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9章 老天師傳道

  • 影視世界無限之旅
  • 頹廢怪獸
  • 2708字
  • 2021-10-18 15:48:31

隨著蘇乾正式拜師張靜清老天師

蘇乾的練炁也被提上了日常

一周后

......

“小師弟,師傅叫你去一趟大殿!”

一位師兄敲響了蘇乾臥室的大門之后說到。

“好的師兄!”

蘇乾隨即結束吐納,整理完裝束之后便打開臥室大門。

站在門外的師兄見蘇乾出來,打了聲招呼之后便去自己干自己的事情了。

蘇乾一路來到大殿,看師傅在大殿內閉目打坐,便徑直來到老天師面前說道。

“師傅!”

說完后見老天師沒有反應,蘇乾行禮后便站立到一旁躬身等待。

沒過多久,老天師結束打坐,嘴中吐出一口濁氣,緩緩說道。

“來了!”

“來了!”

“八大神咒掌握如何?”

“《太上老君常清靜經》掌握如何?”

“《高上玉皇心印妙經》掌握如何?”

“《玉清寶誥》《上清寶誥》《太清寶誥》......掌握如何?”

“《社司咒》《土地咒》《正一道三山滴血五十字法脈》這些呢?”

睜開眼睛的老天師直接詢問蘇乾這些經文掌握如何。

蘇乾聽著這些熟悉的經文不正是龍虎山每日早課的內容嗎,于是向老天師微微行一禮說到。

“回稟師父,全文能夠熟讀,但是不求甚解,只能囫圇吞棗看完。”

聽完蘇乾說的,老天師哈哈一笑,大聲說道:“那我可要考教一下你了!”

聽到老天師的話語,蘇乾立馬聚精會神,準備應付師傅的考題。

“背誦一下《太上老君常清靜經》”

雖然只是簡單的背誦,但是蘇乾仍不敢馬虎,一字一句回憶起每天早課時候的東西,調整一下張口說到。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

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

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圣道。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名道德。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仙人葛玄曰:吾得真道,曾誦此經萬遍。

此經是天人所習,不傳下士。

吾昔受之於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

吾今於世,書而錄之。

上士悟之,升為天官;中士修之,南宮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長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門。

左玄真人曰:學道之士,持誦此經者,即得十天善神,擁護其身。

然後玉符保神,金液煉形。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經,悟解之者,災障不干,眾圣護門。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滿德就,相感帝君。誦持不退,身騰紫云。”

聽著蘇乾一字不差的背誦完《太上老君常清靜經》,老天師心里非常高興。

蘇乾作為年僅六歲的一個孩子,便能如此流利的背誦一篇五百多字的短文,這放在外面大小也是個神童了。

雖然老天師心里頗為歡喜,但是嘴上還是不動聲色地說到。

“你可知我為何要讓你背這一篇?”

蘇乾微微行禮,說道:“弟子愚鈍!”

老天師微微一笑,說道。

“太者,大也。

上者,尊也。高真莫先,眾圣共尊。至高無上,無比尊貴,故曰太上。

老者,壽也,明老君修天修地,自然長壽,故曰老也。

君者,尊號也,道清德極,故曰君也。

此尊號明老君為眾圣之祖,真神之宗,一切萬物莫不皆因老君所制,故為宗祖,又為大道的另一尊號,闡微大道之演化。”

天師先是將這篇道家經典名字的含義講了一遍,頓了一下又說到。

“若人能愛形養氣保神,則通達真常清靜之道。

經曰:靜以思道,清以修身。現在此身,皆從妄心中來。

身生而后有情緣,情緣而后有憂苦。妄增緣起,直入輪回,前無始而后無終者,舉世皆然。

惟悟道者,道心常存,看破種種緣相皆是妄幻,勿令染著。

道心既存,妄心無能為也。久久純熟,定證清靜之身。

作是見者,真常之道可得。所謂道心者,即是天心;真常者,即無妄也。

如如不動,了了常知,至覺至靈,常清常靜。真常之道,悟者自得。”

.......

“精氣神者,三寶也,天地得之以成,失之以傾,人身得之以生,失之以死。

故《黃庭經》云:一身精神慎勿失。所以我們修道之人,一定要保護愛惜。

又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以成真。

凡學道之人,若能運用精華,存想神氣,朝拜三元,修功不退,久而行之,自得真道。

故圣人云:心為使氣神,若知行氣主,便是得仙人。

存想之道,皆以心而使之。心擾則神動,神動則心浮,心浮則欲生,欲生則傷神,傷神則失道。所以本經云,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

所以修道,若能調伏其心,神安其內,外除其欲,明修行之功,遣欲澄心,則自然清靜。得天地之正氣,養有漏之假身。直待火候純熟,功行圓滿,舍后天之有形,返先天之本真。”

.......

“寂然不動為體,感而遂通為用,是名真靜。

至於體用一源,顯微無間,真常之道得矣。得之一字,亦是強名。

若謂實有所得,則不足以為道。太上所言,人能覺悟,悟則本性,謂之得道。

亦非至道難求,亦非易得也。

道德經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又云:道本無形,莫之能名。

得悟之者,唯己自知。善人常能守於清靜,即皆為得其真道者。

易經有云:陰陽不測謂之神,神用無方謂之圣。

故云,心靈則道降,道降則神靈,神靈則圣也。神明既圣,妙而難測,即可升登於三界之上三清之境。人能保精、養氣、凝神,調和於元氣,填補於腦,烹煉神水,變化精神,全性葆真,即得上升三界,朝禮太上高尊。

.......”

聽得蘇乾在一旁如癡如醉,這些都是張靜清老天師的人生經歷,不流傳在紙張上的東西。

對于剛剛入門的蘇乾來說是不可多得寶物,蘇乾一時間呆站在哪里。

張靜清天師在一旁看的是頗為歡喜,自己只是稍微提點一下自己的小徒弟便頓悟了。

突然老天師看到蘇乾臉上涌現出一股糾結的神色,連臉色也變得不一樣了。

老天師意識到,原來是蘇乾本身天賦過高。

聽過老天師的道之后身體里面的炁就想跟著老天師的道路走下去,但是思想又在努力抗拒老天師的道。

想清楚關節的老天師嘆息一聲,一股夾雜著龍虎真意的聲音從老天師嘴中發出。

“癡兒!還不快快醒來!”

在遭受到老天師夾雜著龍虎真意的喊聲,蘇乾也像瞬間反應過來。

雙腿盤坐在地上,雙手相疊,放置在肚臍處,嘴里開始一吐一吸發出韻律悠長的呼吸。

見蘇乾逐漸正常,老天師也不再多管什么,只是在一旁打坐為蘇乾的第一次護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池县| 焉耆| 土默特左旗| 漳浦县| 鹤岗市| 娄烦县| 黔南| 陇川县| 阳江市| 通化市| 民丰县| 阳江市| 雷州市| 灵石县| 昭平县| 大安市| 盐津县| 阿鲁科尔沁旗| 浑源县| 米泉市| 湖南省| 买车| 伊川县| 大关县| 卓尼县| 张家川| 曲沃县| 胶南市| 蚌埠市| 会泽县| 安陆市| 东城区| 宿迁市| 离岛区| 项城市| 衢州市| 灌云县| 阜新| 墨竹工卡县| 晋中市| 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