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章 執法監督

第一百一十二條 【執法原則】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應當依法、公正、嚴格、高效辦理治安案件,文明執法,不得徇私舞弊。

注解

所謂“依法”,是指依照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條件、標準、程序辦案。所謂“公正”,是指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在辦理治安案件時,應該做到大公無私,對各方當事人不偏不倚,辦事公道。所謂“嚴格”,是指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在辦理治安案件時,必須嚴格依法辦事,既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處罰條件、處罰種類、處罰幅度等辦理治安案件,又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辦理治安案件。所謂“高效”,是指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在辦理治安案件時,必須做到工作效率高、處理問題迅速。

所謂“文明”,是指人民警察在辦理治安案件時,著裝要規范,語言要規范,舉止要端莊,精神面貌要良好,要體現執法機關和人民警察的面貌和風范。文明執法,內涵十分豐富,包括熱情對人、禮貌待人、尊重人民群眾的風俗習慣、秉公執法等,是嚴格執法、依法辦案的要求和體現。

所謂“徇私舞弊”,是指由于徇私情,故意顛倒黑白,作出錯誤的治安管理處罰決定,或者故意作出偏輕、偏重的治安管理處罰決定。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負有維護社會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治安管理職責,必須嚴格秉公執法,絕對不能徇私枉法。

第一百一十三條 【禁止行為】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辦理治安案件,禁止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打罵、虐待或者侮辱。

注解

本條的規定是人民警察應當遵守的行為準則。《刑法》、《刑事訴訟法》、《人民警察法》對此也有相關規定。所謂“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打罵、虐待或者侮辱”是指用毆打、凍餓、捆綁、強迫超體力勞動、限制自由、罰跪、嘲笑、辱罵等,也包括長時間強光照射,采取車輪戰術,不間斷的訊問等以及各種變相體罰、虐待的方法。實踐中,在辦案時采用打罵、虐待或者侮辱等手段的,不僅嚴重侵犯人身權利,而且極易造成錯案。

應用

191.打罵、虐待或者侮辱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的將受到何種處罰

《人民警察法》第22條明確規定,人民警察不得刑訊逼供或者體罰、虐待人犯,不得濫用職權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得毆打他人或者唆使他人打人,違者應當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行政處分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對受行政處分的人民警察,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降低警銜、取消警銜。此外,對違反紀律的人民警察,必要時可以對其采取停止執行職務、禁閉的措施。

對打罵、虐待、侮辱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問題,《刑法》第246條和第248條明確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拘留所等監管機構的監管人員對被監管人進行毆打或者體罰虐待,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刑法第234條故意傷害罪(即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傷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第232條故意殺人罪(即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監管人員指使被監管人毆打或者體罰虐待其他被監管人的,依照上述規定處罰。

配套

《刑法》第232、234、246、248條

第一百一十四條 【社會監督】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辦理治安案件,應當自覺接受社會和公民的監督。

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辦理治安案件,不嚴格執法或者有違法違紀行為的,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行政監察機關檢舉、控告;收到檢舉、控告的機關,應當依據職責及時處理。

注解

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辦理治安案件,應當自覺接受社會和公民的監督,即要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群眾監督是我國廣大勞動人民直接參加國家管理,行使當家作主權利,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體現。在我國,人民群眾監督的基本方式是對有關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提出建議、批評、檢舉、申訴和控告,這是我國《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

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辦理治安案件,不嚴格執法或者有違法違紀行為的,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行政監察機關檢舉、控告。進行檢舉或者控告,既可以采用書面的形式提出,如書寫并遞交檢舉信、控告信等,也可以采用口頭的形式提出,如公民直接到執法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當面提出檢舉、控告等,這樣有利于群眾及時糾正不嚴格執法的行為或者及時查處違法違紀的行為。對于單位和公民進行的檢舉、控告,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根據本條的規定,接受檢舉、控告的機關主要是指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監察機關。

第一百一十五條 【罰繳分離原則】公安機關依法實施罰款處罰,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實行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收繳的罰款應當全部上繳國庫。

注解

本條是有關罰繳分離原則的規定,即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在沒有實行罰繳分離制度以前,一些行政機關存在把罰沒收入與行政執法機關辦案經費掛鉤的情況,有些行政機關甚至把增加罰沒收入作為創收的手段,將罰沒收入與行政經費掛鉤,嚴重影響了行政執法的公平、正義,損害了行政執法的形象和權威。1996年,《行政處罰法》確立了罰繳分離的原則,即行政機關依法作出罰款的行政處罰決定后,被處罰人持行政處罰決定書到指定的金融機構繳納罰款。1997年,國務院公布了《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實施辦法》,對有關罰繳分離的法律規定進行了制度性細化,罰繳分離制度正式確立。

應用

192.《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實施辦法》是如何具體規定罰款收繳的

罰款是行政處罰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處罰,是各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使用最多的手段,也是人民群眾反映最多、意見最大的一種處罰。1996年制定《行政處罰法》,專門設立了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相分離的制度。為了貫徹實施這一制度,國務院于1997年頒布了《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實施辦法》,對罰款的收繳作了具體的規定:第一,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有代理收付款項業務的商業銀行、信用合作社,可以開辦代收罰款的業務。第二,行政機關應當按照辦法和國家有關規定,同代收機構簽訂代收罰款協議。第三,行政機關作出罰款決定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代收機構的名稱、地址和當事人應當繳納罰款的數額、期限等,并明確對當事人逾期繳納罰款是否加處罰款。第四,代收機構代收罰款,應當向當事人出具罰款收據。第五,當事人逾期繳納罰款,行政處罰決定書明確需要加處罰款的,代收機構應當按照行政處罰決定書加收罰款。公安機關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堅決執行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

193.如何保證收繳的罰款全部上繳國庫

為了徹底杜絕貪污、截留、挪用、坐支罰款等現象,收繳的罰款必須全部上繳國庫。《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實施辦法》對如何保證收繳的罰款全部上繳國庫,作了具體、明確的規定:第一,罰款必須全部上繳國庫,任何行政機關、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者變相私分。第二,罰款代收機構應當按照《行政處罰法》和國家有關規定,直接上繳國庫。第三,國庫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金庫條例》的規定,定期同財政部門和行政機關對賬,以保證收繳的罰款和上繳國庫的罰款數額一致。公安機關必須嚴格執行這些規定,確保收繳的罰款應當全部上繳國庫。

第一百一十六條 【公安機關及其民警的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人民警察辦理治安案件,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刑訊逼供、體罰、虐待、侮辱他人的;

(二)超過詢問查證的時間限制人身自由的;

(三)不執行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制度或者不按規定將罰沒的財物上繳國庫或者依法處理的;

(四)私分、侵占、挪用、故意損毀收繳、扣押的財物的;

(五)違反規定使用或者不及時返還被侵害人財物的;

(六)違反規定不及時退還保證金的;

(七)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財物或者謀取其他利益的;

(八)當場收繳罰款不出具罰款收據或者不如實填寫罰款數額的;

(九)接到要求制止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報警后,不及時出警的;

(十)在查處違反治安管理活動時,為違法犯罪行為人通風報信的;

(十一)有徇私舞弊、濫用職權,不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的其他情形的。

辦理治安案件的公安機關有前款所列行為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

注解

本條第1款對人民警察在辦理治安案件中實施的、應當追究法律責任的11項違法行為作了規定。人民警察在辦理治安案件的過程中,實施上述違法行為的,應當追究的法律責任有兩種:行政責任,由所在的公安機關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六種;刑事責任,人民警察違反法律規定,實施違法行為,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本條第2款的規定,公安機關有本條第1款所列行為的,要追究相關的法律責任。因為公安機關不是自然人,所以對其追究法律責任,是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追究責任,即對實施該違法行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追究責任,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即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的處分。

第一百一十七條 【賠償責任】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應當賠禮道歉;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注解

本條規定的是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屬于行政賠償的范疇。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國家賠償法》在2010年修訂時刪除了原有的申請國家賠償的“確認違法”程序,而本條中“違法行使職權”的限定,實際上已不符合最新《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同時,對于行政賠償的范圍,新法第3條規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違法拘留或者違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三)以毆打、虐待等行為或者唆使、放縱他人以毆打、虐待等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四)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五)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

配套

《國家賠償法》;《國家賠償費用管理條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韶关市| 鸡泽县| 鄂托克前旗| 萨嘎县| 洱源县| 宁乡县| 招远市| 迁安市| 东兴市| 长兴县| 金昌市| 泰安市| 北安市| 泾阳县| 宁化县| 安塞县| 黄浦区| 屏东市| 梁山县| 阿瓦提县| 清远市| 台湾省| 凤台县| 曲靖市| 抚远县| 勃利县| 新建县| 罗山县| 丰原市| 沧州市| 巴彦淖尔市| 德清县| 馆陶县| 吉隆县| 襄汾县| 介休市| 顺平县| 怀仁县| 普洱| 迭部县| 连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