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十二年級下 第十七周
- 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
- 境由心轉88zp
- 3677字
- 2025-06-16 16:27:23
2025.6.10
昨天,老媽回到家。
不知道兒子在家,看到老媽的房間的房門關著,老媽就去擰鑰匙。結果兒子在里面,開著空調,躺在床上,看著手機,愜意得很呢!
這次,兒子沒有給老媽做飯,自己能把自己的飯解決了也不錯。
老媽剛回來幾分鐘,兒子說他出門了,去學校了,于是就走了。
老媽看到旁邊還放著兒子的書包,衣服,老媽就一并給他放在他的房間里去了。
晚上,兒子九點左右回來了。
老媽發消息說,這次老爸老媽見了留學中介的老師,搞清楚了留學的這一塊,你有時間找我。
兒子回復說,好的。
今天,老媽又把留學中介老師給的一些說明好好整理了一下。
并且,老媽把從現在到出國前的時間表都畫出來了。
兒子吃飯的時候,主動說他自己吃飯,老媽就回到屋里了,沒有開口。
這次兒子果然只是吃飯,并沒有看手機。
后來吃完了,兒子說要走了,老媽跟了一句,你這周找出時間,我和你講講留學的事情。
兒子說好。
--------------------------------------------------------------------------------------------
昨天,老媽和老爸一起做地鐵時,老爸說要兒子好好學習英語。
老媽說,我們說話都沒有用,而且他知道要學的。
老媽提議說,留學中介合同就是讓兒子簽字,他自然知道要好好學習英語。
因為滿十八了,本來就是該由他簽字了。
老爸說,好,甚至中介費都可以轉到兒子卡上。
老媽覺得,當然也可,但是不一定有這個必要。只要是兒子自己簽的字,他自然會明白,便不用家長多費口舌了吧。
有趣的是當天收到一張照片,是兒子在學校操場上拿著一本雅思書,拍了一張還挺陽光的照片。
老媽問老師,陽光男孩準備攻城了?!
老師回答:開啟刷題模式,畢業前跟11年級雅思班一起刷完一本。
好耶,什么都沒有說,在學校的推動下,兒子已經啟動了。
這是最好的狀況了!
加油,兒子,老媽相信你,沒問題!
--------------------------------------------------------------------------------------------
2025.6.15
周三,突發事件,爺爺去世。
兒子已經去上學了,老媽趕緊去買當天最快的火車票,也得到下午了,好在時間能趕得上。
老媽立馬給老師發消息,讓他告訴兒子,因為下午要早點回家,要趕往火車站。
過了一會兒,收到兒子的信息:怎么回事?
老媽就大概講了情況,讓兒子下午早點回家,他說好。
接著就是這一路的旅程,趕回老家,和大家族相遇,然后又趕回上學所在的城市。
事情發生了很多很多,就記錄一些老媽還想得起來的事情吧。
--------------------------------------------------------------------------------------------
兒子知道回老家的火車上,他與老媽的鋪位正好面對面的下鋪,他說,你給我買個上鋪多好;一會兒說,你在我對面,我就一點兒也不自由;一會兒又說,你只要在,我就難受。
老媽說,可能讓你不舒服了,但比較著急,也來不及問呢!
過了一會兒,兒子又問,你咋不買高鐵,是不是又是為了便宜?
老媽還辯解說,不是,確實不是,說的也是事實,只是為了快一些,沒注意錢!
而后老媽到處看看,看能不能換,兒子看出來了,說,別換了,挺尷尬的。
接著老媽就坐到離鋪位比較遠的地方,不讓兒子看到,忍不住就哭了!
心口的位置一緊,心痛的感覺。
都這么多年了,從青春前期到現在都五六年,依然是不愿意和老媽面對面,說的很直接,“看到你就覺得不自由,就覺得煩”!
這樣的話老媽還是接不住,覺得自己挺可憐,挺委屈的。
這也就是個事實,孩子不喜歡老媽在跟前,這就是個事實!
其實委屈,可憐也不用,就是這么個事實而已!
而后,老媽本來想和兒子一起碰杯喝Rio,因為兒子老說過去誰誰誰送了Rio我不讓他喝,所以老媽買了,只為完結這個遺憾。
既然兒子不想見面,得,直接給他吧,老媽也不多事了!
給了好吃的,兒子竟然關心起老媽的晚飯了,并且同意老媽和他說留學的事情!
之前當老媽問他時,他還斬釘截鐵地說“不想”。
現在用好吃的就改變了他的心情,從“不愿”轉變為“愿意”。
兒子一邊吃,老媽一邊講,講到最后差不多結束了,兒子開始看手機了,于是就意味著結束了。
兒子說,你還是在別處坐著吧!
好吧,老媽又變成冤大頭了。
所以,不愿意和老媽面對面,覺得這樣不舒服,沒有空間,這就是一個事實,僅僅是兒子的真實的感受而已,與老媽好不好,怎么樣沒任何關系,與兒子愛不愛老媽也沒關系,老媽看見這個事實,就接納吧!
下次就別把自己置于這個境地了,還是之前沒有看清這個事實罷了!
第二天早上,和兒子一起去南昌某一小吃街吃了早飯。
去的路上兒子儼然心情不錯,還笑著說是不是老媽真老了,所以看不懂導航了。
老媽說本來就老了,而且怕說錯了所以不敢肯定。
是啊,兒子這個在老媽面前處處的不滿意確實讓老媽覺得不敢說錯,免得又遭埋怨。
但實際上錯就錯唄,老媽自己知道錯沒有關系,但兒子會有反應啊。
看來老媽要逃避的是聽兒子哪哪都不好的埋怨和責備,反正不愿意聽他說這個不好那個也不好,于是自動避開,防止說得太絕對。
好吧,接受自己就是害怕聽到埋怨,于是處處悠著點。
在小吃街吃了四五樣,都是要啥買啥,一點磕巴都沒打,其實本來老媽就想兒子吃點想吃的。
然后坐火車,又是隔壁座,兒子說了一句沒意思,老媽說你要是不舒服我就坐到前面沒有人的空位子上去。
兒子說,現在沒關系了,昨天覺得不舒服的,今天已經沒有關系了。
然后兒子就把老媽沒喝的拿一瓶Rio分著喝,還給老媽講起電子游戲來。
能和老媽講電子游戲,看來關系大大地改觀,因為之前就知道老媽不愿意兒子打游戲的,現在能開放地聊起來,不錯!
--------------------------------------------------------------------------------------------
再說說兒子和爺爺的關系,其實之前也沒有覺得很親近,因為是老媽自己帶的,兩邊老人都帶得不多,也就是過年盡量回去。而兒子長大后,常常抱怨老家不干凈,常常表示不想回去,雖然還維持著回去的節奏。當然,每次回去,也總是給兒子買好吃的。
結果,當老媽在我們趕往老家的路途上,告訴兒子爺爺已經去世了,以及一點點細節,兒子儼然就哭了,但是他不想老媽看見,于是就在換另一部地鐵時說和老媽分開走,在火車站會合。
老媽很想安慰兒子,但是按照老媽對兒子的了解,他大概更愿意獨自傷心的,于是老媽借著上廁所用紙,給了兒子一包面巾紙。而后就各走各的路,因為老媽想給到兒子他需要的空間。
火車上要住一晚上,雖然兒子看見老媽都不情愿,老媽就跑到很遠處坐著,只是到了睡覺的時候回來睡覺。
第二天,當老媽看兒子的朋友圈時,看到了兒子寫的“爺爺,我想你了”,老媽立刻就心痛起來。這個孩子卻是帶著如此豐富的情感,比老爸老媽都強多了。
第二天趕到老家之后,兒子知道先去陪奶奶,還挺懂事的。
后來看到爺爺的遺像,兒子又哭了,好在有那些同年齡的堂兄堂姐,陪著他,給他了些許安慰。
再后來,兒子作為孫子輩的代表(其實有個哥哥,但在國外回不來),各種儀式的磕頭,他都很認真,用心地磕著,最后一天還承擔了拿著爺爺遺像的任務。在這其中,兒子哭了好多次,最后也在進入焚燒爐之前見到了爺爺最后一面。因為那時爺爺已經去世了三四天了,所以那個遺體已經和原來不一樣了,兒子看到是很難過的。也是好在哥哥們,還有姐姐對他的開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倒是老媽沒法給他安慰。
在老家的這幾天,兒子也獨自去了附近的公園,在那里他看到了燦爛美麗的夕陽,于是他又在朋友圈里寫下:夕陽很美,您一定也在天上陪著我一起看吧,爺爺我想你了,晚風會將我的思念送去天堂,您一定在那守護著我。我愛你爺爺,下輩子我們還會相見的對吧。
直到最后爺爺下葬之后了,老媽和兒子說了一句:你知道“靈魂不滅”這句話吧?這里只是物質身體。兒子回復:我現在不想聽這個。于是,老媽閉嘴。老媽想,也許自己確實是多事了,初心是想安慰兒子,但也沒啥,不想聽就不說吧。
還有兩個小插曲:
兒子本來想把自己穿的孝衣剪下來一小塊當作紀念,后來哥哥和老爸商量,把爺爺常騎的電動車上的吊墜給了兒子做紀念。
臨走的最后一天,當兒子和老媽、姐姐、姐夫一起去買烤串回來的路上,兒子問爺爺給他買小籠包的位置在哪里,他計劃第二天自己起來去買小籠包吃。雖然最后沒有起來,但是這個想法還是表達了兒子想重做和爺爺有關的事情。
--------------------------------------------------------------------------------------------
周日,我們回到了自己所在的城市,老媽給老師發了消息,因為兒子老嚷嚷著第二天要上學請假,因為沒有時間休息了。確實是,這幾天辦爺爺的后事兒子也累壞了,睡覺睡得很少。
于是老媽就提前和老師說一下,順便也就講講這次回去的情況,老媽的信息如下:
老師,我們在火車上,爺爺昨天已下葬,一切順利,孩子這次累了,因為大哥的孩子在美國沒回家,他就是最主要的孫子,磕頭很多,全程拿遺像。有兩天睡覺很少,很辛苦!
他一直嚷嚷著要請假,我猜他就是雨點大,雷聲小。但明天周一也想他早上可以晚點起稍微調整一下。不過看他的需求吧!因此,預先和您打個招呼!
這次孩子回家,全家人都看到了這個孩子的品質,都夸他懂事!
確實我也看到他照顧人,溫暖,需要干啥就干啥,不埋怨,很有擔當!
連很少夸他的老爸也說兒子長大了,懂事了!
這次事情,不僅是在孩子生命中第一次近距離面對死亡,也讓這孩子和他的家族聯系得更加緊密!所有的一切都剛剛好!
老師回復:沒有什么比生離死別更能幫助一個人成長了。返程順利,好好休息!至于明天是否需要請假,看孩子狀態吧。
是的,老媽確實覺得在這個時間段,兒子十八歲的時候就面對了至親的人的離世,也是他命中注定的吧。而老媽自己是在30歲左右才第一次面對死亡,是最親的外婆的離去。而那時候,老媽完全什么都不明白,也不理解,倒不像現在的兒子懂得很多。
就像老師說的,沒有什么比生離死別更能幫助一個人成長了。
好吧,兒子,又度過了人生中的一個關卡,加油!爺爺看到你的成長,必然是無比的高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