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攻守道:企業數字業務安全風險與防范
- 頂象技術組編 陳樹華 田際云編著
- 621字
- 2021-08-12 18:35:07
1.3 什么是企業數字業務安全風險
所謂企業數字業務安全風險,就是企業數字業務遭遇到有組織、有目的薅羊毛、刷單、炒信、數據爬取、賬戶盜用、竊取信息、騙貸、養卡套現等欺詐或攻擊行為,進而導致企業面臨財務損失、品牌受損等業務風險,影響業務正常運營,乃至企業健康發展。
2018年6月,某銀行的信用卡一夜之間提升15萬元額度,遭不法分子狂刷;2019年1月,某電商平臺被惡意薅羊毛,損失達千萬元;2020年4月,北京市宣布公共衛生應急響應級別調至二級的消息公布1個小時內,出京航班信息搜索查詢量暴增,其中大量查詢來自惡意爬蟲,熱門航線更是遭遇大量虛假搶票;2020年10月,某老年粉絲沉溺于技術手段做出的虛假賬號,深信與偶像相戀,離家出走;在直播電商大行其道的2020年,某網紅帶貨直播中成交數萬單,然而直播結束后85%訂單被退貨……這一系列數字業務安全風險事件都震動著企業的神經,更給市場和消費者帶來極大的震撼。
《IDC創新者:中國業務安全之反欺詐技術,2019》白皮書中認為,中國數字化轉型及數字化原生企業將長期面臨業務欺詐(即數字業務安全問題)的嚴峻挑戰。“黑灰產的欺詐攻擊已經覆蓋了幾乎所有業務場景,業務安全反欺詐已經成為全球各行各業企業級用戶不容忽視的問題。面對每天頻繁的業務交互,如何實時精準識別海量數據的真實性、合規性,對于業務提供者來說尤為重要。”
數據顯示,全球企業每年的數字業務安全風險導致的損失超過500億美元。國內權威部門的一項統計顯示:網絡黑灰產從業人員已超過150萬人,市場規模超千億元。
推薦閱讀
- 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第6版·慕課版)
- Rootkit和Bootkit:現代惡意軟件逆向分析和下一代威脅
- 電子支付的規制結構配置研究
- 計算機病毒原理與防范(第2版)
- 軟件開發安全之道:概念、設計與實施
- 防火墻技術與應用(第2版)
- Kali Linux Network Scanning Cookbook(Second Edition)
- Building a Home Security System with BeagleBone
- 軟件安全保障體系架構
- Mastering Reverse Engineering
- 編譯與反編譯技術實戰
- End to End GUI Development with Qt5
- 構建新型網絡形態下的網絡空間安全體系
- Mastering Metasploit
- 黑客攻防與電腦安全從新手到高手(超值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