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過境遷:提前懷舊四編
- 余斌
- 1454字
- 2021-08-30 18:36:00
“生活片”記趣
細分下去的話,這路人馬里還可單列出一個“便衣”別動隊。區別其實不在“衣”,而在他們輕裝上陣到連鞋盒子也沒有。像搞地下工作的人在街上接頭,這一路的往往游目四顧,神情詭異,瞄準了目標湊上前,向旁張望兩眼,壓低了聲音問:“我有好的,要不要?”
我有次在離家不遠處就碰到這么一位,正待問他有什么“好的”,他已補充說生活片、套片、毛片都有。毛片我聽說過,相當于現在所謂成人影片(A片),生活片、套片則是頭次聽說,不過既是與毛片一起,也不難“心知其意”。三級片之類,此前不是沒見識過,然在大庭廣眾之下被問到頭上,雖是暗箱操作的性質,也還是覺得突兀尷尬:人來人往的,怎么就盯上你了呢?難道一看就像好色之徒?——整個就像隱私大暴露一般。我很夸張地回了一句“不要!”就走了,很有幾分憤然,潛臺詞大約是:我不是那種人!事出倉促,事后大覺當時的慌張可笑至極。
后來我對小販口中所謂生活片、套片都明其所指了:生活片即三級片,套片則特指那種連續劇似的三級片,一套十張八張不等。有意思的是,其他等級的碟片,即使也是成套賣,就不叫套片。這些分類和命名是怎么來的不得而知,反正在小販那里,這是約定俗成的。叫法肯定有地域性差異,好多年后我到美國訪學,在紐約、華盛頓唐人街的“新華書店”里發現了成人部,所售光碟中“三級”之外,有一些標為“四級”——似是在國內未見的叫法。
買這種碟是有風險的。其實買盜版VCD,風險都不小。我說的是VCD的初級階段。也不知為何,在“長三角”買CD都可以試聽,而我樓下那幾個電子商城里,賣VCD的大多不給這待遇,至于街頭那些游擊隊,就更不必說。有攤位的固然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廟,允許你調換,但來回折騰卻也煩人,何況磨嘴皮的事也經常發生。在街頭買碟,那就完全是碰運氣了。
更倒霉的情形,是遇上騙子。有個外地人,就在我樓下一巷口上了大當。聽說南京電子一條街上“什么樣的碟”都有,他借出差之機特意來逛逛?!皇敲惶搨?,走到這一帶,不斷有形跡可疑的人挨過來向他兜售。最后打動他的是個聲稱手里貨最好,且向他指點門徑的人。那人開導他說,要買就買“頂級的”,貴是貴,但值啊,相比起來“三級片”整個就是小兒科。外地人原先的目標是“三級片”,被他說得心癢,當即調高了標準。接下來是討價還價,最后說到四十元錢一張,共買十張,成交。再往后就很悲催了:他急忙到熟人家里查看,結果大多根本沒圖像,有圖像的根本也算不上頂級。
我對此事知之甚詳,乃因那人發現上當后跑回事發地點,想找行騙者算賬,卻哪里還有騙子的影子。他便向人描述行騙者的模樣,問有無人見到。那日我從“雄獅”出來正往家走,可巧就被問到頭上,不免就要反過來問他出了何事。那人比我磊落得多,并不隱瞞,一五一十地講。我得說他很有敘事才能,講得有聲有色。細節大都記不得了,最有意思的是,他原本有些猶豫的,促使他掏錢的具有決定性的一個環節,是那人自稱解除勞教人員,并且把解除證明拿給他看,道:“你還不信我嗎?!”他這才下定決心。
當時我聽了強忍著才沒笑噴:夸耀與要人、名人的關系行騙的不少,以解除勞教人員名義打包票行騙的,還是頭一回聽說。那騙子是個了不得的心理學家,且不管那身份是真是假,想到祭出不名譽的身份來贏取信任,就是出奇制勝的一招,事實是,這對那外地人居然真的奏效。上當者的心理邏輯也許是這樣:賣盜版碟是件有風險的事,販賣淫穢光碟更屬高風險行當,普通人誰敢冒這險?是故那平日避之唯恐不及的身份,此時反成了某種保證。我跟人說起這樁趣事時就是這么分析的??上М敃r我沒有質之上當者,問他以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