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壓力管理法(套裝共3冊)
- (英)米修·斯托羅尼 馬克·克洛普利 (美)道格·亨施
- 2836字
- 2021-08-12 10:46:18
大腦和壓力的關系
當遇到潛在壓力狀況時,我們的腦袋會產生兩個對話。選擇的對話不同,我們的整個世界也基本上截然相反。其中一個對話理性、冷靜且有條理。另一個對話則感性、沖動而草率。慢性壓力會增加第二種對話的量,同時,它扼殺第一種對話。
大腦的行政總裁
人的智力大腦就像是一個龐大的公司,它擁有多個不同的部門。數以億計的信息影響著我們的大腦,大腦必須及時恰當地處理這些信息。為了向我們身處的外部環境索取最大的利益,大腦幫助我們選擇適當的行為。就像公司一樣,大腦也擁有行政總裁,它主管大腦的運行機制,分派任務給不同的部門,決定哪個部門應該袖手旁觀。而這個過程相當復雜,因為“行政總裁”需要根據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即時發出不同的指令。如果我們腦袋中的“行政總裁”能夠有效地做出明智且精確的指引,我們就能出色地應對不同的情況。
在大腦前部,前額葉的后面,存在著一個被稱為前額皮質的部位。前額皮質是大腦中管理和控制行為的主要部位,這個部位就是上述提及的大腦中的“行政總裁”。當然,像公司一樣,這個“行政總裁”有著眾多的助手。
每當我們遇到狀況時,前額皮質都會自動評估我們所處的形勢,它幫助大腦形成最佳的方案以處理及解決不同的情形。發出指令后,前額皮質不斷監控、調節并控制諸多部位實施的活動,目的是為大腦的運作創造出最佳的環境,以出色地完成需要處理的任務。例如,當我們在繁雜吵鬧的辦公室閱讀冗長的郵件時,前額皮質就會聯合各部門處理這個環境問題。它們通力合作消除外部環境中的噪聲和其他導致分神的因素,這樣我們就能專心地完成任務。
就像公司里偉大的行政總裁一樣,前額皮質有著其獨特的優勢。它能夠從我們身處的情境中收集所有可能的信息并形成工作記憶。這些工作記憶能夠讓前額皮質將現在發生的事情與剛發生的事情聯系起來,因此,這位“行政總裁”能夠較為準確地預測接下來將會發生的事情,并據此不斷更新策略。此外,前額皮質還控制著注意力焦點,它能“指派”注意力到需要的地方。前額皮質仔細檢查來自不同渠道的數據,并據此決定注意力的焦點和位置。所謂仔細檢查,是指前額皮質執行的不同程度的檢測,其包括分析或再分析,還包括調動大腦中海馬體部位的長期記憶進行的數據處理。如果某種想法和感覺不重要,也與你當前處理的任務無關,前額皮質就會自動壓縮它們的容量,因此,注意力就能夠集中在正在處理的事情上,而不至于被其他雜事干擾。
前額皮質能夠將大腦的其他所有部位聯系起來,因此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這位“行政總裁”能夠做出戰略性計劃,能夠根據情況判斷形勢,能夠規范行為,能夠做出決定,能夠自下而上地控制腦袋的其他部位。通過不斷嘗試和犯錯,“行政總裁”利用原來的以及新吸收的知識指引我們做出適當的行為,以應對狀況。因此,“行政總裁”能夠根據接收到的新信息不斷調整和改善我們的行為。“行政總裁”——前額皮質總是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智力!
前額皮質總是處于高度繁忙的狀態,由于大腦功能網絡需求的不斷變化,大腦細胞(突觸)不斷具體化或弱化其原有功能,于是細胞之間形成新的連接。大腦中存在著數不清的突觸,這些突觸會因需求的不同而不斷變動和改變。這種進化式的能力以及活動變化被稱為突觸可塑性。當遇到新的情況時,我們的大腦就會自動改變。這種改變主要依賴突觸可塑性的運作。
“行政總裁”也有失效的時候
本能情緒不愧是一個價值連城的工具,通過認識人類本能情緒反應,我們就能分析當今都市環境,因為我們每天面對的威脅并非來自自然環境(野獸),而是來自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當人與人之間的威脅觸發了我們的大腦,引起了消極情感時,我們的前額皮質就會失效,威脅會跳過“行政總裁”的監管。這一回路——“大腦漏洞”給了假性警示滋長的溫床。
處理情緒的大腦線路總是處于高度繁忙的狀態。大腦線路分積極的和消極的反饋回路。大部分回路受前額部位的“管理”。如果前額皮質認為保持高度警惕是應對外部環境潛在威脅的最佳方式,前額皮質就會指引我們做出嚴肅的情緒反應。如果前額皮質認為我們當前的情感會導致我們無法集中于正在從事的事情上時,前額皮質就會消除這種消極情感,并重新將注意力配置到有價值的事情上。如果前額皮質失效,我們的情緒反應就會錯亂,我們的情緒就會與所處環境需求的程度不對等。
杏仁核是主管我們情緒反應的主要部位之一。杏仁核是人體處理來自外部信息的第一站,杏仁核負責把這些信號傳輸至腦袋的不同部位,當中包括前額皮質。根據收集到的其他信息,前額皮質的某些部位會進一步激化或壓制來自杏仁核的“情緒”。當我們內部產生情感沖突時,其他部位就會采取行動,如前額皮質的某些部位會采取“抑制”杏仁核的行動。另一個主管我們情緒反應的部位就是海馬體(主要是位于腹側位置的海馬體)。海馬體與杏仁核通力合作。
前額皮質對大腦實施情緒反應起著根本性的作用。因此,你所了解的自身對外部環境的反應是絕對理智且有依據的。如果前額皮質的規范功能發生故障,那么我們對外部環境的反應就會缺乏理智。此時,我們的人生經歷也會隨之改變。患有慢性職業壓力或者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的人群,他們的大腦掃描圖像會呈現病態跡象,他們前額不能有效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我們把不能壓抑自己消極情緒的行為俗稱為“發脾氣”。
如果我們不能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緒,消極情緒就會占據并控制我們的腦袋。我們會消極并帶有偏見地看待這個世界,為了滿足自己的情緒需求,我們不斷挖掘外部環境的消極特征,我們有選擇地記住消極的經驗,淡忘積極的經驗。偏頗的三觀會導致我們對這個世界的不信任,我們懷疑,我們覺得人際無跡可尋,因此,我們逐漸會變成這個世界的邊緣人,我們總是憂慮難過。反過來,這種緊張而消極的情緒會影響我們的大腦情緒功能,于是,我們的消極情緒進一步升級,進一步蔓延。
即使我們經歷的是同一件事情,擁有或缺乏情緒監管也能導致截然不同的經驗。請看看下面的例子。
生活被情緒操控的例子
今天早上,你和藹的老板居然沒對你報以微笑。你走到自己的辦公桌并開始思考原因。你嘗試去解釋這一切,但本來你的情緒控制能力就不好,于是你將所見所聽都印上消極的標簽,你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存在偏頗,于是大腦中形成了最壞的情形。你開始感到焦慮,你開始愧疚。你擔心是不是有關于你的噩耗,只是老板還沒開口。你想起那些謠言:公司正計劃縮減開支。你留意到其他人都在偷偷微笑,你會想他們是不是在取笑自己。你會想:難道大家都知道我即將被解雇了?怎么辦?我還要交各種費用呢,我還要還貸啊。于是,你還是無比焦慮。
生活由理性主導的例子
今天早上,你和藹的老板沒對你報以微笑。我們會理性地思考原因,我們的前額皮質和杏仁核會小心檢查一下情形,它們會瀏覽關于過去經驗的記憶。它們會調動埋藏在腦海已久的記憶。你想起了之前聽到的“八卦”:老板悄悄去打了瘦臉針。回想起剛才的情景,你發覺老板嘴巴緊閉、額頭緊鎖,但眼角卻不斷抽動。再看看辦公室,你留意到同事們極力嘗試保持平靜的面容卻始終壓抑不住微笑。你也開始微笑,覺得此情此景實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