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已冬至,卻細雨如春,暖陽乍現,本應凋落的梅葉也才剛剛泛黃,烏亮的小黑果也還牢牢地綴在香樟樹的葉間。
飯桌上,父親興致勃勃地談著外出買菜的見聞,像孩子般興奮。我們插不上話,只好靜靜地聽著;母親是廣羅消息的好手,自然聽得不耐煩,“教育”父親要“吃不言”,最后老兩口為了“誰家的牛肉更好吃”較量起來。我哭笑不得,趕緊打圓場,結果老兩口還是不依不饒。最后小家伙皺著眉停了筷子,母親一見立馬換了語氣:“乖乖,你吃你的,我們說著玩的!”父親也換了笑臉,用筷子敲著裝梅干菜扣肉的碗沿:“這個好吃!夢夢最近都瘦了,要多吃肉!”我和愛人在一旁啼笑皆非,我甚而有點失落,但心里卻暖暖的。
每每吃梅干菜扣肉,我便會想起在外地工作的好友,她最喜歡吃這道菜,我們有一段時間沒聯系了。晚間給她發語音,兩人你一句我一言,聊了半天:聊近況,聊過往,聊苦惱,聊幸事……最后約定過年回來一定要好好聚一聚,并在“OK”的手勢符號中結束了聊天。我回拉著長長的語音留言,心里暖烘烘的。
和好友聊天時我們提起了曾經的老師和同學,再加上我近兩日正在給孩子們講《送東陽馬生序》,更是感慨。雖說當年我們求學也頗苦,但幸運的是我們的老師都很和藹可親,我們的同學也都很友好互助。即便是多年后的今天,再次重逢,一個微笑似乎就可以將流逝的歲月抹得毫無痕跡,一如當初般溫暖。
除了親愛的老師和同學,我還記起了高中食堂里的大師傅和宿舍旁的老先生。
食堂里的大師傅矮矮胖胖,面如滿月,眉眼彎彎。掌著一把長勺往我們的飯盒里添菜,總是添了又添,直至盒滿。
宿舍旁有一間小屋,住著一位離休的老先生,高高瘦瘦,拄著拐杖,戴著眼鏡。在我們下學和周末期間就會敞著門,開著電視。我們常常端著飯盒去蹭看,老先生總是笑意盈盈,和我們聊學習、聊生活,最后我們竟就這樣斷斷續續地看完了古天樂和李若彤版的《神雕俠侶》。
現在想來,年少的我們似乎從未真正理解過他們,隨著時光的流逝,才愈發懂得這些人的可愛與溫暖。甚至于連陰暗的宿舍,昏黃的燈光,露天的水龍頭……經過歲月的浸染,也都成了溫暖的回憶。
前兩天,偶然間遇見了兩位不常見面的朋友。一位比我年長,我們聊起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她安慰我不要緊張,她是過來人,孩子青春期的小叛逆很正常。兩人不禁笑嘆:我們當初“可惜”了,沒好好叛逆一下,以致現在沒一點感同身受!
另一位小我幾歲,瘦了一大圈,我打趣她:“你減肥了?成效不錯啊!”她笑了,笑聲爽朗,眼睛瞇成了縫:“哪有啊!不瞞你說,我最近還特別喜歡喝奶茶哩!工作忙,再加上倆娃,覺著生活有點苦,要加點糖!”我們都笑了。我暗自想著,下次遇見她,一定要請她喝又甜又暖的奶茶!
不由想起對門辦公室里住著的三個可愛之人,她們一起坐同一個辦公室十幾年了。她們的辦公室朝陽,經常傳出歡聲笑語,所以我常常喜歡去蹭蹭陽光。
其實,生活就是一個慢慢懂得的過程,只是這種懂得是需要等待的,即便有時等著等著就錯過了,但仍感恩于心;當然,這種懂得也是需要珍藏的,即便很多美好藏著藏著就模糊了蹤影,但那份理解卻永遠彌足珍貴!
冬日里的陽光時隱時現,卻依舊溫暖;生命中的人兒來來往往,卻永駐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