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結構
在大街上,一個男人、一個女人和一個孩子從你身邊經過,他們可能是三個陌生人,也可能是一家人。為什么你會認為他們是一家人呢?當這三個人在一起交流互動時,彼此矚目的眼神、相互親密的動作和說話的方式中,有可以被識別并定義為家庭的信息。這些可以被識別為家庭的互動模式,即為家庭結構。
每個家庭都具有獨特的結構,這些結構是在日常生活中被塑造出來的。孩子遇到學習難題,尋求父親的幫助,父親說:“孩子,我很忙,你去找媽媽吧?!逼拮芋w諒丈夫工作不易,放下手頭的工作來輔導孩子。此后,這個家庭的孩子一遇到學習問題就傾向于找母親,母親照顧孩子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于是只能逐漸減少工作,將重心放在孩子的學習上。久而久之,這位母親覺得自己在家里耗費的精力太多,希望丈夫能多輔導孩子的功課,但是丈夫認為自己工作太忙,實在抽不出時間陪孩子。妻子覺得非常委屈,自己可以放棄工作照顧家,為什么丈夫就不可以舍棄一點呢?此時,丈夫可能會覺得妻子不理解自己,他認為自己也在用另一種方式為家庭付出。夫妻之間開始埋怨、爭吵,甚至要離婚。孩子覺察到了父母之間的沖突,不想讓父母離婚,既難過又緊張,便沒有心思學習了。孩子的學習成績下降,情緒出了問題,甚至自傷、自殺,這時父母停止爭吵,放下怨恨,開始一起來關注和幫助孩子。
這個家庭呈現的結構特點是沖突而疏離的夫妻關系和緊密的母子關系,當父母沖突嚴重時,孩子開始出現問題,孩子的問題吸引了父母的關注,夫妻沖突減少。如果這樣的家庭沒有得到專業干預,這種結構持續存在,情況就可能發展為沒有感情的夫妻為了孩子而選擇在一起,孩子為了維護家庭穩定不斷出現問題。慢慢地,夫妻倆都可能會認為,家庭的不幸是因為孩子的問題。“問題孩子”就這樣逐漸被家庭雕刻出來。
家庭結構本質上是家庭成員間的互動模式,這些模式又是動態變化的,會隨著家庭生命周期的發展做出調整和優化。家庭結構的第一個特征是存在“權力等級”,在家庭中,制定目標、任務和規則的人是權力等級最高的。核心家庭是指夫妻和未婚子女組成的家庭。在核心家庭中,夫妻的權力等級最高,也就是說這個家是由夫妻說了算。如果核心家庭的事務不能由夫妻來決定,而是由祖父母來決定,即家庭權力等級下移受阻,家庭結構動力發生變化,出現三角化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家庭的任務執行和目標實現過程就會受到負面影響。婆媳問題表面看起來是媳婦與婆婆之爭,本質上是夫妻在家庭中爭取最高權力等級的過程。如果父母懂得子女成家后的事務應該由子女和其伴侶來決定,或者丈夫能夠與妻子共同建立新家庭的規則,那么婆媳問題就會少很多,家庭就可能會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家庭結構的第二個特征是具有“獨特性”,即我們與家人和家庭之外的其他人的互動期待是不同的,家庭互動是人際關系中一種具有獨特性質的互動。家庭是一個情緒單位,核心情緒是焦慮,家庭成員在互動過程中傳遞的情緒信息多于內容信息。家庭的一個重要功能是應對和緩解家庭成員在家庭內部和外部獲得的焦慮情緒。當妻子對丈夫說“親愛的,我今天頭疼得厲害”時,她可能不僅僅需要丈夫遞給她一片止痛片,還希望得到關懷、理解、支持和陪伴,丈夫如果能取消外面的應酬來陪她就更好了。在家庭之外的團體互動中,內容信息的傳遞往往要多于情緒信息。
家庭成員的互動期待隨著家庭生命周期的發展而變化,甚至原初的性質經過一段時間也會完全不同。你還記得,戀愛時對另一半的期待和要求嗎?你還記得,新婚不久你對婚姻生活的設想嗎?你還記得,孩子出生時你對他未來的期許嗎?10年過去了,那些最初的夢想如今都實現了嗎?隨著情緒信息在家庭成員間的不斷流動和滲透,眼前這個外表看起來變化不大的家人,在你心目中的情緒地位已經較過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你們之間可能會彼此更加了解,更加相信和理解對方,家庭凝聚力更強,情感更深厚;也可能相互了解后出現了嫌隙,彼此兩相厭,卻分不開,家庭成為你痛苦的來源。家庭成員在相互妥協中,逐漸發展出一個獨特的情緒互動系統。
家庭結構的第三個特征是具有“維持性”。家庭行為的不斷重復,會催生對下一個行為的預期,如果預期實現,則有助于建立穩固的互動模式。一旦模式建立,家庭成員就會傾向于采取被家庭模式允許的行為,家庭系統傾向于維持自身偏好的模式。我的一個14歲的小親戚談戀愛被家人發現,遭到所有人的強烈反對,小親戚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兩天后她回來了,母親打了她一頓,又請來眾親戚當說客。最終,小親戚抵不過整個家族的攻勢,選擇妥協,放棄了那段愛情。她為什么要放棄愛情,選擇維護家庭的穩定?這源于家庭成員對家的忠誠。夫妻之間如此,父母和孩子之間亦如此。如果家庭成員的行為超過了家庭的期待,家庭就會對超預期行為實施懲罰。除了憤怒之下的強行制止,還有傷心、難過、失落、無望等悲傷情緒的軟懲罰,這會讓實施超預期行為的家庭成員產生內疚和自責,從而終止行為,選擇與家庭保持一致。例如,媽媽對孩子說,你要認真學習,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當孩子不學習而選擇玩游戲時,媽媽會制止他的游戲行為,并對他的未來表現出擔心甚至失望。孩子為了讓媽媽放心,遂放棄了游戲,回去做作業。
家庭結構的第四個特征是具有“適應性”。如果我的小親戚不聽從家人的建議,堅決與小男友在一起,家人該怎么辦?家庭結構要具有足夠多的可供選擇的交往模式,家庭成員在壓力之下可以調動這些模式的彈性,做出適應性的改變,讓家庭渡過難關,向前發展。小親戚的母親向我求助,我問她:“你們平時交流多嗎?”母親說:“女兒不太愿意與我說話,回家就把房門鎖上了?!薄芭畠簽楹尾惶敢馀c你們溝通呢?”母親聽到這個問題時,開始抱怨女兒不懂事、不體諒大人、貪玩、幼稚……“那你們之間有可以良好溝通、充滿溫情的時候嗎?”母親不置可否,竟然一時想不起來。果然,女兒也有和媽媽一樣的想法,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還經常批評指責自己。小親戚家的結構維持性較強,適應性較弱,應對青少年的成長問題較困難。如果他們不調整家庭結構的彈性,將來孩子的問題會層出不窮。我告訴小親戚的母親,女兒不愿意和你交流,就寫一封信給她吧,首先要恭喜女兒有了愛情,談談對女兒成長的欣慰和喜悅,重點要分享青少年進入愛情后的性生理和性心理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