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故意犯罪

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11年/試卷二/5單選 10年/試卷二/92不定項 08年/試卷二/2單選 07年/試卷二/14單選 06年/試卷二/3單選 04年/試卷二/12單選 03年/試卷二/1單選 99年/試卷二/22單選】

【關鍵解讀】

注意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的區別:在認識因素上,直接故意是明知必然發生危害結果或者可以發生危害結果,間接故意只能是明知可能發生危害結果;在意志因素上,直接故意是希望,間接故意是放任;特定結果的發生與否,對這兩種故意支配下的行為的定罪有不同影響。對于直接故意,法定結果是否發生是其既遂的標志,而對于間接故意,則是成立何種犯罪或者是否構成犯罪的標志。

真題例解(08年/試卷二/2)

關于故意的認識內容,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明知自己的財物處于國家機關管理之中,但不知此時的個人財物應以公共財產論而竊回。甲缺乏成立盜竊罪所必須的對客觀事實的認識,故不成立盜竊罪

B.乙以非法占有財物的目的竊取軍人的手提包時,明知手提包內可能有槍支仍然竊取,該手提包中果然有一支手槍。乙沒有非法占有槍支的目的,故不成立盜竊槍支罪

C.成立猥褻兒童罪,要求行為人知道被害人是或者可能是不滿14周歲的兒童

D.成立販賣毒品罪,不僅要求行為人認識到自己販賣的是毒品,而且要求行為人認識到所販賣的毒品種類

【答案詳解】C。犯罪故意。刑法通說認為,故意的認識因素是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具體來講:第一,行為人明知自己行為的內容與危害性質。第二,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某種危害結果。對危害結果的認識不要求很具體,只要求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基本性質。第三,某些犯罪的故意還要求行為人認識到刑法規定的特定事實,如特定的時間、地點、對象等。第四,對于規范的構成要件要素,行為人也必須具有認識。A選項,對于成立盜竊罪而言,行為人必須認識到自己所盜竊的是他人占有或所有的財物。對于自己所有的財產,只要認識到其處于他人合法占有的狀態,即滿足了盜竊故意的認識內容。因此A錯誤。盜竊槍支的,只要行為人認識到對象可能是槍支,就成立盜竊槍支罪。相反,沒有認識到對象可能是槍支的,只能認定為盜竊罪。乙明知手提包內可能有槍支而竊取,故成立盜竊槍支罪,B錯誤。猥褻兒童罪的犯罪故意特別要求行為人認識到其猥褻的對象是或者可能是不滿14周歲的兒童,故C正確。對于販賣毒品罪的犯罪故意來說,只要求行為人認識到販賣的對象具有毒品的基本性質即成立犯罪故意,而無需了解具體的毒品種類,D錯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油尖旺区| 盘山县| 波密县| 郯城县| 灌云县| 德格县| 通化县| 蒙自县| 铜陵市| 炉霍县| 成安县| 太康县| 车致| 南和县| 米脂县| 苏尼特右旗| 永川市| 陇西县| 七台河市| 吉安县| 临沭县| 柳河县| 英吉沙县| 图木舒克市| 城口县| 德化县| 通河县| 平定县| 天峻县| 宁城县| 新和县| 龙州县| 祁东县| 正镶白旗| 遵义市| 石台县| 乐东| 茶陵县| 嘉祥县| 彩票| 平顶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