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樣提高肉牛養殖效益
- 魏剛才 趙新建 高冬冬主編
- 4869字
- 2021-08-12 18:32:09
三、做好飼料的加工調制
1. 精飼料的加工調制
精飼料加工調制的主要目的是便于牛咀嚼和反芻,提高養分的利用率,同時為合理和均勻搭配飼料提供方便。
(1)粉碎與壓扁 精飼料最常用的加工方法是粉碎,可以為合理和均勻地搭配飼料提供方便,但用于肉牛的日糧不宜過細。粗粉與細粉相比,粗粉可提高適口性,提高牛唾液分泌量,增加反芻,一般篩孔的孔徑為3~6毫米。將谷物用蒸汽加熱到120℃左右,再用壓扁機壓成厚度為1毫米的薄片,迅速干燥。由于壓扁飼料中的淀粉經加熱糊化,給牛飼喂時消化率明顯提高。
(2)浸泡 豆類、油餅類、谷物等飼料相當堅硬,經浸泡后吸收水分,膨脹柔軟,容易咀嚼,便于消化。浸泡方法:在池子或缸等容器中將飼料和水拌勻,一般料水比為1:(1~1.5),即手握飼料指縫滲出水滴為準,不需要任何溫度條件。有些飼料中含有單寧、棉酚等有毒物質,并帶有異味,經過浸泡后,毒素、異味均可減輕,從而提高適口性。
【注意】
浸泡的時間應根據季節和飼料種類而定,以免引起飼料變質。
(3)肉牛飼料的過瘤胃保護 強度育肥的肉牛補充過瘤胃保護蛋白質、過瘤胃淀粉和脂肪能提高生產性能。
1)熱處理。通過加熱可降低飼料蛋白質的降解率,但過度加熱也會降低蛋白質的消化率,引起一些氨基酸、維生素的損失,所以應加熱適度。一般認為,140℃左右烘焙4小時,或130~145℃火烤2分鐘,或3420.5×103帕壓力和121℃處理飼料45~60分鐘較宜。有研究表明,加熱以150℃、45分鐘最好。膨化技術用于全脂大豆的處理,取得了理想效果。李建國等用YG-Q型多功能糊化機進行豆粕糊處理,使蛋白質瘤胃降解率顯著下降,該方法簡單易行。
2)化學處理。
① 甲醛處理。甲醛可與蛋白質分子的氨基、羥基、硫氫基發生基化反應而使其變性,免于瘤胃微生物降解。處理方法:餅粕經孔徑為2.5毫米的篩孔粉碎,然后按每100克粗蛋白質搭配0.6~0.7克甲醛溶液(36%),用水稀釋20倍后,以噴霧的方式與餅粕混合均勻,將其用塑料薄膜封閉24小時后打開薄膜,自然風干。
② 鋅處理。鋅鹽可沉淀部分蛋白質,從而降低飼料蛋白質菌胃降解。處理方法:將硫酸鋅溶解在水里,豆粕、水、硫酸鋅的比例為1:2:0.03,拌勻后放置2~3小時,在50~60℃的條件下烘干。
③ 鞣酸處理。用1%的鞣酸均勻地噴灑在蛋白質飼料上,待混合后烘干。
④ 過瘤胃保護脂肪。許多研究表明,直接添加脂肪對反芻動物效果不好,脂肪在瘤胃中干擾微生物的活動,降低纖維消化率,影響生產性能的提高。所以,將添加的脂肪通過某種方法保護起來,形成過瘤胃保護脂肪。最常見的是脂肪酸鈣產品。
2. 秸稈飼料的加工調制
(1)粉碎、鍘短處理 秸稈經粉碎、鍘短處理后,體積變小,便于牛采食和咀嚼,增加與瘤胃微生物的接觸面,可提高過瘤胃的速度,增加采食量。由于粉碎、鍘短后的秸稈在瘤胃中停留時間縮短,養分來不及充分降解發酵,便進入了真胃和小腸。所以,消化率并不能得到改進。
將秸稈粉碎和鍘短后,肉牛的采食量可增長20%~30%,消化吸收的總養分增加,不僅可減少秸稈的浪費,而且可提高日增重20%左右;尤其在低精飼料飼養條件下,飼喂肉牛的效果更有明顯改進。實踐證明,飼喂未鍘短的秸稈,肉牛只能采食70%~80%,而鍘碎的秸稈幾乎可以全部利用。用于肉牛的秸稈飼料不提倡全部粉碎。一方面,粉碎會增加飼養成本;另一方面,粗飼粉過細不利于肉牛的咀嚼和反芻。粉碎多用于精飼料加工,在肉牛的日糧中適當混入一些秸稈粉,可以提高其采食量。鍘短是秸稈處理中常用的方法,但過長、過細都不好。一般在肉牛生產中,依據肉牛的年齡情況,鍘短后的秸稈以2~4厘米為好。
(2)熱噴與膨化處理 熱噴和膨化秸稈能提高秸稈的消化利用率,但成本較高。
1)熱噴。熱噴是近年來采用的一項新技術,主要設備為壓力罐,其工藝是將秸稈送入壓力罐內,通入飽和蒸汽,在一定壓力下維持一段時間,然后突然降壓噴爆。由于受熱效應和機械效應的作用,秸稈被撕成亂麻狀,秸稈結構重新分布,從而對粗纖維有降解作用。經熱噴處理的鮮玉米秸,粗纖維含量由30.5%下降到0.14%;經熱噴處理的干玉米秸,粗纖維含量由33.4%下降到27.5%。另外,將尿素、磷酸銨等工業氮源添加到各種秸稈上進行熱噴處理,可使麥秸的消化率達75.12%、玉米秸的消化率達88.02%、稻草的消化率達64.42%。每千克熱噴秸稈的營養價值相當于0.6~0.7千克玉米的營養價值。
2)膨化。膨化需要專門的膨化機,其工藝是將含有一定量水分的秸稈放入密閉的膨化設備中,經過高溫(200~300℃)、高壓(1.5兆帕以上)處理一定時間(5~20秒)后迅速降壓,秸稈膨脹,因組織遭到破壞而變得松軟。原來緊緊包在纖維素外的木質素全部被撕裂,而變得易于消化。
(3)揉搓處理 揉搓處理秸稈比鍘短處理秸稈又進了一步。揉搓機正在逐步取代鍘草機,如果能和秸稈的化學、生物處理相結合,效果會更好。
【提示】
經揉搓的玉米秸呈柔軟的絲條狀,適口性增強,肉牛的吃凈率由秸稈全株的70%提高到90%以上。揉碎的玉米秸可代替肉牛日糧中的干草,鍘短的玉米秸更是一種價廉的、適口性好的肉牛粗飼料。
(4)制粒與壓塊處理
1)制粒。制粒是為了便于肉牛機械化飼養和自動飼槽的應用。顆粒料質地硬脆、大小適中、便于咀嚼,可改善適口性,從而提高采食量和生產性能,減少了秸稈的浪費。在國外,秸稈經粉碎后制粒是很普遍的。在我國,隨著秸稈飼料顆粒化成套設備相繼問世,顆粒飼料已開始在肉牛生產中應用。肉牛的顆粒料以直徑6~8毫米為宜。
2)壓塊。秸稈壓塊能最大限度地保存秸稈的營養成分,減少養分流失。經壓塊處理后的秸稈密度提高、體積縮小,便于儲存和運輸,運輸成本降低70%;給飼方便,便于機械化操作。秸稈經高溫高壓擠壓后,秸稈的纖維結構遭到破壞,粗纖維的消化率提高25%。在制塊的同時可以添加復合化學處理劑,如尿素、石灰、膨潤土等,可使粗蛋白質含量提高到8%~12%、秸稈消化率提高到60%。
(5)秸稈碾青 秸稈碾青是將干秸稈鋪在打谷場上,秸稈厚約0.33米,上面再鋪厚約0.33米的青牧草,牧草上面鋪相同厚度的秸稈,然后用磙碾壓,流出的牧草汁被干秸稈吸收。這樣,被壓扁的牧草可在短時間內曬制成干草,并且莖葉干燥速度一致,葉片脫落損失減少,而秸稈的適口性和營養價值提高,可謂一舉兩得。
(6)氨化處理 秸稈中含氮量低,秸稈氨化處理時與氨相遇,其有機物就與氨發生氨解反應,破壞木質素-半纖維素-纖維素的復合結構,使纖維素與半纖維素被解放出來,被微生物及酶分解利用。氨是一種弱堿,氨化處理可使木質化纖維膨脹,增大空隙度,提高滲透性。氨化能使秸稈含氮量增加1~1.5倍,肉牛對秸稈的采食量和消化率有較大提高。
1)材料選擇。將清潔未霉變的麥秸、玉米秸、稻草等鍘成長2~3厘米。市售通用液氨由氨瓶或氨罐裝運。市售工業氨水應無毒、無雜質,含氨量為15%~17%,用密閉容器(如膠皮口袋、塑料桶、陶瓷罐等)裝運。或將出售的含氨量為46%的農用尿素用塑料袋密封包裝。
2)處理方法。氨化處理方法有多種,其中,使用液氨的堆貯法適于大批量生產,使用氨水和尿素的窖貯法適于中、小規模生產,使用尿素的小垛法、缸貯法、袋貯法適合農戶少量制作。近年還出現了加熱氨化池氨化法、氨化爐等(表2-17)。
表2-17 氨化處理方法

(續)

3)氨化時間。密封時間應根據氣溫和感觀來確定。根據氣溫確定氨化時間,并結合秸稈顏色的變化,待秸稈變為褐黃色即可。環境溫度為30℃以上,需要7天;環境溫度為15~30℃,需要7~28天;環境溫度為5~15℃,需要28~56天;環境溫度為5℃以下,需要56天以上。
4)開封放氨。一般經過2~5天自然通風,可將氨味全部放掉。當氨化的秸稈呈煳香味時才能飼喂。如暫時不喂,可不必開封放氨。
5)飼喂。開始喂時,應遵循由少到多、少給勤添的原則。先與谷草、青干草等搭配飼喂,1周后即可全部喂氨化秸稈。還要合理搭配精飼料(玉米、麥麩、糟渣、餅類)。
6)氨化品質鑒定。好的氨化秸稈的顏色呈棕色或深黃色,發亮,氣味煳香;若質地柔軟疏松、發白,甚至發黑、發黏、結塊,有腐臭味,開垛后溫度繼續升高,表明秸稈霉壞,不可飼喂。
(7)“三化”復合處理 秸稈“三化”復合處理技術發揮了氨化、堿化、鹽化的綜合作用,彌補了氨化成本過高、堿化不易久儲、鹽化效果欠佳等單一處理方式的缺陷。“三化”處理后,各類纖維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干物質瘤胃降解率提高,肉牛日增重提高,處理成本降低。
此方法適合窖貯(土窖、水泥窖均可),也可用小垛法、塑料袋或水缸。將尿素、生石灰粉、食鹽按比例放入水中,充分攪拌溶解,使之成為混濁液。處理液的配制見表2-18。其余操作見氨化處理。
表2-18 處理液的配制

(8)秸稈微貯 秸稈微貯飼料就是在農作物秸稈中加入微生物高效活性菌種——秸稈發酵活干菌,放入密封的容器(如水泥窖、土窖)中貯藏。經過一定時間的發酵,使農作物變成具有酸香味、肉牛喜食的飼料。
1)窖的建造。微貯所用的窖和青貯窖相似,也可選用青貯窖。
2)秸稈的準備。應選擇無霉變的新鮮秸稈,將麥秸鍘短為25厘米、玉米秸鍘短為1厘米左右或粉碎(孔徑為2厘米的篩片)。
3)復活菌種并配制菌液。根據當天預計處理秸稈的重量,計算所需菌劑的數量并進行配制。
① 菌種的復活。每袋秸稈發酵活干菌為3克,可處理麥秸、稻秸、玉米干秸稈或青料2000千克。在處理秸稈前,先將袋子剪開,將菌劑倒入2千克水中,充分溶解。然后在常溫下放置1~2小時,使菌種復活,復活好的菌劑一定要當天用完。
【注意】
可在2千克水中加入20克白糖,充分溶解后,再加入活干菌,這樣可以提高菌種的復活率,保證微貯飼料的質量。
② 菌液的配制。將復活好的菌劑倒入充分溶解的0.8%~1%的食鹽水中拌勻,食鹽水及菌液量的計算方法見表2-19。菌液加入鹽水后要混合均勻,使其濃度一致,即可噴灑。
表2-19 菌液的配制

4)裝窖。如果使用土窖,應先在窖底和四周鋪上一層塑料薄膜,在窖底鋪放厚度為20厘米的秸稈,均勻噴灑菌液,待壓實后再鋪厚度為20厘米的秸稈,噴灑菌液后壓實。若使用大型窖,要采用機械化作業,用拖拉機壓實,用潛水泵噴灑菌液。潛水泵的揚程為20~50米,流量以每分鐘30~50升為宜。在操作中要隨時檢查貯料的含水量是否合適,層與層之間不要出現夾層。檢查方法:取秸稈,用力握攥,指縫間有水但不滴下,含水量為60%~70%最為理想。否則為水分過高或過低。
5)加入精飼料輔料。在微貯麥秸和稻草時,加入0.3%左右的玉米粉、麩皮或大麥粉,以利于發酵初期菌種生長,提高微貯秸稈的質量。加精飼料輔料時,應鋪一層秸稈,撒一層精飼料輔料,再噴灑菌液。
6)封窖。秸稈分層壓實直到高出窖口100~150厘米,再充分壓實后,在最上面一層均勻地撒上食鹽,壓實后蓋上塑料薄膜。食鹽的用量為每平方米250克,其目的是確保微貯飼料上部不發生霉爛變質。蓋上塑料薄膜后,在上面撒上厚度為20~30厘米的稻草、麥秸,覆土20厘米以上,密封微貯窖。密封的目的是隔絕空氣,保證微貯窖內呈厭氧狀態。在窖邊挖排水溝,防止雨水積聚。當窖內貯料下沉后,應隨時加土,使之高出地面。
7)秸稈微貯飼料的質量鑒定。可根據微貯飼料的外部特征,用看、嗅和手感的方法鑒定微貯飼料的好壞。一是看顏色。優質的微貯青玉米秸稈飼料的色澤呈橄欖綠色,稻、麥秸稈呈金黃褐色。如果變成褐色或墨綠色則質量較差。二是聞氣味。優質的秸稈微貯飼料具有醇香和果香氣味,并具有弱酸味。若有強酸味,表明醋酸較多,這是由水分過多和高溫發酵造成的。若有腐臭味、發霉味,則不能飼喂。三是憑手感。優質的秸稈微貯飼料拿到手里是很松散的,質地柔軟、濕潤。若拿到手里發黏,或者粘在一起,說明質量不佳。有的雖然松散,但干燥且粗硬,也屬于不好的飼料。
8)秸稈微貯飼料的取用與飼喂。根據氣溫情況,秸稈微貯飼料一般需在窖內貯藏21~45天才能取喂。開窖時,應從窖的一端開始,先去掉上面覆蓋的部分土層、草層,然后揭開塑料薄膜,從上到下垂直逐段取用。每次取出的量應以白天喂完為宜,堅持每天取料,每層所取的料不應少于15厘米。每次取完后,要用塑料薄膜將窖口密封,盡量避免與空氣接觸,以防止二次發酵和變質。
【注意】
一般育肥牛每天可喂微貯飼料。開始飼喂微貯飼料時,肉牛有一個適應期,應由少到多地逐步增加喂量。凍結的微貯飼料應先化開后再用,由于制作微貯飼料時加入了食鹽,飼喂時應從日糧中扣除這部分食鹽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