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空基激光武器試驗平臺”計劃

藝術家筆下,由兩架YAL-1A構成的反導分隊
戰爭與和平是永恒的話題,因為它涉及了人性的復雜。在冷戰高峰的20世紀70年代末,美、蘇之間達成了真正意義的核均勢。恐怖陰影下的和平自此有了保障,人們也得以重回理性。然而,試圖打破這種局面的非理性行為,卻又無時無刻不在進行中。誰掌握了戰略導彈防御的秘訣,誰就恢復了單方面的核優勢,勝利女神就會對誰展露笑容。在這種意識的驅動下,里根政府上臺后,置1972年簽署的《限制反彈道導彈系統條約》于不顧,啟動了“星球大戰”計劃(SDI)。計劃的核心是天基定向能武器(SBL)。外層空間沒有空氣,SBL固然沒有大氣層內光束折射、吸收、抖動和熱暈等問題,可空間激光武器最大的難關在于足夠的功率,這使在軌道上部署重量和體積巨大的星載激光武器的技術難度之高令人頭疼。事實上,可靠、可控、重復率高、重量輕的兆瓦級大功率激光至今都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星球大戰”計劃的挫折在所難免。不過,當年“星球大戰”計劃夭折后,美國人對在空中部署高能激光反導系統依然興趣不減——于是幾經周折之后,又出現了基于波音747平臺的機載激光武器計劃。

“星球大戰”計劃(SDI)夭折后,美國人對在空中部署高能激光反導系統依然興趣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