是指實施隱匿身份偵查,打入犯罪集團內部,不可避免地要與犯罪分子一起實施一些違法犯罪行為,以獲取犯罪分子的信任,從而獲取犯罪證據。但參與違法犯罪行為有個界限,就是不得危害公共安全,不得造成他人重大的人身危險。

“控制下交付”,主要是指偵查機關在發現非法或可疑交易的物品后,在對物品進行秘密監控的情況下,允許非法或可疑物品繼續流轉,從而查明參與該項犯罪的人員,徹底查明該案件。

根據第2款規定,實施控制下交付主要是針對涉及給付毒品等違禁品或者財物的犯罪活動。實踐中主要是在偵破諸如毒品、走私、假幣等犯罪中使用。是否實施控制下交付,應當由偵查機關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決定。

?條文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62-264條

第一百五十二條 技術偵查措施收集材料用作證據的特別規定

依照本節規定采取偵查措施收集的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如果使用該證據可能危及有關人員的人身安全,或者可能產生其他嚴重后果的,應當采取不暴露有關人員身份、技術方法等保護措施,必要的時候,可以由審判人員在庭外對證據進行核實。

?條文參見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443條

第九節 通緝

第一百五十三條 通緝令的發布

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機關可以發布通緝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歸案。

各級公安機關在自己管轄的地區以內,可以直接發布通緝令;超出自己管轄的地區,應當報請有權決定的上級機關發布。

?條文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65-273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268-273條

第十節 偵查終結

第一百五十四條 一般偵查羈押期限

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二個月。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準延長一個月。

?理解與適用

本條關于“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二個月”的規定是一般性規定,即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偵查機關一般應當在二個月之內完成偵查任務。

根據《人民檢察院辦理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案件的規定》(2016年7月1日高檢發偵監字〔2016〕9號)第14條的規定,《刑事訴訟法》第154條規定的“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包括以下情形之一:(1)影響定罪量刑的重要證據無法在偵查羈押期限內調取到的;(2)共同犯罪案件,犯罪事實需要進一步查清的;(3)犯罪嫌疑人涉嫌多起犯罪或者多個罪名,犯罪事實需要進一步查清的;(4)涉外案件,需要境外取證的;(5)與其他重大案件有關聯,重大案件尚未偵查終結,影響本案或者其他重大案件處理的。

?條文參見

《刑訴實施規定》21;《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274條;《人民檢察院辦理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案件的規定》

第一百五十五條 特殊偵查羈押期限

因為特殊原因,在較長時間內不宜交付審判的特別重大復雜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延期審理。

?條文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145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275條

第一百五十六條 重大復雜案件的偵查羈押期限

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條規定的期限屆滿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

(三)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

第一百五十七條 重刑案件的偵查羈押期限

對犯罪嫌疑人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延長期限屆滿,仍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可以再延長二個月。

?條文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146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276條

第一百五十八條 偵查羈押期限的重新計算

在偵查期間,發現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自發現之日起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條的規定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

犯罪嫌疑人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應當對其身份進行調查,偵查羈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計算,但是不得停止對其犯罪行為的偵查取證。對于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確實無法查明其身份的,也可以按其自報的姓名起訴、審判。

?理解與適用

“另有重要罪行”,是指在犯罪嫌疑人被羈押后,偵查機關又發現犯罪嫌疑人已被偵查的罪行以外的重要罪行。這種“發現”既包括犯罪嫌疑人的主動交待,也包括偵查人員采用偵查手段得到的線索。“另有重要罪行”應主要是與過去發現的罪行不同種的犯罪。“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是指犯罪嫌疑人謊報或者不報姓名、住址,而偵查機關難以查證,對其身份無法確定的案件。“但是不得停止對其犯罪行為的偵查取證”,也就是說對于身份不明的犯罪嫌疑人應當盡量弄清其身份,但是不能只把偵查工作重心放在查證身份上,還要抓緊對其犯罪行為進行偵查,收集證據材料。對于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應當移送起訴。“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是指按照法律規定的要求,對犯罪行為的查證已達到了偵查終結的要求,即符合起訴的條件。“按其自報的姓名起訴、審判”,是指即使明知其所報姓名為虛,但只要不影響對案件事實的認定,證據確實充分的,也可以偵查終結移送起訴、進行審判。

?條文參見

《刑訴實施規定》22;《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141-148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281-283條

第一百五十九條 聽取辯護律師意見

在案件偵查終結前,辯護律師提出要求的,偵查機關應當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并記錄在案。辯護律師提出書面意見的,應當附卷。

?理解與適用

本條是關于偵查終結前聽取律師意見的規定。本條包括幾層意思:一是偵查機關聽取律師意見的時間是在案件偵查終結以前(在案件偵查終結前的任何時間,可以是一次,也可以是隨時)。二是聽取意見是應辯護律師的要求。這并不排除律師沒有提出要求,但偵查機關認為有必要就某一問題聽取律師的意見。按照本條的規定,如果律師提出要求,偵查機關必須聽取律師的意見。三是偵查機關要將律師提出的意見記錄在案;辯護律師提出書面意見的,應當將書面意見附卷。

?條文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55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288條

第一百六十條 偵查終結的條件和手續

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并且寫出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并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同時將案件移送情況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辯護律師。

?條文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74-279條

第一百六十一條 撤銷案件及其處理

在偵查過程中,發現不應對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撤銷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應當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并且通知原批準逮捕的人民檢察院。

?理解與適用

公安機關經過偵查,發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撤銷案件:(1)沒有犯罪事實的;(2)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3)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4)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5)犯罪嫌疑人死亡的;(6)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的。

?條文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183-186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290-291條

第十一節 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

第一百六十二條 檢察院自偵案件的法律適用

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適用本章規定。

第一百六十三條 檢察院自偵案件的逮捕、拘留

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中符合本法第七十九條、第八十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情形,需要逮捕、拘留犯罪嫌疑人的,由人民檢察院作出決定,由公安機關執行。

?條文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142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303條

第一百六十四條 檢察院自偵案件中對被拘留人的訊問

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

?條文參見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302條

第一百六十五條 檢察院自偵案件決定逮捕的期限

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十四日以內作出決定。在特殊情況下,決定逮捕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三日。對不需要逮捕的,應當立即釋放;對需要繼續偵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條文參見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135條、第136條

第一百六十六條 檢察院自偵案件偵查終結的處理

人民檢察院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作出提起公訴、不起訴或者撤銷案件的決定。

?條文參見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300~302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家渠市| 兴化市| 紫金县| 通河县| 周至县| 博乐市| 嘉荫县| 明星| 鄂尔多斯市| 长宁县| 新疆| 英吉沙县| 平顺县| 南通市| 六枝特区| 泰兴市| 瑞安市| 南宫市| 崇信县| 南宁市| 黄龙县| 象州县| 三穗县| 卢龙县| 嘉义市| 锦州市| 西林县| 镇平县| 昭通市| 玉山县| 黎平县| 和静县| 永定县| 巴青县| 阿勒泰市| 子洲县| 迁西县| 万盛区| 昌都县| 朝阳市| 鄱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