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視頻直播帶貨實戰手冊
- 李達聰
- 1543字
- 2021-08-12 18:33:30
1.2 決戰時長之巔:長視頻VS短視頻
國內長視頻平臺剛剛搶占了傳統電視媒體的市場,還未大力發展,就迎來了短視頻的強勢競爭,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搶占了粉絲線上娛樂的時長;二是搶占了長視頻的廣告收入。簡而言之:“短視頻搶占了長視頻的粉絲,而粉絲就是流量,流量在哪里紅利就在哪里。”都是視頻類產品,為什么短視頻能后來居上,獲得粉絲的喜愛?除了時長的區別外,是否還有其他的原因呢?現在我們就深入探討一下。
1.2.1 生產方式的不同
在短視頻領域有一句廣告語:“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因為短視頻制作簡單,人人都可以通過一部手機就完成一個短視頻內容的生產且效果還不錯,成本低,門檻低,所以迅速吸引了眾多用戶的加入。
而長視頻的生產則需要大量的金錢投入、高端的設備投入、大量的專業人員加入、一個月甚至更長的制作周期,這些都不是一般人可以輕易嘗試的。
韓寒的《乘風破浪》已經把電影的整體制作時長壓縮到了極致,從開機到上映也用了四個月,期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抖音或快手的主播拍一個視頻只需要15秒,就能獲得百萬甚至千萬級的播放量。
2016年,中國電影生產994部,電視劇年產量為330部、共14768集,而在短視頻領域,單是快手視頻的日均上傳量就達到了1000萬條。
雖然這1000萬條視頻不可能每條都受到用戶喜歡,但是這1000萬條的小部分也能對三位數的長視頻形成降維打擊。
1.2.2 內容消費的不同
在移動互聯網普及之前,電視是最大的視頻消費載體,不分老幼,人們在固定的地點與時間面對同一個電視屏幕。現在,不管是在地鐵上,還是公交上,大家都在用手機刷著快手、抖音或者微博上的視頻。
這個變化的背后有兩種意義:一是人們的消費時間更加碎片化了,而長視頻顯然不適合碎片化消費;二是人們的消費場景更加豐富。原先必須坐在客廳和電腦前觀看,現在隨時隨地都可以觀看。長視頻由于其時長以及流量費用,人們不能離開家中的Wi-Fi去觀看。
雖然不管是長視頻還是短視頻的消費必須發生在“生活八小時”以內(指除了工作與休息時間之外的可用于休閑的時間),但是“生活八小時”的特征是在時間上與空間上都高度碎片化的,而長視頻的時長和內容顯然都不適合這個消費場景。
1.2.3 內容分發的不同
內容分發的效率決定著視頻普及的受眾范圍,而內容分發一般分為三種形式(見圖1-2)。

圖1-2 內容分發的三種形式
這三種分發形式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從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可以明確意識到這是一個從中心化到去中心化的過程。算法分發就是去中心化,也只有去中心化才能讓內容最快到達受眾面前,而短視頻采用的就是算法分發。
但是長視頻更偏向于編輯分發,比如在視頻網站看電影、電視劇,就是由視頻網站或電視臺安排好的,它們決定放什么視頻、什么時候放視頻。而這種形式,顯然受眾是被動的,且范圍有限。
算法推薦則可以使內容被更多粉絲看到,比如我在今日頭條點擊情感熱文,那么下次在訪問今日頭條時,與情感熱文相關的優質文章就會被優先推薦給我。
1.2.4 內容表達的不同
短視頻記錄當下,長視頻營造世界。
不管是電影或是電視劇的長視頻,它們都在打造一個完整的世界,這個世界包含各種各樣的人物角色、情感沖突、劇情發展,是一個極為完整的鏈條,所以長視頻比起短視頻更能讓受眾共情,讓受眾體會到這個世界中的悲歡喜樂。
而短視頻因為時長以及生產方式的便捷,讓用戶可以隨時隨地拍攝上傳,比如和老友聚會時想記錄一下現場的畫面作為紀念,就可以拿出手機拍個短視頻;比如去旅游時看到美景,也可以拿出手機拍個短視頻記錄下來。
雖然長視頻與短視頻有著巨大的差異,但是兩者也并不是絕對的你死我活的斗爭,只要有優質爆款內容的引導,長視頻和短視頻是可以相互支持的。比如我們在芒果TV看完了《陪你到世界之巔》的正片,也會去短視頻平臺看一些幕后花絮,或是一些衍生視頻,而各個短視頻的營銷又會引導用戶去觀看《陪你到世界之巔》的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