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4章 革命

  • 神力武宗
  • 柳清玄
  • 4319字
  • 2021-09-02 08:00:00

7月6日,光復會成員AH巡警處會辦兼巡警學堂監督徐錫麟,在安慶刺殺AH巡撫恩銘,率領學生軍起義,攻占軍械所,激戰4小時,失敗被捕,慷慨就義。

審訊時揮筆直書:“蓄志排滿已十余年矣,今日始達目的。本擬殺恩銘后,再殺瑞方、鐵良、良弼,為漢人復仇。”

徐錫麟,字伯蓀。浙江紹興人。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生。1901年任紹興府學堂教師,后升副監督。1903年應鄉試,名列副榜。同年以參觀大阪博覽會名義赴日本,于東京結識陶成章、龔寶銓,積極參加營救因反清入獄的章炳麟的活動。

事情要追溯到1904年在上海加入光夏會。1905年在紹興創立體育會,后又創立大通師范學堂,規定入校學生均為光復會會員,參加兵操訓練。同年冬赴日本學軍,因患眼疾未能如愿。1906年歸國,赴AH任武備學校副總辦、警察處會辦;1907年任巡警學堂堂長、陸軍小學監督。

1907年7月6日,光復會領導的首次安慶起義爆發。徐錫麟以安慶巡警處會辦兼巡警學堂監督的身份,暗中聯絡會黨,約定在本年7月8日乘巡警學堂舉行畢業典禮時進行突然襲擊,殺掉省文武大官,占領安慶,然后與秋瑾的浙東起義軍共同攻打南京。

因葉仰高叛變,AH巡撫恩銘已掌握黨人名單,畢業典禮突然提前于6日舉行,會中徐錫麟用短槍擊斃AH巡撫恩銘,會場嘩然,其余文武官員慌忙逃走。

徐錫麟與馬宗漢,陳伯平及巡警學生百余人很快占領了軍械所,后被前來鎮壓的清軍包圍,激戰四小時失敗。陳伯平戰死,徐錫麟、馬宗漢被捕。

審訊中,徐錫麟抗對不屈。毓朗令徐錫麟跪下,徐錫麟說:“你還在洋洋得意,若慢走一步,即被余斃!”

繼而徐錫麟問:“恩銘如何?”聯裕等騙以僅受微傷,徐錫麟氣泄,低頭不語。

聯裕接著說:“爾知罪否?明日當剖爾心肝矣!”徐錫麟聞語忽然領悟,大笑說:“然則恩銘死矣!恩銘死,我志償!我志既償,即碎我身為千萬片,亦所不惜。區區心肝,何屑顧及!”

他手指聯裕道:“爾幸不死!”聯裕震驚,幾乎倒地。

于是徐錫麟執筆自書供詞:“為排滿事,蓄志十幾年。多方籌劃,為我漢人復仇,故殺死恩銘后,欲殺瑞方、鐵良、良弼等滿賊,別無他故,滅盡滿人為宗。‘落款’光漢子徐錫麟。”并聲言:“我與孫文宗旨不合,他我不配使我行刺。”

當晚,徐錫麟被殺。臨刑前,先拍小影,他神色自若地說:“功名富貴,并非快意,今日得此,且死不悔矣!”徐錫麟終年34歲。

而沒過幾天,一位女英雄從容不迫地走向刑場,英勇就義。

她,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時年僅32歲。

她,就是我國辛亥革命時期著名的巾幗英雄秋瑾,號“競雄”,別號“鑒湖女俠”。

秋瑾出生于紹興的一個小官僚地主家庭。她少年時熱情而倔強,最欽佩歷史上的“巾幗英雄”。

義和團運動失敗以后,本已滿目瘡痍的神州大地,更是危象叢生。

秋瑾救國情切,憤然賦志:“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

她不愿“與世浮沉,碌碌而終”,熱望把裹在頭上的婦女頭巾換成戰士的盔甲,像花木蘭那樣,效命疆場;

她曾感慨地說:“人生處世,當匡濟艱難,以吐抱負,寧能米鹽瑣屑終身其身乎?”

1904年,她毅然沖破了封建家庭的束縛,只身東渡日本求學。

在日本,秋瑾積極地投入了中國留學生的革命斗爭。

1905年8月同盟會成立后,她被推為同盟會評議部評議員和浙江省主盟人。秋瑾還聯絡當時留日的女同學,組織“共愛會”,自己任會長。

清政府勾結日本政府,頒布取締中國留學生規則,壓迫留日學生,秋瑾憤然回國,在上海創辦中國公學。

1906年,她由徐錫麟介紹,加入了光復會。她和一些同志在上海設立革命機關,并主持《中國女報》,第一個提出創建“婦人協會”的主張,為近代婦女解放吹響了第一聲號角。

1906年,秋瑾返回紹興,主持大通學堂。大通學堂原為徐錫麟、陶成章等創辦,是光復會訓練干部、組織群眾的革命據點。

在大通學堂,秋瑾為了進一步訓練革命力量,成立了“體育會”,招納會黨群眾和革命青年,進行軍事操練,并積極聯絡浙江各地會黨,組成“光復軍”,推舉徐錫麟為首領,秋瑾任協領,積極地進行起義的籌備工作。

1907年5月,徐錫麟準備在安慶起義,秋瑾在浙江等地響應。但徐錫麟起義計劃泄露。

7月6日,徐錫麟倉促刺殺AH巡撫恩銘,在安慶發動起義,由于準備不足,起義很快失敗,徐錫麟也被捕犧牲了。

安慶起義的失敗,使秋瑾主持的浙江地區起義計劃完全泄露,形勢十分危急,同志們勸她暫避一時,她決心做中國婦女界為革命犧牲的第一人,堅決留在大通學堂與前來包圍的清軍作殊死戰斗。

因寡不敵眾,秋瑾不幸被捕,于1907年7月15日英勇就義。

到了1908年4月30日,孫中山在西南邊境籌劃起義,由黃明堂、王和順等在河口領導的河口起義,但是最后因孤立無援而失敗。

幾個月后,發生了兩件通天的大事。

11月14日,光緒帝病逝。而第二天,慈禧太后也逝世。

朝廷上下都在商議擁立新帝的事,早在慈禧病重之時就決定立溥儀為嗣,結果還演出了一場溥儀大哭殿的鬧劇。

慈禧一命嗚呼,死后舉行了正式的國喪。

消息傳了出去,許多有錢的中國人群集賣唱的園子里,公開歡慶。

兩周后,12月2日,溥儀登基。

登極大典融宗教與世俗于一體:樂師、太監和牧師集結在太和殿,溥儀被放在又高又大的皇座上。

12月2日那天,天氣奇冷,溥儀又驚又冷,渾身打顫。侍衛內大臣和文武百官列隊,一個個到他面前宣誓效忠。

王媽是唯一能管住他的人,只有跟她在一起,溥儀才安心,但那天卻不準她參加大典。詔書要求既是父親又是攝政王的醇親王載泮陪伴溥儀參加這場冗長、可怕、任何3歲孩子都費解的禮儀。

“我感到拖沓、沉悶,”溥儀寫道,“加上那天天氣奇冷,因此當他們把我抬到太和殿,放到又高又大的寶座上的時候,早超過了我的耐性限度。

我父親跪在寶座下面,雙手扶我,不叫我亂動,我卻掙扎著哭喊:‘我不挨這個。我要回家。’

父親急得滿頭是汗。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沒完沒了,我的哭喊也越來越響。

我的父親只好哄我說:‘別哭別哭,快完了。’他說這話意在安慰我,卻給文武百官留下了慘淡的印象,他們把這看作是不祥之兆。”

12月2日,年僅三歲的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即帝位,號宣統。其父任攝政王,代理朝政。

1909年1月2日,攝政王載灃命軍機大臣、外務部尚書袁世凱開缺回籍。清廷詔謂“其現患足疾,步履維艱,難勝職任”,令其回鄉養病。攝政王本擬置袁于死地,張之洞力爭始免。

光緒、慈禧死后,25歲的醇親王載灃以攝政王的身份執掌朝政。他本對袁世凱久懷疑忌,現在大權在握,不容袁盤踞要津,欲殺之以去疑患。

但袁在北洋經營有年,根株四布,北洋六鎮,除第一鎮外,其余五鎮皆其嫡系,因而處治不當恐生變異。

經張之洞婉說,載灃以大局利害攸關,不得不從輕發落。

而王子平在楊洪修的悉心指導,在幾年之中得以精進,從一個武林的無名之輩變成了一個赫赫有名的武術大師。

2月12日,同盟會會員廣州新軍炮兵排排長倪映典乘廣州警察與新軍發生沖突,率新軍起義,擊斃管帶齊汝漢,分三路進攻廣州城。

次日,遭清巡防營統領吳宗禹等突然襲擊,倪映典中彈犧牲,年僅26歲。

義軍潰退,陣亡百余人,被捕百余人,另有百余人撤至香港,起義失敗。是年為庚戌年,廣州新軍起義又稱“庚戌廣州新軍之役”。

倪映典,字炳章。合肥北鄉吳店人。幼隨父學醫。

1904年考入AH武備學堂,不久加入岳王坐。畢業后至江寧,入江南炮兵速成學堂校科。結業后任新軍第九鎮炮兵隊官,與趙聲、吳谷、柏文蔚等進行反清革命活動。

后任第三十一混成協炮兵營管帶,與熊成基等謀起義。事泄后逃避緝捕至廣東趙聲處。經趙聲介紹加入同盟會,改名倪端,任新軍炮隊見習排長。

1910年2月因新軍與警察局發生沖突,群情洶洶,他當機立斷決定提前起義。2月12日,將管帶齊汝漢擊倒,率部攻城,因受傷墮馬被俘犧牲。

沒過幾天,同盟會內部分裂。

2月16日,孫中山在舊金山改組少年學社為同盟會舊金山分會。加盟的有15人,推劉成禺、黃魂蘇、李是男任會長。

孫中山將原同盟會誓詞改為“廢滅韃虜清朝,創立中華民國,實行民生主義”;并改“中國同盟會會員”為“中國革命黨黨員”。

孫中山到達美國后致函張繼稱:所云重新組織團體,弟在南洋已自行之,是以南洋之組織與東京同盟會不為同物”。又說:“同盟會及太炎至今未自認過,則弟已不承為彼等之總理者久矣。前去兩年,兩廣、云南之起兵,皆奉革命黨本部之名義,并未一用同盟會名義也。”

與此同時,章炳麟、陶成章也于本月在日本東京成立光復會總統,分任正副會長,正式與同盟會分道揚鑣,并以“反對同盟會干部為號召”。

1911年1月18日,黃興抵達香港。

月底,成立統籌部,為領導起義的總機關,統攬一切計劃。

黃興被舉為部長,趙聲為副,下設:一、調度處,運動新舊軍界,以姚雨平為長。

二、儲備課,購買和運送槍械,以胡毅生為長。

三、交通課,聯絡江、浙、皖、鄂、湘、桂、閩、滇各省,以趙聲為長。

四、秘書課,掌管文件,,以胡漢民為長。

五、編輯課,草定制度,以陳炯明為長。

六、出納課,掌管財政收支,以李海云為長。

七、總務課,司理一切雜務,以洪承點為長。

八、調查課,調查敵方情形,以羅織揚為長。

統籌部設于跑馬地35號,另于百花街設實行部,專門制造起義時所用炸彈,并準備暗殺用具,由方聲洞等負責。

并將原來選定的500人敢死隊擴至800人。派專人分頭發動新軍、防營、巡警及聯絡會黨、綠林。

邀譚人鳳來港共商聯絡各省策應工作。各地同盟會負責人宋教仁、陳其美、孫武、焦達峰、方聲濤等都奉命作響應的準備。

預定4月13日在廣州發難,由趙聲、黃興任革命軍正副總司令。

林覺民,福建閩侯人,字意洞,號抖飛,又號天外生。早年留學日本,參加同盟會,從事反清革命活動。

1911年春抵香港,準備在廣州發動起義。

經3個月的籌劃準備,黃興于8日在香港召開統籌部發難會議,將在廣州舉事的時間定在13日,并擬分10路進攻。

由于溫生才行刺孚琦,廣東當局加強了戒備,加之部分款項、槍械未到,原定計劃被迫延期。

23日,黃興潛入廣州,成立起義指揮部。廣東當局已風聞起義,加強了防備,并大肆搜捕革命黨人,形勢變得越來越不利。

4月24日夜,林覺民寫下感人至深的《絕筆書》。

這是他給妻子的遺書,寫道:“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吾充否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于啼哭之余,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

26日晚,黃興召集會議倉促間決定起事。敢死隊突入總督署,總督張鳴岐逃走,起義軍焚毀總督署后,在東轅門外與水師提督李準的大隊親隨短兵相接。起義軍浴血奮戰,東奔西突,終因兵力嚴重不足而潰敗。

4月27日(農歷三月二十九日)下午5時30分,黃興率120余名敢死隊員直撲兩廣總督署,發動了同盟會的第十次武裝起義--廣州起義。

起義失敗后,黃興負傷逃回香港,喻培倫、方聲洞,林覺民等被捕殺,死難的同盟會會員有名可考者86人,其中72人的遺骸由潘達微等出面收葬于廣州東郊紅花崗。

潘達微并把紅花崗改名為黃花崗,這次起義因而被稱為“黃花崗起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运城市| 肥乡县| 滁州市| 镇江市| 尼勒克县| 靖宇县| 江永县| 靖远县| 靖宇县| 临猗县| 三都| 仪征市| 天水市| 招远市| 靖州| 桑植县| 枝江市| 东阳市| 临沂市| 赫章县| 万山特区| 石屏县| 光山县| 清丰县| 潜江市| 新营市| 偃师市| 桂阳县| 镇原县| 阿拉尔市| 贡嘎县| 博白县| 红河县| 华阴市| 应用必备| 杂多县| 清新县| 临湘市| 大新县| 万州区| 乌鲁木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