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攻守道:企業數字業務安全風險與防范
- 頂象技術組編 陳樹華 田際云編著
- 1486字
- 2021-08-12 18:35:10
2.5 欺詐5——虛假賬號
虛假賬號就是黑灰產通過技術手段批量注冊,并盜用他人信息激活認證的賬號,如圖2-8所示,虛假賬號會被黑灰產應用于各類業務風險攻擊,給企業和消費者帶來財產損失,甚至帶來生命健康威脅。虛假賬號牟利手段很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種:
第一,冒充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公眾人物的賬號吸引粉絲,進而進行推廣、推銷、詐騙等。
第二,虛假賬號可以成為惡意“薅羊毛”、刷單、刷粉、刷閱讀量的工具。
第三,虛假賬號可以用于社交平臺上進行各類宣傳、銷售以及詐騙,例如微信上的賣茶女。
第四,虛假賬號可以組成賬號矩陣,承接廣告業務。
第五,虛假賬號“養”一段時間后進行轉售從而牟利。

圖2-8 虛假賬號
1.虛假賬號的風險
利用虛假賬號除了可以“薅羊毛”、刷單外,還可以用于入駐共享出行平臺,從事網約車服務;在社交平臺上進行各類宣傳、產品銷售以及詐騙。
前幾年,浙江東陽警方抓獲一個46人的犯罪團伙,追繳贓款100多萬元。該團伙假冒他人信息注冊網約車賬號,然后以一條80到300元不等的價格賣給想注冊網約車但不符合條件的人。不符合網約車規范的人去開網約車,不僅會給乘客帶來經濟損失,更可能給乘客帶來生命威脅,給平臺帶來巨大負面品牌效應。
在一些用戶量龐大的UGC平臺上,虛假賬號非常猖獗。例如微博上有很多冒充大V的賬號,一般是名字前后有個不起眼的符號,經常在熱門微博下發布廣告,給粉絲發私信薦股。
還有,短視頻直播平臺上有一些假冒的明星賬號。利用明星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粉絲,向粉絲兜售商品、借錢、充話費、推薦產品,并把積累的粉絲吸引到其他工具上,再次進行欺詐。
社交平臺更是虛假賬號泛濫地。2018年各地警方公布了多起微信“賣茶女”詐騙案。以北海警方公布的為例,不法分子從2018年3月至今,已先后詐騙1900余人,涉案金額高達500萬元。他們統一用美女照片作為微信頭像,通過添加陌生人好友,博取對方的同情和信任。待時機成熟后,再以劣質茶葉騙取好友錢財。
黑灰產還通過虛假賬號冒充名人,利用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好友、吸引粉絲等,進而進行推廣、推銷、詐騙等。
2.虛假賬號的特征及運作流程
虛假賬號在不同平臺上的運作略有差異。以UGC平臺和社交平臺為例,黑灰產團伙通過技術手段進行規模化操作,很多賬號是在設定好了詳細流程和節奏的程序控制下自動運行。
(1)虛假賬號在短視頻等平臺上的運作流程
第一步,購買信息或賬號。黑灰產從黑市購買網站、平臺上的賬號、身份證等信息,進行注冊、篡改、認證。
第二步,批量登錄賬號。黑灰產利用群控軟件等工具批量注冊、登錄、修改賬號。
第三步,養號吸粉。黑灰產利用網絡爬蟲等工具,從媒體、微博、微信等各公開平臺抓取用戶的信息、照片等,并定期更新發布動態信息,吸引網友關注并成為粉絲。
第四步,牟利。黑灰產針對粉絲開展廣告宣傳、商品銷售,并建立粉絲群進一步欺詐。
(2)虛假賬號在社交平臺上的運作流程
第一步,購買信息或賬號。黑灰產團伙從黑市購買網站、平臺上的賬號、身份證等信息,進行注冊、篡改、認證。
第二步,批量登錄賬號。利用計算機、軟件、群控等工具批量注冊、登錄、修改賬號。
第三步,批量添加好友。通過微信群、一對一、個別自媒體和網站的誘導廣告等,批量添加好友、批量加群、誘導用戶添加好友。
第四步,策劃答復。組織內容,策劃劇本,在這些虛假賬號上批量發送信息;有人應答,就一對一進行誘導回復。
第五步,牟利。通過索取紅包、博取同情、推廣商品等從好友處騙取錢財牟利;只要有1%的人受騙也會獲利不菲。
用戶以為對面互動的是人,其實有可能是一個僵尸號;消費者以為對面互動的是美女,實際卻可能是一個“摳腳大漢”。如圖2-9所示,即為一個典型的虛假賬號。

圖2-9 作者遭遇到的某個虛假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