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瞻奧集:中古中國共同研究班十周年紀念論叢
- 余欣主編
- 3301字
- 2021-10-14 16:36:20
一
學問有利鈍,文章有巧拙。鈍學累功,不妨精熟;拙文研思,終歸蚩鄙。但成學士,自足為人。必乏天才,勿強操筆。吾見世人,至無才思,自謂清華,流布丑拙,亦以眾矣,江南號為詅癡符。
“詅癡符”一詞始見于此。趙曦明注、郝懿行《顏氏家訓斠記》、王利器《集解》、《漢語大詞典》有詳略不一的解釋。
“詅”,衒也,叫賣。“詅癡”,叫賣癡呆。宋元時,蘇州一帶除夕時有“賣癡呆”之俗。范成大《臘月村田樂府十首》序:“余歸石湖,往來田家,得歲暮十事,采其語,各賦一詩,以識土風,號《村田樂府》。……其九《賣癡呆詞》。分歲罷,小兒繞街呼叫云:‘賣汝癡,賣汝呆。’世傳吳人多呆,故兒輩諱之,欲賈其余,益可笑。”其九《賣癡呆詞》曰:“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迎新歲。小兒呼叫走長街,云有癡呆召人買。二物于人誰獨無,就中吳儂仍有余。巷南巷北賣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櫟翁塊坐重簾下,獨要買添令問價。兒云翁買不須錢,奉賒癡呆千百年。”(《石湖詩集》卷三〇)元人高德基《平江記事》云:“吳人自相呼為呆子,又謂之蘇州呆。每歲除夕,群兒繞街呼叫,云:‘賣癡呆,千貫賣汝癡,萬貫賣汝呆!見賣盡多送,要賒隨我來。’蓋以吳人多呆,兒輩戲謔之耳。吳推官嘗謂人曰:‘某居官久,深知吳風。吳人尚奢爭勝,所事不切,廣置田宅,計較微利,殊不知異時反貽子孫不肖之害。故人以呆目之,謂之蘇州呆,不亦宜乎!’”蘇州地屬江南,“賣癡呆”一語或承自南朝時的“詅癡”,但具體含義及使用場合有所改變。
“詅癡”,猶今言丟丑、出洋相、丟人現眼。而“詅癡符”之“符”為何意,諸家未作解釋。今按,“詅癡符”之“符”,猶“符箓”之“符”。六朝時天師道盛行,符箓流播。《顏氏家訓》中《治家》《風操》即記載當時民間多行“巫覡禱請”,“符書章醮”,“畫瓦書符,作諸厭勝”。根據其具體作用,符可分為多種。如葛洪《抱樸子內篇》之《雜應》《登涉》《遐覽》諸篇記各種道符,尤其《遐覽》載大符五十余種(小符甚多,難以盡記),有消災符、延命神符、治百病符、厭怪符、六甲通靈符等;另有護身符(《藝文類聚》卷七〇引梁劉緩《鏡賦》:“銀纏辟鬼咒,翠厄護身符。”)、治癩符(《隋書》卷三四《經籍志三》著錄《老子石室蘭臺中治癩符》)等。“詅癡”與前舉“消災”等均為動賓結構,“詅癡符”可能是仿照“消災符”等的一種戲謔說法(戲仿,parody)。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覽志序》:“未浹四旬,勒梓已竟。竊愧才綿識昧,筆削無方。符號詅癡,虛上官之雅意;楮宜覆瓿,貽大方之哂言。”“符號詅癡”,謂符之名為“詅癡”,亦可為證。
“詅癡符”語含嘲諷,《顏氏家訓》此處用以譏刺無才思卻強操筆而成笑柄之人。后世沿用,如宋王應麟《困學紀聞》卷一七云:“和凝為文,以多為富,有集百余卷,自鏤板行于世。識者多非之,此顏之推所謂‘詅癡符’也。”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一一“宋景文詩盡龍洞之景”云:“三泉龍洞,以山為門,深數十步,復見天日及山水之秀,蓋自然而成,非人力也。宋景文公賦詩云(中略)曲盡龍洞之景。利路漕為刻石,仍以石本寄公,公答書云:‘龍門拙句,斐然妄發。閣下仍刊翠琰,示方來,言詩之人,得不笑我哉?江左有文拙而好刊石者謂之詅蚩符,非此謂乎?噱噱!’”“詅蚩符”之“蚩”通“癡”。《后漢書》卷四一《劉盆子傳》:“帝笑曰:‘兒大黠,宗室無蚩者。’”李賢注:“《釋名》曰:‘蚩,癡也。’”“詅蚩符”即“詅癡符”。以上兩例中“詅癡符”,語詞雖襲自《顏氏家訓》,但意思稍有變化,指文才拙劣而好刊刻行世。
“詅癡”“詅癡符”用于譏諷他人,也可用于自謙自嘲,獻丑、露拙也,有多人以之命名自己的著作,性質與“管窺”“續貂”等相同。
(一)宋人李庚詩文集《詅癡符》,二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詅之義,衒鬻也。市人鬻物于市,夸號之曰詅(原注:去聲)。此三字本出《顏氏家訓》,以譏無才思而流布丑拙者。以名其集,示謙也。”書已佚,存樓鑰《詅癡符序》,略謂“客有以書一編示余,曰:‘此赤城李公察院所為詩文,名曰《詅癡符》。公亡矣,莫曉其名書之意。’余曰:‘公于書無不讀,此名殆不茍也。海邦貨魚于市者,夸詡其美,謂之詅。魚雖微物,亦然。字書以為詅,衒賣也。顏黃門之推作《家訓》,曰:“吾見世人至無才思,自謂清華,流布丑拙,亦已眾矣,江南號為詅癡符。”公之意,蓋出于此,特謙辭耳。’”(《攻媿集》卷五二)
(二)元明之際祝金詩文集《聆(詅?)癡集》,若干卷。明周敘《祝先生墓表》:“所著詩文有《聆癡》等集若干卷,皆溫淳雅正,類其為人。”(明程敏政編《皇明文衡》卷九四)“聆”義為細聽,“聆癡”不辭,當作“詅癡”,“聆”為“詅”之形近訛字。另如下述(五)清代佚名小說集《詅癡符》,曾多次遭禁毀,其書名在道光十八年(1838)江蘇按察使裕謙設局查禁淫詞小說所開“計毀淫書目單”(余治《得一錄》卷一一)和道光二十四年(1844)浙江巡撫、學政等設局查禁淫詞小說所開“禁毀書目”(汪棣香《勸毀淫書征信錄》)中寫作《聆癡符》;直到同治七年(1868)江蘇巡撫丁日昌查禁淫詞小說“計開應禁書目”(《江蘇省例藩政》同治七年)才寫作《詅癡符》。[1]
(三)明人陳與郊傳奇集《詅癡符》。為《櫻桃夢》《鸚鵡洲》《麒麟罽》《靈寶刀》四部傳奇之總名。有陳氏家刻本,影印收入《古本戲曲叢刊》二集。書前萬歷甲辰(三十二年,1604)“友人齊愨書于任誕軒”之序云:“予率讀至盡,三跋焉。曰:噫!此可謂詅癡符耶!昔顏黃門謂人士自號清華、流布丑拙者曰詅癡符。漫卿之號若此而流布若彼,可謂詅癡符。”“齊愨”及其齋名“任誕軒”都是陳與郊別署之名,[2]“漫卿”亦是,此序實為陳與郊托名之自序。因該書名“詅癡符”較為冷僻,后來四庫館臣還特意解釋:“語出《顏氏家訓》,謂可笑之詩賦也。”(《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七九《隅園集、薠川集》提要)
(四)清人余心孺文集《詅癡夢草》,十二卷。有康熙燕臺刻本。此書“雖無悖逆不法字句,但語多狂瞽”,于乾隆四十年(1775)纂修《四庫全書》時遭查禁。[3]國家圖書館幸存此刻本,影印收入《四庫禁毀書叢刊補編》。康熙三十八年(1699)《自序》云:“集十二卷,倘達者睹之,如聞囈語,曷勝絕倒噴飯?名曰《詅癡夢草》。詅音令,訓自衒賣也。《顏氏家訓》曰:人乏天才,勿強操筆。世人無才,自謂清華,流布丑拙,亦已眾矣,江南號為詅癡符。予癡不能自治,敢自號為清華,以詩文衒賣,流布其丑耶?猶之置瘵通衢以求良劑,非謬衒其長,實不敢諱疾忌醫,求痛加針砭于國手,倘蒙大人先生發蒙振聵,一喝醒癡迷,賣此詩文癡癖也。”
(五)清代佚名小說集《詅癡符》,二卷。收入文言短篇小說35篇。因書中多人獸戀與亂倫故事,曾多次列入江蘇、浙江禁毀書目,詳見上述(二)元明之際祝金詩文集《聆(詅?)癡集》引錄。今存嘉慶己巳十四年(1809)序刊本,北京大學圖書館藏。[4]另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2011年春季拍賣會拍品中有此書。書前耕石農者敘云:“因汰其繁蕪,僅存若干首以付梓,作者得毋怨予曰:奈何必欲流布吾丑惡,為子所笑。”將文稿付梓,流布丑惡,為人所笑,即“詅癡符”也。
(六)清人鄭復光光學原理著作《鏡鏡詅癡》,五卷。自序云:“以物象物,即以物鏡鏡。可因本《遠鏡說》,推廣其理,敢曰尤賢,詅吾癡焉耳。”書名中第一個“鏡”為動詞,照、映之義;第二個“鏡”為名詞,在此指光學儀器、元件。《遠鏡說》為德國傳教士湯若望所著介紹望遠鏡的專書。
[1]分別見于王利器輯錄《元明清三代禁毀小說戲曲史料》(增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36、122、143頁。
[2]參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譜·陳與郊年譜》,《徐朔方集》第三卷,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395頁。
[3]參乾隆四十年八月二十六日《廣西巡撫熊學鵬奏查繳違礙書籍情形折》、九月二十五日《軍機大臣奏行文山西巡撫查繳張泰交〈受祐堂集〉書板片》、閏十月初二日《署理山西巡撫覺羅巴延三奏查獲〈受祐堂集〉板片書籍等情折》,分別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纂修四庫全書檔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423、444、451頁。
[4]參潘建國《稀見清代禁毀小說〈詅癡符〉》,《文學遺產》2005年第6期。增訂稿改題《稀見清代禁毀小說〈詅癡符〉考略》,收入氏著《古代小說文獻叢考》,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