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硅谷市長:軟伯特·諾伊斯

肖克利在山景城開了第一家半導體公司后,沒過幾年,無數的商業奇才和技術狂人便開始扎堆在這個地方創業,你在那里的大街上隨便撞到一個人,都有可能是一家公司的CEO。

無論多瘋狂的想法,在這兒都有可能被締造成一個商業帝國。不過,看似美好的愿景背后也少不了血雨腥風——創業失敗也是最常見的。一家公司成功的背后往往是許多個創業者的失敗,但脫穎而出的,往往意味著它具備改變世界的能力。而他們改變世界的故事,又傳到了外界年輕人的耳朵里,讓他們心潮澎湃,奔涌而來。

風險投資人像星探一樣在這里挖掘有潛力的項目。他們是真正的資本玩家,手里捏著大把的鈔票,卻時常處于焦慮當中。錢對他們來說是最不值錢的。他們的眼光決定了每筆花出去的錢是打水漂,還是孵化出一個新的獨角獸。

這里充滿了天才、野心、悲劇、夢想與榮光。

1971年,美國一位記者在報道半導體公司在圣塔克拉拉縣蓬勃發展的新聞時,第一次用“硅谷”(Silicon Valley)這個詞稱呼這個地方。

如今,硅谷已經成為世界上科技與經濟的發電廠,原本盛產水果的農場演化成了全世界的科技圣地。

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就是這個演化過程中的

關鍵先生。

還記得從肖克利那邊辭職的八個人嗎?

他就是八個人中的老大哥。人送綽號“硅谷市長”。

很多地方都想依葫蘆畫瓢造出一個新的硅谷,但沒有成功。

看把硅谷都擠成什么樣了

肖克利改變了世界兩次,而諾伊斯改變了世界三次……

諾伊斯于1927年出生在美國艾奧瓦州,他的父親、祖父、外祖父都是牧師,所以諾伊斯小時一直跟隨家里人奔波于不同教區之間。

按理來講,他應該會成為一個出色的牧師,但他對宗教沒什么興趣,反而對自然科學癡迷得要死。

諾伊斯12歲的時候,他和14歲的哥哥看完一本《知識全書》(Book of Knowledge)之后,決定去造一架滑翔機。

當時他和哥哥拿出了所有的積蓄,一共53美元,買了一些材料,又從鄰居小孩爸爸的家具店里“借”了點多余的竹竿,東拼西湊,還真攢出了一架滑翔機!

當時二戰剛發生不久,人們對飛機這類東西還有本能的崇拜和恐懼,而兩個10歲出頭的小屁孩居然搞出來一架能飛的滑翔機,這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記者還專門去采訪了兄弟倆。

諾伊斯不僅動手能力非常強,掌握知識也非常快,高中時期不費吹灰之力就進入了艾奧瓦州格林尼爾學院。

在這里,他很快成為學校的風云人物。

輕輕松松就拿到好成績,還吹得一手好薩克斯,能在廣播劇中擔任主角,代表學校獲得了美國中西部運動會跳水冠軍,再加上風度翩翩的外表,全民校草說的就是他這種人。

長得帥還有才華, 差評君心中的男神!

不過,諾伊斯的大學生涯并不是那么一帆風順的。有一次他們寢室想開個“南太平洋風味宴會”,但是缺一只乳豬,大家又沒錢買,所以就有人鼓動諾伊斯和另一個同學一起去附近農場偷豬!諾伊斯果然不負眾望,和同學一起扛了一只乳豬回來。

有了這只乳豬,宴會圓滿成功。不過第二天諾伊斯就被警察抓走了。

他們不僅偷了豬,而且偷的還是市長家的豬!

當時艾奧瓦州是農業州,偷豬這種事是要坐牢的。

后來經學校老師極力擔保,諾伊斯才免于刑事控告,但沒有逃脫停學一學期的處罰。因偷豬而差點被退學,這個大佬的故事很適合拍《1818黃金眼》[1]啊。

返校后的諾伊斯開始拼命讀書,后來去了麻省理工學院(MIT)讀物理學博士,一直到畢業都是頂尖的學霸。

時間來到1956年初,肖克利已經在年前創立了“肖克利半導體”公司,借著“晶體管之父”的光環“誘拐”初出茅廬的新興青年,而諾伊斯就是肖克利認準的目標之一。被教科書上的傳奇人物邀請,諾伊斯喜出望外。他飛到舊金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買了套房,想在此地跟著肖克利一輩子安定下來。

可惜,沒有遭受過社會毒打的諾伊斯開心得太早了。

因為肖克利的獨斷專行與鼠目寸光,阻止了諾伊斯進行“隧道二極管”的研發,后來被一個日本人研究出來獲得了諾貝爾獎。同時,肖克利和其他優秀研究員的摩擦不斷,經常發生激烈的口頭交鋒。一開始,作為肖克利頭號崇拜者的諾伊斯還愿意當老好人去調解中間的矛盾,最后也心累懶得管了。

這時,有七個年輕員工決定另立山頭,但是得找一個“風度翩翩、熱情四溢、笑容燦爛、握手有力”的帶頭大哥,諾伊斯就這樣被請上了賊船。

這八個人就成了肖克利口中的“八叛徒”。由于這八個人日后的成就過于輝煌,他們辭職的那一天,1957年9月18日,后來被《紐約時報》稱為

人類歷史上十個最重要的日子之一。

這張“八叛徒”的照片比《八駿圖》還要經典。這張圖告訴我們,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要記得拍張照哦。

八人組辭職后,他們找到了投資者兼企業家謝爾曼·費爾柴爾德。費爾柴爾德家族非常傳奇,他們參與生產了二戰時的戰機,手握海量軍方訂單,還是IBM的最大股東,在科技領域涉獵很廣。

費爾柴爾德在聽了諾伊斯陳述半導體行業的前景后,毫不猶豫地同意投資了150萬美元。

這筆投資是“八叛徒”委托銀行家阿瑟·洛克和巴德·科伊爾籌到的。洛克幫助他們制定公司發展戰略、分析融資需求、尋求資金與分享資金,八個人也拿到了股份成為公司所有者。可以說,這筆投資算是硅谷第一筆真正意義上的風險投資。

圖中的美元是洛克決定為“八叛徒”拉投資時簽訂的“合同”。由于當時沒有正式的協議,洛克便拿出10張一美元鈔票,讓每個人在上面簽上了名字。

這里面的門道,還要從那時生產晶體管的材料說起。

當時大部分研究院使用的半導體材料都是鍺,鍺礦中的純鍺可以直接用來制造晶體管,所以一開始物理學家都往鍺晶體管這個方向研究。但是鍺有兩個致命缺點:第一,它不耐高溫,75℃以上就變成導體而不能正常工作了;第二,它實在太稀有了。因為材料稀有,就不適合大面積推廣,價格也不太可能降下來。

所以,諾伊斯想推廣硅代替當時的鍺作為晶體管的主材料。雖然硅傳輸電流的能力不如鍺,但它耐高溫,而且它的儲量實在是太多了!要知道,沙子的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硅。在諾伊斯的眼里,沙子在地球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想要在全球大量推廣晶體管,那么只有硅才行。

諾伊斯據此大膽預測,

硅將開啟一次性電器時代。

舉個例子,那時候人們收音機里面的鍺晶體管都比較昂貴,所以壞了大家都要專門找維修人員來修。但是當硅晶體管普及之后,收音機的成本大大降低,維修還不如直接買新的劃算,這就是諾伊斯對未來的暢想。

費爾柴爾德聽到這個預期后,兩眼放光,馬上幫這八個人組建了新公司——仙童半導體(Fairchild Semiconductor)。

諾伊斯他們也不負眾望,很快就鼓搗出了硅晶體管的雛形,并在1958年推出了市面上第一個可以商業化的硅晶體管2N697,順勢勾搭上了IBM這個大主顧。后來連軍方也愛不釋手,友商們搶著山寨他們的產品。

諾伊斯他們自然要比只會山寨的友商們跑得更快。

他們看到晶體管的制作都是需要工廠的女工們手工焊接的,而且良品率賊低,于是他們有了個大膽的想法:設計一套流程,批量生產晶體管,并且把電路里的電子元件變得更小,而不是一顆一顆地嵌在電路板上。

Regency TR-1是世界上首臺量產的鍺晶體管收音機,由得州儀器和IDEA公司合作于1954年發布,售價49.95美元。這個價格在當時屬于奢侈品了。每臺收音機使用4個鍺晶體管。此前收音機使用的都是真空管,晶體管大多用于軍事。

這是1960年生產的計算機PDP-1里的電路板。這款計算機重730千克,售價120000美元,共使用了2700個晶體管。可以看到,黃色的晶體管嵌在電路板上,如此大的一塊電路板上也容不下幾個。和此圖不同的是,我們現在的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里動輒就有上億顆晶體管,但它們卻非常輕薄,這完全得益于仙童后面創造出的兩項技術。

1958年,“八叛徒”之一讓·霍尼(Jean Hoerni)發明了平面工藝。他預先將晶體管的電極結構圖設計好,做成相片底片一樣的掩模板,經過氧化、光刻、擴散、離子注入等一系列操作,最終,本來是立體的晶體管,這么一番折騰之后就變成薄薄的一層。

這一系列操作過于復雜,總之就是先這樣再那樣最后那樣就好了……

這項技術不僅用機器代替了晶體管生產的大部分人工步驟,還提高了良品率,其他友商不得不找仙童半導體要專利授權。

平面工藝讓晶體管從立體變成平面,而諾伊斯的另一項發明則讓這項技術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1959年,諾伊斯提交了仙童第一個集成電路的專利。

他在筆記上寫道:“把晶體管、電阻和電容等元件放在單一硅片上,同時用平面工藝將它們連接起來,這樣可以大幅降低電路的尺寸、功耗及成本。”這就是集成電路的最初構想。

此前,美國得州儀器公司的杰克·基爾比也想到了將不同元件集成到一起打包的點子,不過基爾比還是在采用手工焊接和鍺材料,做出來的東西明顯比諾伊斯他們的差很多,但最終結果仍是兩家“共享專利”。

集成電路技術將龐大元件組成的電路壓縮到一小塊硅片上,這就成了我們熟知的芯片。它避免了手工焊接的不可靠,且通過規模效應降低了成本。最重要也是最直觀的優點,就是它體積小、重量輕。連最牛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也驚嘆不已:“集成電路的發明,是人成為生命形式以來最重要的時刻。”

依靠集成電路技術的加持,隨著工藝的精進,今天的芯片里塞下了越來越多的晶體管。

本來是一堆沙子和金屬,在半導體工業的加持下搖身一變,有的能進行相隔千里的通信,有的能做每秒幾百萬億次的運算,有的能存儲海量的數據……

芯片上的晶體管數量指數級增長,制造芯片的技術成為現代科學技術的核心。之前美國通過封鎖科技來打壓中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芯片技術方面的封鎖。我們國家半導體產業起步比較晚,有些工藝目前只能用國外的,但是我們已經在奮起直追了。

軍艦導彈、醫療設備、飛機高鐵、電視冰箱、自動提款機、上班打卡機,等等等等,集成電路應用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以說,

集成電路改變了整個時代的科技進程。

諾伊斯就像一個從未來穿越回來的人,找到了推動電子科技發展的最快道路。

集成電路被發明出來之后,美國宣布了阿波羅登月計劃,仙童半導體成為阿波羅號上計算機處理器的供應商。為了擴大規模和降低成本,仙童半導體一度將工廠開到了香港,員工數量達到3.2萬人之多,年營業額達到了1.3億美元。

可惜的是,仙童飛速發展幾年之后,母公司做出了一些錯誤的投資策略,再加上因為股權的分配問題,“八叛徒”失去了對公司的控制權,已經無法和資本抗衡,大批精英人才開始陸續離開仙童半導體獨自創業。

這批人的離開成為硅谷的福音,為硅谷送出了大批的技術、管理、投資人才,“八叛徒”身上的叛逆精神也成了硅谷創業者身上最鮮明的烙印。就像喬布斯比喻的那樣:

“仙童半導體就像是個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這種創業精神的種子就隨風四處飄揚了。”

※尤金·克萊納創辦了知名的風險投資公司凱鵬華盈(KPCB);

※杰瑞·桑德斯創辦的超微半導體(AMD),現在是少數幾家能和英特爾(Intel)與英偉達匹敵的半導體公司;

※唐·瓦倫丁創辦了世界上最出名的投資機構紅杉資本,本書提到的雅達利、蘋果、谷歌、貝寶(PayPal)、甲骨文等絕大部分公司都接受過它的投資;

※邁克·馬克庫拉成了蘋果公司的CEO;

※諾伊斯和戈登·摩爾最后出走,于1968年創辦了大名鼎鼎的英特爾,一生都在追求突破技術的極限。我們現在用的計算機芯片大多數都是英特爾生產的。

除此之外,從仙童“裂變”出來的企業還有很多很多。

至此,最先進的技術在硅谷,最豐厚的資金在硅谷,最有威望的大佬在硅谷,最堅強有力的創業精神在硅谷,優秀的人才不去硅谷去哪兒呢?

在2014年,有人統計出,硅谷約有70%的企業都與仙童半導體有聯系,其中已經上市的企業市值比加拿大一年的GDP還要高。

“硅谷市長”,諾伊斯當之無愧。

1990年6月,諾伊斯在游泳后休息時,突然心臟病發作后去世。

他去世之前,已經因為集成電路的發明而被諾貝爾獎提名,可惜結果揭曉時,他已過世很久了,所以諾貝爾獎只頒給了前面提到的集成電路的另一個發明人杰克·基爾比。

諾伊斯生前,無論是做人還是行事風格都與他的師傅肖克利截然不同。

他提倡扁平化辦公,鑿掉傳統的獨立辦公室來模糊層級的概念,讓每個人的好想法和好創意都能夠提出來,這種文化影響了硅谷很多初創公司。

諾伊斯在英特爾的工牌

圖片上的這些公司,或多或少都流著仙童的“血液”。

直到現在,扁平化辦公都是創業公司所奉行的辦公方式。

1968年,諾伊斯離開仙童準備去拉投資創業時,找到了之前幫過他們融資的洛克,洛克甚至沒讓他們寫商業計劃書,只打了幾個電話就籌到了250萬美元的資金。用洛克的話說就是:根本不用文件,只憑著諾伊斯的聲譽與人品就足夠了。

在英特爾期間,諾伊斯把精力分出來去培養硅谷的年輕人,這里面就包括喬布斯。他對喬布斯非常提攜,喬布斯也把他當成偶像,經常騎著自己的摩托車到諾伊斯家取經。

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半導體行業快被日本搞崩潰了。那時,日本的鋼鐵業超過了美國,銀行業超過了美國,諾伊斯意識到美國半導體產業靠每個公司單打獨斗根本贏不了。于是他從英特爾辭職創辦了一個半導體制造技術聯盟,把之前在美國屬于競爭關系的公司聯合在一起,大家在一塊兒分享技術,抵抗日本公司的侵蝕,這才守住了美國半導體行業在世界上的地位。

所以諾伊斯去世時,還曾引起過美國半導體界的一片恐慌。他憑借著自己的威望,早已成為美國半導體工業的代言人。

諾伊斯是一個天生的領袖,但不是一個偉大的管理者。他在公司默許管理層開會遲到,他從來不反對下屬的意見。由于過于正直,在公司出現危機時,他也狠不下心去解雇任何一個員工或者將人降職。

丘吉爾對他有著精準的評價:像諾伊斯這樣的天才,最好是隨時準備發揮作用,而非時時刻刻統領全軍。

看來,諾伊斯這是遇到知己了。

諾伊斯的一生,除了大學偷豬之外,幾乎找不到污點。

他的成就與品德在硅谷也無人能及,他在硅谷就像一位圣人。人人都尊敬諾伊斯。

他的發明改變了科技發展的進程,他促進了硅谷的形成與繁榮,讓世界都享受到了高科技的福利。

硅谷市長,他當之無愧。


【注釋】

[1] 浙江一個相當接地氣的新聞節目。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犹县| 广平县| 莱阳市| 安远县| 濉溪县| 栾城县| 郓城县| 海阳市| 三明市| 灌云县| 莒南县| 鄄城县| 新化县| 仁寿县| 天等县| 邹平县| 衢州市| 呼图壁县| 延庆县| 长兴县| 临夏市| 平凉市| 慈溪市| 泽库县| 苗栗县| 肥东县| 湘潭市| 东乌珠穆沁旗| 南木林县| 内乡县| 兴安县| 古丈县| 镇平县| 通辽市| 乳山市| 万盛区| 沂水县| 宁安市| 嘉黎县| 祁门县| 连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