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face
前言
2012年,國務院印發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提出: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動力電池模塊比能量達到300W·h/ kg以上,成本降至1.5元/(W·h)以下。2015年5月,國務院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十大重點發展領域,其中之一便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要求繼續支持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提升動力電池等核心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形成從關鍵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整工業體系和創新體系,推動自主品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同國際先進水平接軌。2016年12月29日,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其中第五條明確表示“推動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快速壯大,構建可持續發展新模式”,并再次強調,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銷200萬輛以上,累計產銷超過500萬輛。同時,還明確提出要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動力電池產業鏈,培育并發展一批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動力電池企業。
在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大背景下,以電池、電驅動、電控為核心的“三電”技術進步就顯得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動力電池,其成本占純電動新能源整車成本的1/2以上,而且作為化學儲能單元,存在很大的安全風險和隱患。動力電池的一致性提高和制造成本降低,是新能源電動汽車安全性提升和產業化發展的重要支點。
本書是2018年工業和信息化部“21700動力鋰電池智能制造新模式項目”的結題成果,旨在通過建設智能化的動力電池工廠項目,重點提高動力電池產品制造的一致性難題,改善電池系統成組后的安全特性;通過智能化的車間管理和工廠運營,降低電池生產的制造成本和人工成本,進而滿足動力電池成本穩步下降的市場趨勢,滿足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的需要。
此外,本書通過對建設智能化工廠的研究,總結了建設智能化工廠的相關要素,并由此探索下一代智能化工廠未來的發展趨勢。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參閱了相關文獻資料,在此向這些文獻資料的作者表示衷心感謝!
由于編寫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足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