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驗設計重塑綠水青山:鄉村振興方法論、案例分析與實驗田
- 俞昌斌
- 5053字
- 2021-08-12 18:31:37
第七節 體驗設計
(一)體驗經濟會成為鄉村振興最有效的舉措之一
在《體驗經濟》一書中,約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爾摩提出“體驗”的定義是:某些很有趣或有意義的事情,通過具體的活動而傳導到人的感官之后所產生的感覺和印象。他們認為:體驗經濟創造新財富。體驗經濟中蘊含著如下四種價值創造的機會。
(1)對產品來說,更多的產出應當實現定制服務。
(2)對服務來說,更多的企業應該引導員工展開積極行動。
(3)對于體驗經濟來說,更多的體驗產品及服務應該明確地按消費時間收費。
(4)更多的體驗應該產生變革。
從體驗經濟的角度來看中國的鄉村,鄉村能提供的產品大多數是糧食、水果、土特產等農產品及手工藝品。這些產品在全國市場的差異基本消失,利潤微不足道,吸引顧客購買的方法只能是降價、降價、再降價。這種低價競爭,對企業或農民個人來說,是很難可持續發展的,更難說能讓鄉村振興起來。而由于城鄉之間的距離遙遠,交通不便,思維觀念差距較大,鄉村的科學與技術落后,也缺乏服務意識,所以鄉村也很難為城市提供服務。由此可以得出一種可能性:體驗經濟會成為鄉村振興最有效的舉措之一。
體驗經濟對鄉村有如下四點作用:
(1)提供鄉村振興的一種思路和方法。
(2)吸引旅游、投資的城市人流來到鄉村。
(3)提供工作機會和崗位給鄉村,為鄉村民眾帶來收入。
(4)改善鄉村的環境質量,提升建筑品質,修復基礎設施。
(二)一個創新思維
關于“鄉村的體驗設計”本身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創新思維,即不斷地為到鄉村的游客創造與眾不同的體驗。當然,鄉村要讓城市人來進行體驗,更需要從游客的真實需求出發,以人為中心進行思考。
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體驗設計的優勢有如下三點:
(1)能夠基于場景來觀察人,更好地理解場景中的人的需求。
(2)轉變單一的以物為中心的局限思維,在交互關系上做文章。
(3)能夠為他人營造更好的體驗。
簡而言之,用體驗設計來做鄉村振興規劃=用設計思維來做規劃+從游客(城市民眾)體驗的角度來思考設計。
(三)三大設計步驟
1.相地選址
相地選址對于體驗設計而言至關重要,一切設計都來源于對基地的理解和認識,觀察基地并因地制宜進行分析。
(1)對鄉村進行相地選址,決定了項目的成敗。
在明朝造園家計成所著的《園冶》一書中提出“相地合宜,構園得體”。這是鄉村體驗設計開始的第一步,即通過空間要素來判斷空間屬性,進而決定采用哪一類空間營造的手法。美國景觀師西蒙茲·斯塔克在《景觀設計學——場地規劃與設計手冊》一書中提到了某位日本建筑師在做住宅建筑設計之初進行相地的感悟如下:

體驗設計與常規設計的思路對比
“在日本歷史上,這種對場地的細心認識在景觀設計與規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每一處構筑物似乎都是場地中的自然生長物,保留并強化了場地的優勢特征。
比如說設計一所住宅,我每天都要到計劃動工的地塊上去。有時帶著坐墊和茶,一待就是很長時間;有時是在樹影橫斜、夜深人靜的晚上;有時在陽光燦爛、喧囂熱鬧的白天;有時是在雨雪交加的日子。因為通過觀察雨水沖刷過地面,降水沿著自然形成的水槽匯成一條條小溪,可以了解場地的很多情況。
我到場地去并且待下來,直到開始逐漸認識它。我了解到它的欠缺之處——過境公路的刺耳噪聲,被風吹歪的松樹的難看的姿態,山色中的煞風景地段,土壤中的水分缺乏,場地一角與鄰居房屋過于接近。
我了解到它的優點——一棵燦爛的楓樹,飛流直下深谷的瀑布之上一處寬闊的礁石。我逐漸認識到那涼爽清新的夏日氣息從瀑布處升起,在場地開曠處飄散開來。我聞到層層堆壓的樹葉在煦日烘曬下散發出了香甜刺激的氣味。我明白了這一片場地必須保留,不受破壞。
我知道清晨太陽從哪里出現,這時它的溫暖和煦最受人喜愛。我清楚午后陽光變得灼燙時,哪些地方會受到刺目陽光的暴曬;以及從哪些地點來看,在平靜的黃昏中,落日余暉最為耀眼奪目。我驚嘆于竹叢中搖曳多姿的光影和新鮮嬌嫩的色彩變幻,我曾經幾小時地觀看黃冠刺嘴鶯在那里筑巢喂食。
我逐漸體會到一塊突出的花崗巖巨石與道路另一側花崗巖輪廓之間的微妙關系后,不禁喜從中來。‘這不過是一些瑣碎的東西,’有人或許會這樣想,但正是它們告訴人們:‘這片土地的本質就在這里,這片土地的精神就在這里。’留住這種精神,它就會彌漫在你的花園里,彌漫在你的家里,彌漫在你的每一天中。
于是,我開始理解這塊土地,它的情緒、它的缺陷、它的潛力。直到現在,我才能拿出墨水和毛筆開始畫我的規劃圖。不過在我腦中,建筑物已經可以看到了。它的外形和特征來自這片場地,來自穿過的道路,來自只石片礫,來自陣陣的清風,來自太陽的軌跡,來自瀑布的水聲,還有來自遠方的景色。
了解了業主和他家人,以及他們的喜好,我為他們在這兒找到了一處居住環境,在這里他們與周圍景觀形成了最和諧的關系。這種結構,這所已構思好的住房,不過是一些空間的組合:開敞的和封閉的,它們通過石、木、瓦以及設計圖紙,滿足和表達了喜悅、充實的生活。除此以外,還能怎樣來為這塊場地設計最佳的住宅呢?”
(2)鄉村相地選址的內容及方法。
《園冶》“相地篇”提出十點建議,對當前鄉村的相地選址也有借鑒意義。
1)景觀的基地不應限制方向,可結合原有地勢進行設計。
2)景觀空間序列的開端應有自然的情趣,造景的高潮和重點應當因勢隨形(如堆地形或挖河道)來體現。
3)景觀對應不同地域應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如城市和村莊之景觀區別。
4)新建的景觀可重新設計,追求四季不同的效果。
5)舊有的景觀妙在翻新,古木交柯,繁花簇擁。
6)整體造型應該因地制宜,構建方、圓、曲、坡等不同的空間景觀。
7)水景空間的設計重點在于對基地的分析,使水源、水系和水上的構筑物等綜合構成重要的空間場所。
8)應對基地中狹長、寬闊、幽深、空曠等多種空間的景觀處理,使空間有往復無盡之意趣。
9)設計要發揮借景的妙用,將他處的勝景借給我處觀賞。
10)應重視基地中建筑和古樹的關系,以保護古樹、維護生態環境為主。
關于相地選址的意義,可以用《景觀設計學——場地規劃與設計手冊》一書中的一句話作為總結闡述:“要想有效領悟一個場地上的項目,必須深入理解整體規劃、深入體會場地及其整體環境的自然屬性。這樣,我們的景觀設計就可以成為安排最佳關系的科學和藝術。”
鄉村相地選址的十條軍規:
(1)鄉村的管理者與設計師第一步要先到現場去,仔細接觸和感覺,與現場身心交融,尋找靈感。看看該鄉村是否與你心目中的未來效果相匹配。總之,憑直覺看看它是否能吸引你、打動你。
(2)要去該鄉村周邊的農業、畜牧業等相關產業項目實地踏勘,分析對該鄉村的開發有哪些有利點和不利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規劃設計工作。
(3)要對該鄉村周邊的競品項目(如已建成或正在建的產業小鎮、文旅小鎮等項目)進行考察,分析與對比雙方的優劣勢,并對該鄉村提出改進的建議。
(4)要對鄉村內已有的建筑物進行仔細分析,包括建筑規模、平面布局、空間形態、立面形式、功能與風格,有沒有歷史建筑需要保護等。
(5)要對鄉村內的地形標高、建筑標高及游人的體驗路徑、參觀動線及視線進行分析研究。
(6)要注意觀察鄉村場地內外的開口位置、植物、公交車站等交通設施、電力水利設備等與鄉村的空間場所相關的內容。了解掌握當地植物的品種、數量、密度,農田的集約化程度、農作物與果樹的經濟價值、種植經營情況等。
(7)通過對該鄉村內原有景點、建筑做SWOT分析,思考新增建筑與景觀場所的可能性,尋找體驗點,營造爆點。
(8)研究該鄉村的經濟技術指標,特別是建設用地的指標,這是開展鄉村振興工作最重要的基礎條件之一。
(9)在踏勘現場時與原有村民進行交流,要了解村民對于該鄉村改造的態度。
(10)外來旅游者或產業人員如何來?坐高鐵還是開車來?停車場布置在哪里?如遇安全事故,如何快速疏散?消防問題如何解決?交通要方便,易于到達,但無法當日往返,這樣游客才會住在鄉村的民宿之中。以上海和杭州到莫干山度假的客群為例進行分析:杭州的客人大多數不會住在莫干山的民宿之中,因為杭州開車到莫干山就1個小時的車程,基本上當天晚上就回杭州了。而上海的客人則一定會住下來,因為從上海開車到莫干山要3個多小時的車程,無法當天往返。這也說明了為什么莫干山民宿的主要消費人群是上海人,而不是杭州人。
(3)在鄉村進行相地選址的價值。
鄉村的相地選址是最重要的決策之一,可以減少投資成本、提升知名度、增加效益。這是鄉村體驗設計開始的第一步,只有選好基地才能進行功能設置和空間營造。
2.筑夢
(1)人、場景、體驗活動。
《設計思維》一書提到“筑夢”的基本要素有三個:人、場景和體驗活動。由此推導出鄉村體驗設計“筑夢”的八個關鍵點。

筑夢的人、場景與體驗活動

筑夢的八個關鍵點
(2)告訴、分享、融合。
《設計思維》一書提出“講故事”可以分成三個層次:“告訴、分享、融合”。而鄉村“筑夢”的環節,具有如下三個特點:
1)告訴讀者“我的故事”,就是講述“我如何改變了這個鄉村?”
2)與讀者分享“和你有關的故事”,就是講述“你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鄉村?”
3)把“你的故事”與讀者融合在一起,就是講述“你對這個鄉村有哪些體驗感受?”
(3)定格場景。
帶給游客什么體驗,使他們在心理上喜歡這個鄉村。他們不僅付費體驗,而且還口口相傳地邀請更多朋友過來體驗。所以,研究鄉村有哪些獨一無二的定格場景,是體驗設計的關鍵。定格場景,也可以認為就是尋找該鄉村的“爆點”。

定格場景
(4)觸發點、困境、行動、目標。
《設計思維》一書提出:一個完整的故事結構由以下四部分組成:“觸發點、困境、采取的行動、達到的目標”。關于鄉村的體驗設計,這四部分需要深入思考。

觸發點、困境、行動、目標
3.布景
筆者所著的《源于中國的現代景觀設計叢書二:空間營造》一書提出景觀設計的三要素:空間布局(空間屬性與空間形態)、路徑引導(平面與豎向的人流動線)及觀景體驗(借景與意境體驗)。這三個設計要素同樣適用于鄉村的體驗設計,可以作為設計原則。
(1)空間布局:從鄉村的色彩、溫度、光照、氣味等,與游客的感受相對應的關系入手。如水稻田的插秧活動、蔬菜水果的采摘活動和家禽家畜的喂養活動等。
(2)路徑引導:從鄉村的動線設計、功能區隔等,對游客的聚集與停留的影響入手。
(3)觀景體驗:從鄉村的田園風光和場景布景,給游客帶來啟發和心理情緒上的愉悅。

鄉村布景流程圖
(四)五大設計要點
1.邏輯
以設計思維為主要邏輯,以人為中心,強調場景與體驗。鄉村的建筑、室內及景觀設計要三者融合為一體化的體驗設計。從游客的角度來換位思考,到鄉村旅游到底要體驗什么內容?體驗要達到什么目標?體驗如何形成量化的指標來評價?
2.語言
鄉村的設計語言是不同于城市的,并且每個鄉村都要展示出自己的地域性與特色,讓城市游客來到這里眼睛一亮,且印象深刻,這才是體驗的價值所在。
(1)傳統材料,如磚、瓦、青石板、傳統中式小品擺件、明式家具等很多元素可以使用。鄉土材料如木頭、竹制品等多種工藝做法可以做出地域特色。
(2)現代材料,如玻璃、鋼板、鋁板、石材、混凝土等材料都可以使用,效果也很好。大玻璃面窗戶用于借景,在鄉村建筑的窗戶邊看山巒起伏、溪澗瀑布的風景。還有很多新工藝、新做法以及成品設備材料也都可以使用。
(3)游客最直觀的體驗就是住鄉村民宿、吃農家菜、游玩鄉村景區。觀察建筑物外立面、室內及花園,材質的肌理、質感、顏色、觸覺、氣味帶給人的感受。
3.風格
鄉村的設計風格要總結中國傳統的美學理論,古為今用;吸取西方現代的建筑思潮,洋為中用;將現代材料與傳統材料融合使用,通過鮮明反差而達到和諧統一;將當代性、在地性和人本性三者巧妙地協調起來,天地人合一。總之,通過因地制宜的風格,帶給游客不同尋常的體驗,讓他們印象深刻。
4.手法
通過強烈反差對比而達到和諧統一,這是鄉村體驗設計的重要手法。當前,很多普通的設計是把同類型的材料和細部并置在一起,給人感覺是堆砌。而把不同類型的材料放在一起對比,通過強烈反差讓人去思考,如時代性與地域性的對比、中西文化的對比、山水湖泊的對比、直線與曲線的對比、新舊材料的對比、不同風格的細部做法對比等,讓人們意識到當代的鄉村需要兼收并蓄、融合創新。
5.技術
(1)高技。當前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鄉村的體驗設計通過電腦模型軟件不僅能優化整體空間,也能提升細部設計水平。高新科學技術是未來5G時代鄉村體驗設計的重要保證。
(2)低技。在鄉村建設中,還是提倡對鄉土材料的使用,更多地使用低技的方法。低技所創造的空間有人情味、鄉土感和地域性。所以,低技的運用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將發揮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