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放牛娃要去考科舉

最近下河村比較熱鬧,聽說下河村的金氏家族,今年有個11歲要去考司馬試,大家都比較稀奇,大部分人考科舉,也都是在15歲左右。這件事同樣傳到了只有一河之隔上河村大地主家,還被住在這個地主家的兩班小姐,那個傲嬌的小蘿莉,現在可以說是少女,只見一個明眸皓齒穿著短襖長裙,頭發中分,后面扎著紅頭繩隨著秋千一搖一晃的長辮子傲嬌少女聽到這件事,極為不屑到:”就他那個放牛娃還想考中科舉,真是做夢”

丫鬟畫眉說到:“小姐,萬一被他考上了呢?”,傲嬌少女叫尹金恩,是尹家兩班的小姐,一直隨著父親住在廣州府的鄉下。偶爾出趟遠門。

傲嬌少女:“就他,一個放牛娃,還想登天,癩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氣”

而我們主角,金允植到是不怎么著急,因為他和他大伯父考試的地點就在廣州府。離他們村子只有半天的路程。

考試日期就在明天,金允植大伯父考試有經驗,給金允植傳授他的通關秘訣,很是神秘。(后來聽到,原來自己大伯父能上次通過初試也是有自己本事的,怨不得這么清高……)

小科(司馬試)生員試分為兩場,初場在正月舉行,生員初試中的鄉試在各道舉行,由各道觀察使、定差使員錄名試取。覆試在三月舉行,中間間隔一個月用于批改試卷,報送漢陽城備案,然后發放生員初試榜。

初場在漢陽城成均館考試叫做館試,在地方八道考試叫做鄉試,金允植在慶尚道廣州府考試,是參加鄉試。

只見金允植和他大伯,以及下河村和上河村統共6名學子去參加生員初試,參加初試的條件就是身份需要是兩班,中人,良人的階層,還需要自己四祖是蒙學學子以及以上儒士身份,然后需要官方開具文書才能參加考試。

下午兩個村六人就坐著牛車出發廣州府去準備明天考試,金允植11歲的少年書生,他大伯父金永福和兩村其他四人,有三個三十多歲分別叫李正哲,劉具載,徐永朔和他大伯父一樣考了三次,兩個二十多歲叫李尚俊,鄭尚道考了兩次,

只有金允植第一次參加考試,兩村的人也都知道金允植這次考試也就是來試試水,鍛煉一下,等到過幾年再去考試就有經驗,他們都是過來人。所以都沒太把金允植這次參加考試當回事,也都喜歡逗他玩,給他講講考試進場的步奏。

朝鮮古代科舉考試的過程大致為:

考前:1,宣布考生名單。 2,考生入場。 3,全體參考者列隊恭候慶尚道觀察使或者定差使員。4,考生步入各自座位。 5,向孔子像行鞠躬禮然后進行四次叩拜。

考試中:1,發布考題。 2,考生考試。 3,收卷。 4,評閱。 5,發布考試合格者名單。

考試后:1,舉行發榜典禮。2,舉行“恩榮宴”。3,為考試合格者舉行游街典禮。

金允植聽各位科場前輩說明,也大致心里有了鋪,和天朝科舉大同小異。

金允植就在牛車上閉目養神,其他四個人和大伯父正在談天說地,揮斥方遒,感覺拿下生員試,唾手可得,金永福不需要考生員初試,因為上次考過,只需要在接下來一個月等待生員覆試考試,在和同村考過生員初試人,一起前往漢陽城參加生員覆試(生員會試)。他這次之所以跟著大家一起出發,就是想著多交流經驗,因為每次考試,所有學習都會討論考試考題,萬一有自己做過考題,不就是踩了狗屎運了。

金允植他們達到廣州府城,在酒館里吃完飯后,留宿,現在整個廣州府客棧都已經住滿,也幸虧他們都是考過幾次生員初試,知道哪里還有房間,金允值也知道不能小看了古人。

其他人都在溫書,只有金允植在用筆練字,金允值通過三年練習,字寫的也是有模有樣,不過要想小成,還需要多加練習。金允植和大伯父住在同一房間,他大伯父人只是有點知識分子清高,其他雜事是能不管就不管,還真有點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感覺。人沒有壞心眼,只是不想管別人的事而已。

金永福對金允植說到:“考試進場別慌,看好題目,想出破題在寫,卷面要干凈整潔,這次下場別太緊張,以鍛煉為主,等下次考試,在加深用功。”金允植聽他大伯父對自己這么說,說不感動是假的,雖然家里祖父祖母偏心大伯一家,也是因為家里也就只有他們參加科舉,這都是人情世故,也都是可以理解。就恭敬的對大伯父說到:“侄兒明白,謝大伯父教誨”。然后金允植練習一會,就休息了,準備明天參加科舉考試。

第二天早上,兩村六人就出發去了廣州府貢院,然后把官府發的考試文書帶好,然后大家一起在貢院外面等候貢院宣布考生名單(在官府開具考試文書備案宣布名單)

只聽這時候貢院喊道:“李尚俊,鄭尚道”,學子聽到點到名字,就來到貢院入口處,查驗戶牌和文書,以及備案相貌體格,檢查隨帶的考具這衣服里有沒有夾帶,沒問題就會放行進入貢院。

輪到金允植,同樣先查完戶牌,然后檢查文書,在然后按照備案查看項貌,看看是不是替考,然后搜身檢查考具,隨后放行。等所有人進了考場,貢院就封閉大門,所有學子就在考場空地上等待觀察使或者派的使差(主考官),等主考官說完宣布的話,考生就根據自己進場的順序,分的考場序號,在一片能容納千人空地上,找到鋪在地上一片片涼席鋪在地上組成的考場,每個涼席左右前后間距六尺而坐,有想不能聚在一起說話,有想上茅房的要打報告,不打報告就會被罷考(一、舉子隔六尺而列坐,不得聚頭與語。凡其出入,必告臺諫,毋得一時出入,違者黜。)

所有考生站到座位后,就根據貢院要求,統一向孔子像行鞠躬禮然后進行四次叩拜。

然后貢院發放考題,生員初試只考五經義一篇,四書疑一篇,考試時間一天。

五經義,主要測試經義,《詩》《書》《禮》《易》《春秋》五經里面選擇一定的題目來寫文章,對字數、語句的長短、每句的聲調都有嚴格要求。

答題的方式也是有嚴格的限制,古人語氣為之,體用排偶,這種類型的文章就稱之為八股文,許多考生為了追求語句排偶,放棄了文章的含義,導致考試的試卷很多都是意思不太通順的廢話。

金允植看到考試的題目: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

金允植在腦海中過濾這篇文章出處。金允植這輩子強大記憶力就顯出好處,找到了這句話原典出處。是在《論語·顏淵篇》

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1)徹(2)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金允植腦海中有成千上萬對八股文的文章,這都是上輩子看的書,這輩子成了他的寶貴財富,金允值從腦海中選中一篇名篇直接在草稿紙上破題:

(破題)民無信不立,君無信不麗。

(承題)君子主忠信,詩云:忠信之羽,憲法顯兮。宜爾子孫,正道振兮。

(原題)足有震,信來調。一陽(信念)生于二陰(足兵、足食)之下。信不為首,卻是主調之御入;二陰為首,卻有從調之庶出。

(入題)有若深明一鼎之調,以告哀公:鬲鼎三足,其象曰食足、兵足、信足。足壯于趾而無六爻通情之宜,征兇之兆也。應誠信當頭,主忠信之念,可損二有余補官信、民信之不足。一起講)

圣人云“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所謂君子執御不器貴信立,器可離;規信立,器可利。

(提二比)合文武二英歸一信之揚,足能貫徹和諧,可謂一以貫之。

詭文武二鷹合一心之殃,筐傾足能禍攜,臆想可謂觀趾。

(出題)有子貢問政于孔子,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設三去一足道:“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子曰:“去兵。”子貢設三去二足道:“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子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所謂易理,逆數可知。

(中二比)哀公無信,所以哀公有“二足,吾猶不足”之尤言。我云:人之無信,欲望無窮大焉,何言足?可謂:

國君無信,食不足以窮物欲,兵不足以窮獨欲。

國民無信,短視不足以窮污欲,淺嘗不足以窮妒欲。

(后二比)孔子四教:文,行,忠,信。何謂也?悠悠歲月,只載忠信之道;社會實踐,只載忠信之文。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見利思義,小人見利忘義。”什么是君子和百姓要恪守的?圣人云:“君子不重信義,則不威;信義之學則不固本。主忠信,無友不如己(恪守自己的仁信)者。(常有信念不貫徹于現實欲望之過的現象發生),有過則勿憚改。”

(大結)大地有滄海桑田之剛變,日月有陰晴圓缺之周行。天地之道長,在于有信而立,是故孔子因爻設信,以豐萬民誠信。圣人觀日月行有時信,采而建性,《乾卦·彖》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信義的光輝,在于人有人性。人無性則衍無信,無信則行無狀,行無狀則興無妄,無妄興則心無央,心無央則蛇象,蛇象則欲無章,欲無章則禽獸形,禽獸形則無親情,無親情者失孝弟,失孝弟者失本真,失本真則積不善,積不善則有余殃,有余殃則臣弒其君、子弒其父,禮崩樂壞非一朝一夕,其所由來者漸矣,信義能易乎?《詩經式微》云:“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知信不足,才有文武之道足;知信足,何言“二,吾猶不足然則如之何徹信哉?有若曰:“百姓足信,君何愁不足兵、食?百姓不足信,富國強兵何以腳踏實地?”

徹之立: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亦然。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御見信。

金允植在草稿紙上寫寫完以后,就正式卷抄正式答題紙上。

①生員初試

生員初試包括在漢城舉行的漢城試和在地方八道舉行的鄉試兩種。據《經國大典》,參加漢城試的為京內儒生及通德(正五品)以下文官,參加鄉試的為八道儒生及通德以下文官,但以下幾種情況不允許參加生員試:第一,守令;第二,罪犯永不敘用者、贓吏之子、再嫁失行婦女之子孫、庶孽子孫;第三,非居本道者、朝士見在職者(若承差、受假者,不在此限)。《續大典》中關于生員初試資格的要求與《經國大典》相同。1786年頒行的《大典通編》對參加鄉試的考生資格限制有所調整,即嚴格規定“非居本道者、朝士見在職者”不得參加鄉試(承差、受假,亦不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汶上县| 英德市| 师宗县| 宝丰县| 郧西县| 北海市| 永登县| 仲巴县| 武隆县| 桃园县| 高要市| 黄石市| 枝江市| 邹平县| 筠连县| 恩施市| 乌兰浩特市| 偃师市| 洞头县| 新野县| 闸北区| 楚雄市| 山东省| 辽宁省| 类乌齐县| 射阳县| 青海省| 东明县| 道真| 谷城县| 塘沽区| 施秉县| 武川县| 孝昌县| 苏州市| 梅州市| 图木舒克市| 郁南县| 宣化县| 长兴县| 郯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