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司法考試高頻考點隨身讀
- 飛躍司考輔導中心
- 1515字
- 2021-09-17 16:55:46
6.犯罪未遂
第二十三條 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12年/試卷二/8單選 12年/試卷二/54多選 11年/試卷二/54多選 09年/試卷二/5單選 09年/試卷二/52多選 09年/試卷二/60多選 08年/試卷二/3單選 06年/試卷二/54多選 05年/試卷二/7單選 04年/試卷四/六案例 04年/試卷二/2單選 04年/試卷二/4單選 03年/試卷二/2單選 02年/試卷二/38多選 02年/試卷二/42多選 02年/試卷四/十案例】
【關鍵解讀】
1.犯罪未遂與犯罪中止的區別是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態是否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因素。
2.犯罪未遂可以分為實行終了的未遂、未實行終了的未遂;能犯未遂、不能犯未遂。
真題例解
①甲欲殺乙,將乙打倒在地,掐住脖子致乙深度昏迷。30分鐘后,甲發現乙未死,便舉刀刺乙,第一刀刺中乙腹,第二刀扎在乙的皮帶上,刺第三刀時刀柄折斷。甲長嘆“你命太大,整不死你,我服氣了”,遂將乙送醫,乙得以保命。經查,第一刀已致乙重傷。關于甲犯罪形態的認定,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12年/試卷二/8)
A.故意殺人罪的未遂犯
B.故意殺人罪的中止犯
C.故意傷害罪的既遂犯
D.故意殺人罪的不能犯
【答案詳解】A。根據《刑法》第24條的規定,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實施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本案中,甲在主觀上是出于殺死乙的故意,并且已經著手實施殺乙的行為,在拿刀刺死乙的過程中,雖然刺第三刀時刀柄折斷,但此時乙已經受傷,如果甲想繼續殺乙的話,完全可以繼續實施其他殺死乙的行為。但是甲選擇了放棄,因此甲不成立故意殺人未遂。A的說法是錯誤的。甲主觀上放棄了繼續殺乙的想法,并將乙送往醫院,經過治療,乙的生命得以保全,即甲有效地防止了危害結果的發生。因此甲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的中止犯。故B選項正確。但是司法部公布的答案為A,筆者認為值得商榷。
②關于犯罪停止形態的論述,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12年/試卷二/54)
A.甲(總經理)召開公司會議,商定逃稅。甲指使財務人員黃某將1筆500萬元的收入在申報時予以隱瞞,但后來黃某又向稅務機關如實申報,繳納應繳稅款。單位屬于犯罪未遂,黃某屬于犯罪中止
B.乙搶奪鄒某現金20萬元,后發現全部是假幣。乙構成搶奪罪既遂
C.丙以出賣為目的,偷盜嬰兒后,懼怕承擔刑事責任,又將嬰兒送回原處。丙構成拐賣兒童罪既遂,不構成犯罪中止
D.丁對仇人胡某連開數槍均未打中,胡某受驚心臟病突發死亡。丁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
【答案詳解】ABCD。A選項中甲作為公司總經理召開公司大會商定逃稅,并指使黃某具體實施逃稅的行為,甲公司與黃某成立逃稅罪的共同犯罪。甲是教唆犯,黃某是實行犯。黃某在犯罪的實行階段主動中止犯罪行為,并且阻止了犯罪結果的發生,成立犯罪中止。但是對于單位而言,其已經著手實施犯罪,黃某未按照決定逃稅屬于其意志之外的原因,因此單位構成犯罪未遂。所以A的說法是正確的。B選項具有一定的迷惑性,雖然法律禁止假幣的流通,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講,假幣也是一種商品,犯罪分子在搶奪假幣后通過出售、使用,可以獲得一定的非法利益。因此,假幣仍然是一種財物,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因此,乙的行為構成搶奪罪既遂。所以B是正確的。C選項中丙出于出賣的目的,已經實施了偷盜嬰幼兒的行為,犯罪過程實施完畢后,丙才將嬰兒放回原處,拐賣兒童罪已經既遂,不能成立犯罪中止,因此C的說法是正確的,當選。D選項中,丁具有殺死胡某的故意,并且實施了具體殺死胡某的行為,雖然打數槍均未打中,但是胡某之所以心臟病發,和胡某開槍的行為存在因果關系,因此胡某死亡后果與丁某的行為存在因果關系,應當認定丁某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既遂。所以D當選。綜上,本題正確答案為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