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實用版)(2018年版)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9353字
- 2021-09-26 18:00:54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立法宗旨[1]
為了規范公司的組織和行為,保護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調整對象
本法所稱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理解與適用
[公司的類別]
我國《公司法》適用的公司有兩種:一是有限責任公司,二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可以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作不同的劃分,如以信用標準進行劃分,可以分為人合公司、資合公司及人合兼資合公司;以規模標準進行劃分,可以分為大型公司、中型公司、小型公司;以是否公開招股標準進行劃分,可以分為公開型公司、封閉型公司;以公司支配關系標準進行劃分,可以分為母公司、子公司;以登記標準進行劃分,可以分為本國公司、外國公司,等等。
根據本條的規定,在我國只能設立兩種公司,即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而不允許設立無限公司和兩合公司。
[有限責任公司]
所謂有限責任公司,是指由一定人數的股東組成的、股東只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只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的公司。其主要特點是:所有的股東都是只以其對公司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只是以其全部資產來承擔公司的債務;股東對超出公司全部資產的債務不承擔責任。
[股份有限公司]
所謂股份有限公司,是指由一定人數以上的股東組成、公司全部資本分為等額股份、股東以其所認購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的公司。其主要特點是:公司的全部資本分成等額股份;股東只以其所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只以其全部資產來承擔公司的債務。
第三條 公司界定及股東責任
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理解與適用
公司是企業法人,這既是公司的法律地位,也是公司的基本特征。所謂企業,其實是一個集合概念,它是泛指一切從事生產、流通或者服務性活動以謀取經濟利益的經濟組織,凡追求經濟目的的經濟組織,都屬于企業的范疇,所以企業是指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所謂法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的規定,是指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法人應當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住所、財產或者經費,以其全部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典型案例指引
昆明某生物應用設備有限公司與楊某財產損害賠償糾紛上訴案(云南省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07〕昆民三終字第490號)
案件適用要點:根據我國《公司法》第3條的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作為公司的股東,在其出資范圍內對公司的債權、債務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四條 股東權利
公司股東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
?理解與適用
出資者向公司投入資產,目的是為了取得收益。出資后,出資者已不占有該項資產,不能再直接支配已作投資的資產,所享有的權利在內容上也發生了變化,即由原來的對財產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演變成從公司經營該資產的成果中獲得收益、參與公司作出重大決策以及選擇公司具體經營管理者等的權利。這時出資者就具有了公司股東的新身份,其所享有的權利也隨之演變為股權,即對公司的控制權以及從公司生產經營成果中獲得收益的權利。
根據本條的規定,股東作為出資者享有的權利主要有:按投入公司的資本額享有的資產收益權;參與公司生產經營以及利潤分配等重大問題的決策權;選舉公司董事、監事等選擇管理者的權利等。這些權利都是由股東是公司出資者這個身份決定的。
?典型案例指引
謝某與北京某科技投資有限公司股東權糾紛上訴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09〕一中民終字第19145號)
案件適用要點:股東資格是投資人取得和行使股東權利并承擔股東義務的基礎。《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股東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有限責任公司應當置備股東名冊。記載于股東名冊的股東,可以依股東名冊主張行使股東權利。公司應當將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登記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辦理變更登記。未經登記或者變更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由此可見,股東應當依法履行出資義務,依據股東名冊主張行使股東權利。同時,我國公司法對隱名投資人的股東資格并沒有完全予以否定,只是規定未經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而工商登記記載的股東姓名或名稱并無創設股東資格的效力,僅是宣示性登記,只具有對善意第三人的證權功能。
第五條 公司義務及權益保護
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公司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不受侵犯。
?理解與適用
公司作為企業法人,雖然以營利為目的,但公司同時又是社會的成員,必須承擔社會責任,如分擔勞動就業的社會責任、維護經濟秩序的社會責任、依法納稅的社會責任、依法為員工辦理社會保險的社會責任、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等。
第六條 公司登記
設立公司,應當依法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設立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設立條件的,由公司登記機關分別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設立條件的,不得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設立公司必須報經批準的,應當在公司登記前依法辦理批準手續。
公眾可以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查詢公司登記事項,公司登記機關應當提供查詢服務。
?理解與適用
1.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負責下列公司的登記:(1)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公司以及該公司投資設立并持有50%以上股份的公司;(2)外商投資的公司;(3)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的規定,應當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登記的公司;(4)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規定應當由其登記的其他公司。
2.省、自治區、直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負責本轄區內下列公司的登記:(1)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公司以及該公司投資設立并持有50%以上股份的公司;(2)省、自治區、直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規定由其登記的自然人投資設立的公司;(3)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的規定,應當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的公司;(4)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授權登記的其他公司。
3.設區的市(地區)工商行政管理局、縣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及直轄市的工商行政管理分局、設區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區分局,負責本轄區內下列公司的登記:(1)上述所列公司以外的其他公司;(2)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授權登記的公司。前述規定的具體登記管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規定。但是,其中的股份有限公司由設區的市(地區)工商行政管理局負責登記。
?條文參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6~8條、第17~24條、第46~56條
第七條 營業執照
依法設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記機關發給公司營業執照。公司營業執照簽發日期為公司成立日期。
公司營業執照應當載明公司的名稱、住所、注冊資本、經營范圍、法定代表人姓名等事項。
公司營業執照記載的事項發生變更的,公司應當依法辦理變更登記,由公司登記機關換發營業執照。
?理解與適用
公司憑公司登記機關核發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刻制印章,開立銀行賬戶,申請納稅登記。《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營業執照》分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正本或者《營業執照》正本應當置于公司住所或者分公司營業場所的醒目位置。公司可以根據業務需要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核發營業執照若干副本。
?條文參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25、58條
第八條 公司名稱
依照本法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必須在公司名稱中標明有限責任公司或者有限公司字樣。
依照本法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須在公司名稱中標明股份有限公司或者股份公司字樣。
?理解與適用
[名稱預先核準的申請]
設立公司應當申請名稱預先核準。設立有限責任公司,應當由全體股東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名稱預先核準;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應當由全體發起人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名稱預先核準。
申請名稱預先核準,應當提交下列文件:(1)有限責任公司的全體股東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體發起人簽署的公司名稱預先核準申請書;(2)全體股東或者發起人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證明;(3)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規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預先核準的公司名稱保留期為6個月。預先核準的公司名稱在保留期內,不得用于從事經營活動,不得轉讓。
?條文參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17~19條
第九條 公司形式變更
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應當符合本法規定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條件。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有限責任公司,應當符合本法規定的有限責任公司的條件。
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的,或者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有限責任公司的,公司變更前的債權、債務由變更后的公司承繼。
?理解與適用
公司法賦予公司經營一定的靈活性,承認公司形式間可以依法轉化。但是,注意必須符合變更后公司形式的法定條件。變更前后的公司仍是一個市場主體,只是換了一種公司經營方式,所以前后公司之間是承繼者和被承繼者的關系,變更前公司的債權債務并不因為變更而消滅,而是由變更后的公司承繼。
第十條 公司住所
公司以其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住所。
?理解與適用
公司的住所是公司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經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公司的住所只能有一個。公司的住所應當在其公司登記機關轄區內。
注意,案件受理后,受訴人民法院的管轄權不受當事人住所地變更的影響。
?條文參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12條
第十一條 公司章程
設立公司必須依法制定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對公司、股東、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具有約束力。
?理解與適用
所謂公司章程,是指公司依法制定的,規定公司名稱、住所、經營范圍、經營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項的基本文件。公司章程是公司組織和活動的基本準則,常被稱作“公司的憲法”。
我國《公司法》明確規定,訂立公司章程是設立公司的條件之一。審批機構和登記機關要對公司章程進行審查,以決定是否給予批準或者給予登記。公司沒有公司章程,不能獲得批準;公司沒有公司章程,也不能獲得登記。公司章程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內容的,公司登記機關有權要求公司作相應修改。公司章程一經有關部門批準,并經公司登記機關核準即對外產生法律效力。公司、公司股東以及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都要受到公司章程的約束。
?典型案例指引
某建材公司與某科技公司等擔保合同糾紛案(北京高級人民法院〔2009〕高民終字第1730號)
案件適用要點:有限責任公司的公司章程不具有對世效力,有限責任公司的公司章程作為公司內部決議的書面載體,它的公開行為不構成第三人應當知道的證據。強加給第三人對公司章程的審查義務不具有可操作性和合理性,第三人對公司章程不負有審查義務。第三人的善意是由法律所推定的,第三人無須舉證自己善意;如果公司主張第三人惡意,應對此負舉證責任。因此,不能僅憑公司章程的記載和備案就認定第三人應當知道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超越權限,進而斷定第三人惡意。
第十二條 經營范圍
公司的經營范圍由公司章程規定,并依法登記。公司可以修改公司章程,改變經營范圍,但是應當辦理變更登記。
公司的經營范圍中屬于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經批準的項目,應當依法經過批準。
?理解與適用
公司超越經營范圍訂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就認定合同無效。但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經營規定的除外。
?典型案例指引
北京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不服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駁回通知案(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行政判決書〔2007〕二中行終字第233號)
案件適用要點:公司的經營范圍由公司章程規定,并依法登記,公司的經營范圍用語應當參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公司登記機關對決定予以受理的登記申請,應當分別情況在規定的期限內作出是否準予登記的決定。公司登記機關需要對申請文件、材料核實的,應當自受理之日起法定期限內作出是否準予登記的決定。
第十三條 法定代表人
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經理擔任,并依法登記。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應當辦理變更登記。
第十四條 分公司與子公司
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
公司可以設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資格,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理解與適用
[分公司與子公司的區別]
分公司是相對于總公司而言的,它是總公司的分支機構,也可以說是總公司的一個組成部分。分公司不論是在經濟上還是在法律上,都不具有獨立性。分公司的非獨立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不能獨立享有權利、承擔責任,其一切行為的后果及責任由總公司承擔;二是分公司沒有獨立的公司名稱及章程,其對外從事經營活動必須以總公司的名義,遵守總公司的章程;三是分公司在人事、經營上沒有自主權,其主要業務活動及主要管理人員由總公司決定并委任,并根據總公司的委托或授權進行業務活動;四是分公司沒有獨立的財產,其所有資產屬于總公司,并作為總公司的資產列入總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
子公司是相對于母公司而言的,它是獨立于向它投資的母公司而存在的獨立主體。子公司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其一定比例以上的資本被另一公司持有或通過協議方式受到另一公司實際控制。對子公司有控制權的公司是母公司。子公司的重大事務都是由母公司實際決定的。二是子公司是獨立的法人。子公司在經濟上受母公司的支配與控制,但在法律上,它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子公司的獨立性主要表現為:擁有獨立的公司名稱和公司章程;具有獨立的組織機構;擁有獨立的財產,能夠自負盈虧,獨立核算;以自己的名義開展經營活動,從事各類民事活動;獨立承擔公司行為所帶來的一切后果和責任。
根據《環境保護部關于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證書有關意見的復函》(環函[2010]5號)中的規定,子公司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從事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活動,獨立申請獲得資質證書。子公司不能使用其母公司獲得的資質證書。子公司對從事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活動的后果獨立承擔法律責任。分公司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不具備申請獲得資質證書的條件,不得以自己的名義從事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活動。分公司可以受持有資質證書的單位的委托,按照資質證書的規定,并以持有資質證書的單位的名義從事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活動。持有資質證書的單位,對受其委托的分公司從事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的活動負責監督,并對分公司從事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活動的后果承擔法律責任。
?條文參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45~49條
?典型案例指引
泛華工程有限公司西南公司與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8年第2期)
案件適用要點:根據《公司法》規定,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分公司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因此,公司分支機構于公司法人變更過程中是否已實際經工商部門注銷完畢,不影響公司基于獨立法人資格行使其分支機構所享有的民事權利、承擔其分支機構所負有的民事義務。
第十五條 轉投資
公司可以向其他企業投資;但是,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得成為對所投資企業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出資人。
?理解與適用
本條規定的公司轉投資,是指公司作為投資主體,以公司法人財產作為對另一企業的出資,從而使本公司成為另一企業成員的行為。
第十六條 公司擔保
公司向其他企業投資或者為他人提供擔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會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公司章程對投資或者擔保的總額及單項投資或者擔保的數額有限額規定的,不得超過規定的限額。
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必須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
前款規定的股東或者受前款規定的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不得參加前款規定事項的表決。該項表決由出席會議的其他股東所持表決權的過半數通過。
?理解與適用
[實際控制人]
實際控制人,是指雖不是公司的股東,但通過投資關系、協議或者其他安排,能夠實際支配公司行為的人。
法律沒有禁止公司為本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但是公司為本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必須由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作出決議。沒有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作出的關于為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決議,以公司資產為本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的擔保無效。需要注意的是,公司為他人提供擔保是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會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而公司為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是法律特別規定必須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公司章程不得對此作出相反的規定。
?典型案例指引
上海某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與上海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借款合同糾紛上訴案(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08〕滬二中民三(商)終字第182號)
案件適用要點:根據《公司法》第16條第1款的規定,涉案公司章程對于公司對外擔保作出的限定是,“董事、經理不得以公司資產為公司的股東或者其他個人債務提供擔保”,從上述條款的內容可以看出,涉案公司章程中僅僅對公司董事、經理以公司財產對外擔保予以禁止,而對經公司股東會決議同意的公司對外擔保等情形未作出禁止性規制,因此,僅憑涉案公司章程條款不能排除公司為其他企業提供擔保的可能性。
第十七條 職工權益保護與職業教育
公司必須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依法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參加社會保險,加強勞動保護,實現安全生產。
公司應當采用多種形式,加強公司職工的職業教育和崗位培訓,提高職工素質。
第十八條 工會
公司職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組織工會,開展工會活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公司應當為本公司工會提供必要的活動條件。公司工會代表職工就職工的勞動報酬、工作時間、福利、保險和勞動安全衛生等事項依法與公司簽訂集體合同。
公司依照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實行民主管理。公司研究決定改制以及經營方面的重大問題、制定重要的規章制度時,應當聽取公司工會的意見,并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聽取職工的意見和建議。
第十九條 黨組織
在公司中,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的規定,設立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開展黨的活動。公司應當為黨組織的活動提供必要條件。
第二十條 股東禁止行為
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
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理解與適用
針對一些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公司法》正式確立了法人人格否認制度,打破股東有限責任,使得股東在特定情形下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典型案例指引
上海存亮貿易有限公司訴蔣志東、王衛明等買賣合同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第9號)
案件適用要點: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應當依法在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后履行清算義務,不能以其不是實際控制人或者未實際參加公司經營管理為由,免除清算義務。
第二十一條 禁止關聯交易
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益。
違反前款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理解與適用
[控股股東]
控股股東,是指其出資額占有限責任公司資本總額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總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東;出資額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雖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出資額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決權已足以對股東會、股東大會的決議產生重大影響的股東。
[關聯關系]
關聯關系,是指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與其直接或者間接控制的企業之間的關系,以及可能導致公司利益轉移的其他關系。但是,國家控股的企業之間不僅因為同受國家控股而具有關聯關系。
?典型案例指引
某房地產實業公司等與某集團侵犯公司財產權和經營權糾紛上訴案(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07〕桂民四終字第49號)
案件適用要點:關聯關系人承擔賠償責任的前提為關聯交易行為損害了公司的利益,涉案的抵債行為并未使公司的財產利益受損,不構成關聯關系人的不當行為。
第二十二條 公司決議的無效或被撤銷
公司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決議內容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無效。
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會議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或者決議內容違反公司章程的,股東可以自決議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
股東依照前款規定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應公司的請求,要求股東提供相應擔保。
公司根據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已辦理變更登記的,人民法院宣告該決議無效或者撤銷該決議后,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撤銷變更登記。
?條文參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一)》第3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四)》第1~6條
?典型案例指引
1.某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與某集團有限公司等董事會決議效力糾紛上訴案(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09〕二中民終字第08443號)
案件適用要點:涉案公司制訂的《董事會議事規則》是公司章程的附件,雖未經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批準,未進行工商登記對外公示,不具有對抗本公司以外的效力,但公司的全體股東均同意該議事規則,其內容也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因此該議事規則對公司股東及董事會具有約束力。
2.朱某與某高新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權益糾紛上訴案(河南省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08〕鄭民一終字第22號)
案件適用要點:法院應從內容和程序兩個方面對公司股東大會決議效力進行審查:公司股東大會決議內容違反法律法規的無效;公司股東大會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公司章程的,股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
3.李建軍訴上海佳動力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決議撤銷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第10號)
案件適用要點:《公司法》第22條規定,公司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決議內容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無效。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會議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或者決議內容違反公司章程的,股東可以自決議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由此可知,公司股東申請法院撤銷公司解聘其總經理職務的決議的,人民法院在審理中應當審查:會議召集程序、表決方式是否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以及決議內容是否違反公司章程。至于解聘總經理職務的決議所依據的事實是否屬實,理由是否成立,法院應當尊重公司自治,無需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