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十一中隊
  • 樊希安
  • 3720字
  • 2021-09-02 14:02:34

第二章

1

第十一大隊是隸屬基建工程兵第二支隊的一支勁旅,這支勁旅在完成鏡鐵山施工任務后,要開拔到內地執行新的施工任務去了。

鏡鐵山礦一期工程從1966年8月開工算起到1974年8月竣工,用了整整8年時間。在這8年里,一批批新兵入伍,一批批老兵復員,一撥撥新干部走上領導崗位,一撥撥老干部轉業離隊,“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實現了多次新老交替。但無論人事怎樣變更,部隊的施工生產從未停止。剛入伍的新兵,新提拔的干部,他們像參加接力賽一樣,把施工生產的接力棒一棒一棒地接過來,又一棒一棒地傳下去,直到工程竣工。8年間,部隊除了節假日與正常的休假外,每天堅持四班作業,每班六小時。雖然每班工作時間不長,但人的正常生活規律被打亂,該睡覺時卻要上班,該上班時卻要睡覺。晚上12點到第二天早上6點,這正是人睡覺休息的黃金時間段,為了早日完成建礦任務,指戰員們把這個黃金時間也無私地奉獻給了礦山建設,奉獻給了自己崇尚的事業。

在這8年間,有多少人為了施工而自覺推遲婚期?有多少人為施工而主動放棄了休假?有多少人為了施工而將父母或親人病危、病故的電報悄悄揣起?推遲婚期、主動放棄休假、親人病危病故也不聲張,默默無語地堅守工作崗位,這絕不僅僅是為數不多的個人行為,而是一種屢見不鮮的普遍現象,成為一種常態和“時尚”。

在鏡鐵山奮戰的8年時間里,第十一大隊指戰員們經受住了嚴峻考驗。雖說生產生活條件極度艱苦,施工作業極度勞累,但從沒有人叫苦叫累,更沒有人臨陣脫逃當逃兵。長期的艱苦生活和艱辛勞動,輔以部隊的苦樂觀教育,已徹底改變了指戰員們的思想觀念,真正達到了忘我的崇高境界,以至于對艱苦和享受的含義都早已模糊,甚至是“麻木不仁”,唯有對部隊的熱愛沒有變,報效祖國、振興中華的執著追求沒有變,對黨和人民的忠誠沒有變。

十一中隊是第十一大隊的一個縮影。

今天,部隊就要離開鏡鐵山了。干部戰士們心存留戀,但更多的是自豪。十一中隊官兵們在礦山的標志處留影,還有的撿幾塊鐵礦石留作紀念。更浪漫和條件更好一些的,請假到嘉峪關城樓去留影,作為曾經在這里戰斗、為酒鋼建設做過貢獻的紀念。

申力明現在就站在嘉峪關城樓前。嘉峪關城樓,也稱嘉峪關關城,是明代萬里長城西端主宰,自古為河西第一隘口。關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372年),從初建到筑成一座完整的關隘,經歷了168年(1372—1539年),是明代長城沿線九鎮所轄千余個關隘中最險峻的一座。因地勢險要、建筑雄偉而享有“天下雄關”“邊陲鎖陰”之稱。嘉峪關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成重疊并守之勢,壁壘森嚴,整個布局精巧,氣勢雄渾,與遠隔萬里的“天下第一關”山海關遙相呼應。經過歷代修葺,在基建工程兵干部戰士建設酒鋼那個年代,仍然可見當年雄險的邊關氣勢。登樓遠眺,長城似游龍浮動于浩瀚沙海,若斷若續,忽隱忽現。天晴之日,或海市蜃樓,或塞上風光,奇特景色,盡收眼底。

嘉峪關城樓也是重要的地理標志,能在城樓前照張相,那是干部戰士最大的心愿。部隊大部分干部戰士都在遠離嘉峪關的祁連山深處施工,有的甚至都沒有見過嘉峪關城樓,但他們在寫信時,落款卻是嘉峪關市,這樣做不是炫耀他們在城市,而是讓家里父母親放心,讓親人們以為自己生活工作在城市,從而免去許多擔心。干部戰士們喜歡在嘉峪關城樓前照張相寄給家里,便是出于這種心理。當年建造酒泉鋼鐵公司,廠址選在歸屬酒泉管轄的嘉峪關下(1965年嘉峪關設市),這就讓參建酒鋼的干部戰士和嘉峪關市、嘉峪關城樓結下了不解之緣。有個四川老兵的妻子到部隊尋找丈夫,在嘉峪關站下了火車,三天之后才在鏡鐵山中與丈夫見面,她怒氣沖沖地責怪丈夫撒了謊,經過中隊長指導員反復勸解,這位妻子才沒有拂袖而去。嘉峪關呀嘉峪關,你見證了多少基建工程兵官兵的喜樂哀愁?

今天要離開這里了,在這里照張相留個影,心境大為不同。申力明和戰友們一樣,今天來照相是鄭重其事的。這個愛干凈的浙江兵,特意換上一套新軍裝,斜挎武裝帶,腰里別著從代理中隊長牛幸娃那里借來的小手槍,顯得英武、帥氣,渾身上下英姿勃勃。他今天來這里照相,就是把這里作為撤離后的一個新的起點。他是1972年冬天入的伍,今年才20歲,因為人機靈,又愛寫寫畫畫,被調到中隊部做文書。文書、通訊員在連里是領導的“親兵”,比較受到器重。代理中隊長牛幸娃、副指導員王永學對他都很好,他對工作也很上心,但漸漸悟到一個道理,這就是:工作好干,人際關系難處。許多時候,他夾在代理中隊長和副指導員中間,頗有些為難,好在小伙子為人機靈,都較好地做了處理。但沒想到,這次領人去處理過期手榴彈,沒有爆炸的手榴彈引發了兩人的矛盾。假如自己處理得好,就不會發生“臭彈”事件,就不會引起兩位領導的不快。他內心覺得這件事其實并沒有什么,就是誤會引起的,但要解開這個誤會可就不那么容易了。他期盼部隊調到新的地方,換一個新環境之后,一切都會好起來。想到這些,申力明的笑臉就綻放開來。

中隊里各排各班都在收拾行裝,只等一聲令下“打起背包就出發”。新的戰場在哪里?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隨大隊和大部隊去河北武安和遷安西石門鐵礦執行建礦任務;一種是和部分中隊轉戰到陜西省渭南市華縣東南端的金堆城,參加金堆城鉬礦建設。無論是哪里,部隊指定是要遷移了。大隊已派人到兩個地方打前站,有的中隊已經出發了。

漢語里有個詞叫“瞬息萬變”,許多時候事實上也是如此。申力明和中隊里幾個去嘉峪關城樓照相的戰士,還沒有回到連隊,十一中隊向內地調動的事就發生了變化。因為鏡鐵山礦要上二期工程,地方上向部隊求援,提出留一支精干的掘進隊伍幫助他們完成施工任務。經過支隊請示上級同意,決定留下十一中隊繼續在鏡鐵山參加二期工程施工。

這個消息像炸雷一樣在十一中隊響起。申力明回到中隊時,代理中隊長牛幸娃和副指導員王永學剛從大隊部回來,消息就是他倆帶回來的。牛幸娃和王永學都緊繃著臉,看不出是憂是愁、是喜是悲,只是讓申力明立即通知排以上干部到連部開會,內容是傳達上級緊急指示精神,申力明立即遵命去辦。

此時的中隊已是整裝待發狀態。因為是休息日,戰士們有的在打撲克,有的在寫家信,有的圍在一起扯閑篇兒。一排一班的風景最為奇特,班長慕古秀在教班里戰士們打毛衣。你若以為慕古秀像他名字一樣清秀,那就錯了。慕古秀是河南溫縣人,從小就沒有了父母,是奶奶把他帶大的,自小營養不良的他,卻長得人高馬大,有一副大骨架的身材,這種體量使他特別能吃、特別需要吃,在河南農村時,他好像從來就沒有吃飽過,放羊干重活,更需要飯食補充,但那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可吃的東西很少,他的眼睛都是綠的,看什么好像都是吃的東西。奶奶去世后,姑姑回來奔喪,一進村口,就大哭“額的娘呀”,一聽就是陜西口音。原來是遭遇荒年時全家逃到了陜西富平,年景好了之后,父母返回故里,姑姑卻因為已成家留在了陜西??吹叫≈豆判沭I得那個樣子,為留住兄嫂一家這條根,就把他帶到了陜西。雖然到了那里還是放羊,但卻能吃飽飯了。他并不知道,他能吃飽,是姑姑全家忍饑挨餓換來的?!爱敱约Z”在慕古秀身上有特殊意義。當了兵,飯可勁兒造,他就心滿意足了。在十一中隊,慕古秀的飯量是有名的,一頓飯咥米飯二三碗,或吃饅頭五六個,那真的是家常便飯。但慕古秀能吃也能干,力氣大得驚人,干活也從不惜力氣,是中隊公認的老黃牛。他一入伍就分到王永學所在的排,王永學教會了他認字、寫信,還入了黨,后來還當了班長。所有這一切,人們都能想到,唯一沒想到的是,五大三粗的慕古秀竟然學會了織毛衣,尤其會編織線背心,什么方塊、鳳尾、波浪、麻花針,他都會。把幾副線手套拆開來,利用閑余時間六天就能為戰友織一件背心。大骨架的他竟能盤腿坐在床上,手上下左右翻飛編織著,熟練的程度就像個會織毛衣的大姑娘小媳婦,讓人們贊嘆不已。雖說男人織毛衣在其他地方并不鮮見,但在軍營中,發生在這么一個大老爺們兒身上,卻讓人驚嘆。這個手藝是慕古秀跟“工改兵”技術員嚴士范學會的。嚴士范是跟抗美援朝回國的一個老兵學的。慕古秀不僅自己愛編織毛線衣,還熱衷于向班里傳播編織技術,他說:“技不壓身,多學點東西總是有用的。”他對戰友們編織線背心的請求從不拒絕,中隊里三分之一干部戰士身上都穿有他編織的線背心,因為一年省出幾副手套,就多了一件線背心,材料是現成的。名聲傳出去之后,許多人慕名而來,他不僅為大隊機關干部戰士織,也為地方鏡鐵山礦的干部戰士織,除了在施工中是“掘進大王”,還得了“編織大王”的名聲?,F在他正邊示范編織給戰士們做指導,邊操著半是河南、半是陜西的腔調諞閑話:“你們知道咱們部隊將要調去的渭南不?那里離額們富平不遠,好吃的東西多著哩,有豆花泡饃、水晶餅、時辰包子、踅面、南七饸饹、水盆羊肉,包你咥個飽!”

戰士劉小寶被慕古秀說得流了口水,一針扎到手指頭上,他放下手中的線說:“你們富平還有啥好吃的呀?”

慕古秀說:“那多了去了,什么老鍋坊瓊鍋糖、夾心柿餅、蘋果、獼猴桃,等咱們到了新地點,我都從老家給你們弄來嘗嘗!”慕古秀已從大隊部老鄉那里得到比較準確的消息:他們十一中隊要和另幾個中隊一起到渭南華縣金堆城執行建礦任務,華縣和富平離得很近,隔渭河相望,相距百多公里。“這一下要打回老家去了!”慕古秀內心的歡喜全浮在臉上,手中的織衣針愈加翻飛起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西| 克什克腾旗| 精河县| 丽江市| 九寨沟县| 保康县| 安丘市| 崇信县| 清新县| 蛟河市| 建水县| 灯塔市| 新蔡县| 吉木乃县| 南城县| 新丰县| 宜兰县| 六枝特区| 阿拉尔市| 淮北市| 株洲市| 泌阳县| 栖霞市| 河北区| 方山县| 明水县| 顺昌县| 肇源县| 鹤岗市| 怀仁县| 东乡族自治县| 赞皇县| 南溪县| 巨野县| 常宁市| 岢岚县| 巴塘县| 马山县| 邻水| 武强县| 武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