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允植聽到祠堂里讀書聲就來到祠堂院子里,私塾是下河村在祠堂辦的,徐夫子和祖父年齡相仿60多歲,是個看起來長著白胡子帶著點嚴肅的小老頭,金允植在窗戶邊看到這會徐老夫子在教蒙童學握筆
金允植上輩子雖然學的古漢語專業,毛筆字雖然會寫,但是寫不好,今天真是來對了,可以跟著學。金允植內心開心的道。
只見徐老夫子
先讓每個蒙童首先自然打開手掌,大拇指向上;
然后將無名指以及小指稍微彎曲,注意手指彎曲時,手掌要保持平穩;
接著將毛筆放在中指和無名指之間,然后中指和食指自然貼合毛筆;
最后將大拇指放在中指和食指之間,大拇指方向朝上方放置。
徐老夫子每個蒙童都手把手教握筆,怎么能拿的穩,手不抖。然后又說到握筆一些訣竅:
握筆的高度要距離筆根約為4厘米,小指緊挨無名指,不觸碰筆桿。
握筆之后,需要注意的是筆桿要隨時上下移動以及左右旋轉,同時,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證握筆時不會死板、生硬。
還要注意書寫的姿勢,根據不同場景選擇的握筆方式以及姿勢也有所不同。寫毛筆字時手部要放松,每個手指都各司其職,這樣子寫出來的字才會自然、大氣。
金允植看著徐夫子教著這些蒙童,有的學不會,急的哎呀咧嘴,就是握不好。金允植自己也找了很樹枝,也跟著學,不斷調整握筆的方式,然后根據夫子說的小竅門,調整握筆高度,調整自己坐姿,跟著學了一下都才學到了怎么正確的握筆。
徐老夫子,其實在金允植剛來到祠堂就知道,以為是小孩子來祠堂玩,也就沒多留意,等快下課后,看到這個小孩在拿著樹枝在地上亂畫,也就不在注意。(每天都有小孩來祠堂玩,年齡都不大)
金允植,看到老夫子要下課了,就回到祠堂后山坡上,牽著牛下來,自己爬上黃牛背上,慢慢悠悠往家走,好一副黃牛童子歸家圖。(老牛識途,自己會回家,老家養過牛的都知道)
金允植的家在離祠堂東面三里地的東坡上,后面有個小山頭,在后面是座連綿的丘陵,山上植被茂密,常有野兔,野豬,野雞出末。
從祠堂回家的路上是沿著下河村河邊岸上小路上回去的,只見整個下河村和上河村都被這條河分開,上河村里姑奶奶家住在哪里,每年祭祀祖先時候會帶著家里人來,過段時間也到了每年祭祀祖先的時候了,自己去年就在祭祀后吃過糖,可甜了,今生這具身體里的記憶最深刻的記憶。
上河村有一位很有錢地主,聽村子里說是位兩班大人,家里有奴婢伺候,什么時候我也能體會一下萬惡的地主生活。
金允植慢慢悠悠回到家已經到到下午一點鐘,這個時候父親和二伯父,哥哥都忙完農活回到家里,在休息,喝水。
金允植在今天上午9點吃的早飯,要到下午5點才能吃晚飯,古人一天兩頓飯,對生活在現代習慣一天三頓飯金允植,第一感覺就是餓,所以回到西屋找到水自己咕嘟咕嘟先來個水飽。(估計也是渴了,在外面玩了一天了……)
金允植,去找了父親金永文,說“爹,什么時候去山上,我想跟著去”,金永文聽道兒子問就說道:“剛到家,又想著出去玩,等下就去看看,順便砍一些竹子回來編籃子”
金允植聽道父親說馬上就去,就和哥哥金永賢說道“哥,我們這就去吧,天都不早了,別晚了吃飯”
二伯父聽道自己小侄子又想玩還不忘了吃飯,直接笑著道“你這個小皮猴,看把你能的,改天二伯父帶你去打獵”。金允植直接用充滿可愛表情對著二伯父問道“真的嗎,二伯父,你啥時候去打獵,一定要帶我去,我也要抓兔子”。
父親金永文和二伯父金永安都是上山打獵好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當年他們還像金允植這么大的時候整個下河村和上河村附近山林都被他們跑遍了。從小煉的打獵,技術都不錯,時常能給家里帶點野味。
金允植在和二伯父約好后什么時候去打獵之后,就跟著父親和大哥就去了自己家房子后面小山頭那片連綿丘陵上竹林。
這片竹林是無主之物,誰家都可以來砍,金允植,跟著父親來到一片粗細比較好的竹子旁,父親金永文轉頭對著金允賢和金允植說道“你們注意安全,別被竹子砸到,允賢一會和我一起搬竹子回去,允植你自己注意安全,離這片竹子遠歇,自己就在這片附近玩,別跑遠”
金允賢聽到父親話,就拉著弟弟金允植跑到遠的地方遠遠看著父親揮刀砍竹子,金允植看著無聊,就對哥哥說,“哥哥,我就在你附近玩會”。說完不等哥哥同意,就跑到他哥哥40到50米遠的地方去看野花。
金允植隨便跑到了一片長滿野花地方,大部分花都是一些迎春花和矮牽牛花和一些雜草,無意中看到了七八株葉子長30-50厘米,寬1-1.8厘米,植株長像偉岸,筋骨強健,葉片有較重的脫水感,花開二至五朵。花朵碩大,瓣厚而質糯,白里透紅猶如嬰兒的肌膚,又如少女羞澀面龐上的紅暈媚而不艷。花瓣長寬比例約一比一點二,外三瓣呈品字型排列,收根放角極為規范。捧為軟蠶蛾捧,合蓋蕊柱不開天窗。舌為大圓舌,端正短圓微下傾而不后卷,雪白的舌面上散落的紅色斑點如寶石般鮮艷奪目。泛紅色的花莛細圓而修長,花開葉上,好似蜻蜓點水婷婷玉立,微風過處清香四溢。花色、花形、花守均穩定,瓣型比例適中,雍容大度,中宮緊湊,花守極好。
金允植看到這幾株植物,立馬想到這是蘭花,還是蘭花中比較名貴的品種荷之冠。兩班家里大人應該很喜歡這種蘭花,那群士大夫都喜歡這種花,朝鮮王朝受天朝明朝的儒家熏陶,要知道,蘭花,古時稱之為蘭蕙,隱遁于人跡罕至的山澗幽谷,沉默中開放,清新淡雅,獨自芬芳,蘭花被譽為“花中君子”,“空谷佳人”,人們也喜歡稱贊品格高尚的人“君子如蘭”,可見,蘭花在人們心目中地位之高,古人愛蘭,從君王到文人雅士,愛到癡迷,養蘭,為其寫詩,吟曲,作畫,蘭花情結在中國歷史長河中,也是源遠流長。
金允植想著可以先挖一株拿去賣,如果能賣掉,自己可以賺到錢攢學費,這片山谷里,這些蘭花應該不只這七八株,自己可以以后挖蘭花賣。
金允植就大聲喊道“哥哥,快過來”,金允賢聽到弟弟叫聲,就趕忙過來查看,發現弟弟沒事,就說道“允植,你叫我”。金允植說到“哥哥,我想挖一株野花去賣,你幫我把這株長葉子,開花好看的,幫我挖出來,別傷著根”。金允賢聽道自己弟弟讓他挖野花去賣,就覺的好笑,他今年13歲,跟著父親和二伯父也去過咸陽道首府廣州府幾趟去賣東西,也算見過世面,沒聽過野花也能賣,更沒見過,雖然心里覺的好笑,但弟弟有要求,哥哥服其勞,就當哄弟弟開心了。隨后就小心仔細的把這株野花根部整塊土給用砍刀撅出來,不傷根,然后在用竹子,砍了一節比較粗的竹子當花盆,然后把整株蘭花帶土放進竹筒里,隨后放到來的時候背的竹簍里。
金允植看到哥哥給你挖出來,又裝進竹筒里,感覺整株花立馬上了一個檔次,眼珠子都在發亮,滿腦子想著去賣花賺錢。
父親金永文這邊砍了幾顆竹子,已經搞好,就讓允賢自己拉著一顆,自己拉著三顆竹子回家。
金允植在回去路上仔細記著回去的路,想著下次還來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