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帶著一行人風馳電掣般,不久來到陵寢外圍。掌管陵寢修建的李總管聞訊,早已在柵欄前恭候。
始皇帝一到,李總管一邊領著眾人向陵寢走,一邊講解陵寢陪葬坑的設計。
李總管道:“陵寢前面有六個陪葬坑。一個是戰(zhàn)馬坑,一個是戰(zhàn)車坑,一個是武庫,還有三個是用彩陶制作的兵馬俑坑。兵馬俑和真人一般大小。”
始皇帝道:“總共有多少個兵馬俑?”
李總管道:“按照兵馬俑坑的面積,計劃每個坑放8028個。目前已經完工一個坑。另外兩個坑也快完工三分之一了。”
眾人走進陵寢外門,眼睛為之一亮。只見三支成品字型排列的整整齊齊的兵馬俑軍隊立在面前。中間那個巨大的長方形坑道內排滿了兵馬俑,兩邊的只排到坑前三分之一左右的位置。隊列中的士兵個個目光如炬,神采奕奕,精神抖擻。
仔細看去,有的兵馬俑握刀,有的兵馬俑持劍,還有的兵馬俑手握彎弓;有的兵馬俑一臉肅然,有的兵馬俑面帶微笑,有的兵馬俑則平靜中露出威嚴;有的兵馬俑臉長,有的兵馬俑臉圓,有的兵馬俑則臉方;有的兵馬俑有短短的胡須,有的兵馬俑胡須稍長,大多數(shù)兵馬俑則沒有胡須;有的兵馬俑眼角皺紋清晰可見,有的兵馬俑平整的眼角僅有一絲淺淺的皺紋,有的兵馬俑則眼角飽滿,一點皺紋也沒有;有的兵馬俑是細長的丹鳳眼,有的兵馬俑是圓圓的杏眼,有的兵馬俑是單眼皮,有的兵馬俑是雙眼皮……真是栩栩如生,千人千面,無一雷同。
兵馬俑嚴陣以待的氣勢令人望而生畏。
始皇帝看得龍心大悅,道:“朕有這三支軍隊,即使去了冥府,老六國之人也休想造反。”
李斯道:“此三軍有靈,銳不可當。”
眾人也紛紛附和道:“威武之師,所向披靡。”
李總管道:“陛下要去參觀地宮嗎?”
始皇帝道:“去看看。”
李總管道:“請陛下往后走。”
眾人跟著李總管往兵馬俑后面走去。
李總管道:“兵馬俑后面是進入地宮的第一道石門。”
眾人走向那道石門,一會兒,來到兩扇敞開的石門前。
李總管道:“這兩扇石門若合上,就休想再打開,除非用炸藥炸。”
李斯道:“這石門設計得不錯。嚴密厚重,牢不可破。”
李總管道:“進入這道石門后,里面的俑道全都設有機關。”
始皇帝道:“什么機關?”
李總管道:“連弩。即使盜墓者炸開了這道石門,只要他們走進這俑道,連弩就會發(fā)射,一個盜墓者也休想活下來。”
始皇帝道:“這么厲害?”
總管道:“是。陛下進去看看便知。”
始皇帝對王隊長道:“衛(wèi)隊除秦兵、秦武隨我們下去外,其余留在門口守衛(wèi)。”
王隊長道:“尊令。”
眾人魚貫走進石門,只見一條弧形俑道向右、向下蜿蜒,兩邊壁上嵌著一盞盞油燈,它們把俑道照得通亮。
李斯道:“那油燈能點多久?”
李總管道:“它是用人魚膏做的長明燈,可以點很久很久。”
始皇帝道:“連弩在哪里?”
李總管道:“連弩埋在兩邊的墻里,還有地下,頂上。陛下仔細看,就能看到一個個小圓孔。”
眾人往墻上、地面、頂上看去,果然看到有許多小圓孔。
李總管道:“只要盜墓者走進這俑道,踩上其中的一個小圓孔,就會觸動連弩機關。箭就會從四面射向盜墓者。”
李斯道:“我們不會觸發(fā)連弩機關吧?”
李總管道:“不會。現(xiàn)在只是留出了位置,民工還在趕做連弩和弓箭。”
始皇帝道:“如果進來的盜賊很多,連弩的箭射完了怎么辦?或者盜墓賊用鐵皮將自己包起來,箭射不透怎么辦?地宮豈不是會被盜墓賊破壞、洗劫一空?”
李總管道:“地宮還會存放很多水銀。即便有盜墓者僥幸逃過連弩,他們也會被水銀毒死。”
始皇帝道:“怎么沒看到做事的人?”
李總管道:“聽聞陛下要來參觀,我給他們放了半天假。免得陛下被閑雜人等打擾。”
李斯指著墻邊的一排馬車問道:“這里放這么多馬車干嗎?”
總管道:“俑道太長,坐這馬車到地宮去,可以節(jié)省時間。”
始皇帝道:“我們也坐這馬車下去。”
于是,眾人分坐兩輛馬車向地宮駛去。始皇帝、李斯、趙高、李總管坐第一輛車,其余人坐第二輛車。
車子向前、向右走了約幾盞茶功夫,始皇帝忽然看到左前方有一扇緊閉的石門。便問李總管道:“怎么這里也有一扇石門?”
李總管道:“因為水銀礦在這扇石門的外面,為了方便將曠里的水銀運進地宮,所以在這里開了扇石門。礦里的水銀全部提煉完了后,就會將礦填掉。”
楊端和道:“整個礦的水銀都用在帝陵里嗎?”
李總管道:“是的。”
楊端和道:“怎么要用那么多水銀?”
李總管道:“地宮除了用水銀防盜墓外,還用來做江河湖海、飛湍瀑流。”
李斯道:“地宮還做了江河湖海、飛湍瀑流,那很美啊。”
李總管道:“不止江河湖海、飛湍瀑流。還有很多美景。依下臣之見,地面找不到比它更美的地方。”
李斯道:“地宮還有哪些美景?”
李總管道:“還有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宮殿官署,亭臺樓閣,驪山美景等等。”
聽了李總管的話,始皇帝忽然心里一動。他問道:“還要多久到地宮?”
李總管道:“將近走了一半了。”
始皇帝道:“才走一半,那么深!”
李總管道:“帝陵挖到三重泉的深度,最下面用銅汁灌地,防止?jié)B水。”
始皇帝道:“這俑道一直通到地宮嗎?”
李總管道:“不是。它只通到第二道石門。第二道石門后,有兩道幾乎直下的石階。石階之后是第三道石門。第三道石門之后才是地宮中心。”
李斯道:“石階好走嗎?”
李總管道:“好走。兩邊有扶手。扶手之上的墻壁上,有用五彩玉石鑲嵌而成的壁畫。”
李斯道:“都畫了些什么?”
李總管道:“各色花草樹木,鳥獸蟲魚之類。”
李斯道:“聽著就覺得美。”
李總管道:“地宮的每一個角落都經過精心設計,每一處都美輪美奐。”
李斯道:“今天要一飽眼福了。”
終于到了第二道石門前。眾人下車。往石門后一看,果然如總管所說,眼前一溜稍斜的石階。石階兩邊有木扶手,石階的底部是一面墻壁,墻壁上嵌著兩個金色的大字:帝陵。
李總管道:“下到那面墻壁后,左轉,再下99級臺階就到地宮了。陛下要去看嗎?”
始皇帝道:“當然要去。走。”
總管、趙高、楊端和帶頭邁下臺階,始皇帝走在最后。
眾人抓著扶手,一面往下走,一面欣賞兩邊墻上五顏六色玉石鑲嵌的壁畫,一面贊嘆設計者的匠心和做畫者的高超技藝。
眾人一路說著,不覺來到第三道石門前。
一踏進第三道石門,眾人被眼前的美景驚呆了。這哪里是地宮,分明是令人見而忘俗的世外仙境。
只見幾十盞長明燈將地宮照得如同白晝。地面、墻上鑲嵌的玉石在燈光的照耀下,泛著瑩瑩亮光。
一幢金碧輝煌的建筑物正門前掛著一個寬大的匾額,匾額上寫著“咸陽宮”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咸陽宮”前的廣場上,矗立著六根旗桿,旗桿上各飄著一面三角形的黑得發(fā)亮的旌旗。
“咸陽宮”的周圍,還有同樣燦爛光輝的七座比“咸陽宮”小一半的建筑。
李總管道:“那些小些的建筑是按北斗七星的位置排列的,它們與‘咸陽宮’相互映襯,既可謂是日星交輝,又可說是眾星捧月。”
李斯道:“真是匠心獨運。”
馮劫道:“別具一格。”
眾人將目光移向廣場。只見廣場南、北、東三面各有一座小丘陵。丘陵上有高高低低或紫、或白、或紅的藤蔓。藤蔓下有隱約可見的草色。三座丘陵上各有一塊不寬的白布自上而下的垂著。
東、北兩座丘陵的后面有一條蜿蜒起伏的山脈。一眼看去,山上芳草如茵,花團錦簇。令人不解地是,山上也有一塊白布自上而下的掛著。不過,它比小丘陵上的白布寬了好幾倍。
楊端和問道:“為什么山上掛塊白布?”
李總管道:“那是預留的瀑布的位置。”
楊端和道:“哦。那座大山是驪山嗎?”
李總管道:“對。是驪山。”
眾人一起看向那斜貫在丘陵后面的大山。只見大山上層層疊疊地開滿各種顏色、各種形狀的鮮花。高處的是木本花,有白色的梨花、粉色的桃花、黃色的梅花。低處長在綠草叢中的是,純白色的蘭花、白心紅邊的太陽花、黃白色的金銀花、飄著蘭白色翅膀的蝴蝶花。
高處的花,有些地方是純白色;有些地方是純黃色;有些地方是純粉色;有些地方是黃、白、粉三種顏色交織在一起。
低處的花,除山頂周圍是清一色的白蘭花外,其余,則如漫山遍野鋪了一層五顏六色的花草地毯般。
山頂站著一男一女兩個人。山下只看得見他們的頭。男的頭戴發(fā)著金光的王冠,女的頭上別著金色的發(fā)簪。
楊端和道:“山上那兩個人是誰?”
李總管道:“大家上去看了便知。”
李斯道:“那些花不可能是真的吧?”
李總管道:“當然不是真的。它們是用絲綢做的。”
馮劫道:“太美了!那草又是什么做的?”
李總管道:“也是絲綢。”
馮劫道:“絲綢做的花和草怎么可能立起來?”
李總管道:“花和草里面都有細銅絲撐著。”
李斯道:“真是巧奪天工。”
李總管道:“陛下要過橋去看看嗎?”
始皇帝道:“當然要。”
李總管道:“那陛下跟著我從橋上過去。”
眾人這才將眼睛移到眼前。
只見地宮中心部分被一道環(huán)形壕溝環(huán)繞。壕溝上有三座簡易木橋。
始皇帝道:“為什么要做這壕溝?”
李總管道:“它是護城河。地陵封閉時,壕溝里將注滿水銀。壕溝底部有些微落差,水銀在壕溝里會向山那邊流動。這幾座木橋到時會被拆掉。”
馮劫道:“我仿佛看見碧波蕩漾。”
李斯道:“水銀是銀白色,用‘碧’字不恰當。不如說‘玉帶飄飛’。”
楊端和道:“‘飛’字也不恰當,依我看,‘玉環(huán)’兩字最恰當。”
始皇帝道:“都有道理。”
眾人來到橋邊,李總管走上當中的一座橋道:“請陛下過橋。”
始皇帝跟著李總管踏上木橋。其余人分別走上另外兩座橋。
走過木橋后,眾人來到“咸陽宮”廣場。
李斯抬頭看了看道:“上面的頂居然是藍色的,還嵌了許多玉石。”
眾人一起抬頭看向地宮之頂。只見深藍色的頂上,正當中鑲嵌著一塊小型銅鏡般大小的純白色玉石,不遠處鑲嵌著一塊比它小一圈的淡黃色玉石。除此之外,整個地宮頂上布滿星星點點或白或淡黃,泛著瑩光的圓圓的小玉石。
李總管道:“那塊大的純白色玉石是太陽,淡黃色玉石是月亮,其余是星星。”
馮劫道:“真精致!”
始皇帝道:“做得不錯!”
李總管道:“陛下,要不要到‘咸陽宮’里面去看看?”
始皇帝道:“進去看看。”
眾人走進“咸陽宮”,見里面的結構、器具、擺設與現(xiàn)在外面的咸陽宮幾乎一模一樣。李斯不由得心生好奇。這是什么人設計的?是他到過咸陽宮,還是有人告訴他咸陽宮的情況?于是他問李總管道:
“這帝陵是誰設計的?”
李總管道:“章邯。”
趙高聽到總管說出“章邯”兩個字,臉色微微一變。
李斯道:“章邯?沒聽過這個名字。”
李總管道:“是后來來的一個年輕人。來時年輕,現(xiàn)在也不年輕了。”
眾人又走進那七座建筑物里面看了看,里面的結構、器具、擺設也與當今官署類似。
從“官署”出來,楊端和對李總管道:“丘陵上掛著的白布也是預留的瀑布吧?”
李總管道:“對。”
李斯道:“果然是飛湍瀑流。”
馮劫道:“這里的瀑布能流動嗎?”
李斯道:“當然能,要不然怎么叫飛湍瀑流?”
馮劫道:“它們怎么流動起來?”
李總管道:“‘咸陽宮’后面的花園里有一個控制瀑布的機關。陛下要過去看看嗎?”
始皇帝道:“去看看。”
李總管領著眾人,沿著彩石鋪就的石徑,來到‘咸陽宮’后面的花園里。只見這里的景致也和外面的咸陽宮的后花園如出一轍。西邊含苞怒放的梅林分外搶眼;梅林前面,萬花叢中、綠葉之間,點綴著幾座朱閣亭臺、幾張石桌石凳。
李總管領著眾人來到梅林的后面,只見一排木桶沿著“驪山”山勢,由低向高的排列著。
馮劫道:“那里放一排木桶干嗎?”
李總管道:“不止一排,山下面還有一排。”
李斯道:“山架在壕溝上?”
李總管道:“對。這梅林后面會安裝一個控制瀑布的機關。只要啟動機關,兩排木桶就會轉動起來。底下那排木桶就會自動裝滿壕溝里的水銀,將水銀送到那塊白布所在的山頂后,它們就會依次倒下水銀,形成瀑布。木桶倒光水銀后,會自動從山后轉下來,再進入壕溝,再裝滿壕溝里的水銀,再送去山頂,如此循環(huán)往復,形成流動的瀑布。形成瀑布的水銀流進壕溝后,因為壕溝底部有些微落差,水銀就會緩緩流向木桶那邊。”
李斯道:“真是匪夷所思!”
楊端和道:“太神奇了!”
馮劫道:“獨步天下。”
始皇帝道:“這也是那個章邯設計的?”
李總管道:“對。這里所有的東西都是他和他師姐設計的。”
始皇帝道:“他師姐?”
李總管道:“我聽章邯這么叫她。”
聽到這里,趙高的心急速跳動起來。難怪師傅說伊人就在咸陽,自己找遍咸陽的每個角落都找不到。原來她竟和章邯躲在這里修帝陵。不用說,章邯師弟是伊人拉來的。章邯原本好好地在終南山跟著師叔修行,怎么可能來這里修地宮?伊人,你對獨夫如此情深,將地宮修得如此完美,置我于何地?
楊端和指著一個長方形的大坑問總管道:“那個坑是做什么用的?”
李斯道:“是海。”
李總管道:“不是海,是溫湯。驪山不是有溫湯嗎?灌上水銀后,它就是這里的‘驪山溫湯’。”
始皇帝聞言,臉色微變。
楊端和道:“連溫湯都想到了。真是佩服!”
李總管道:“陛下,要不要去山上看看?”
始皇帝道:“上去看看。”
眾人向山上走去。只見各色玉石鋪成的小徑兩邊,各色花草之上,是清一色的桃林。樹上開滿一朵朵粉白色的桃花。真美!
李斯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馮劫道:“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李斯道:“設計者為什么以桃花作為山的起點?”
馮劫道:“按四季來的吧。”
李斯道:“可是這里的樹只有春天的桃花,冬天的梅花和冬春之間的梨花,為什么沒有夏天、秋天的花?”
馮劫道:“夏天開花的樹不出名,秋天的樹已經結果了。”
李斯道:“有道理。這樹枝和樹干好像是真的。”
李總管道:“是真的。它們是從西邊運來的胡楊木。”
馮劫道:“胡楊木能在地底下生長嗎?”
李總管道:“不會。但它們也不會腐爛、倒下。”
楊端和道:“這么大,這么高的山,花了好長時間做吧?”
李總管道:“山體是用挖陵的土堆成的,花的時間不算很多。做山上的花草樹木和驪山老母祠、烽火臺,還有鑲嵌之類的細活花了不少時間。”
始皇帝道:“這山上還有驪山老母和烽火臺?”
李總管道:“有。和外面的幾乎一模一樣。”
始皇帝道:“先去看老母祠。”
快到山腰的時候,梅林取代了桃林。黃色的梅花格外清新、怡人。
李總管引著大家向左轉。在一片黃、白、粉三色花交織的地方,眾人看到一座不大不小的木屋。李總管指著它道:“那就是驪山老母祠。”
走進老母祠,眾人迎面看見,一個方形白石臺上有一尊盤腿而坐的白玉女性雕像。她左手握著一塊灰、紅、白相間的彩色小石塊,右手拿著一個黃色小泥人,慈祥的面目似乎在向來者問好。
始皇帝心中霎時轉過與伊人跪拜老母祠的情景。心里一陣酸痛。
馮劫道:“果然和外面的老母祠一模一樣。只是這間屋子比外面的大,也比外面的好。”
李斯道:“看來,這個設計者對咸陽宮,對驪山都相當熟悉。”
楊端和道:“確實。”
李總管道:“我引大家去看看烽火臺。”
眾人走出老母祠,向山頂?shù)姆榛鹋_走去。走到山腰與山頂之間的位置時,梨林取代了梅林。純白色的梨花讓人感覺絲絲涼意,頭腦格外清醒。
鋪路的彩色玉石也換成了純白色。地面則是清一色的白蘭花。它們幾乎蓋住了所有的綠草。
楊端和道:“冰雪世界。”
馮劫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李斯問李總管道:“這里為什么設計梨花?開白色花的樹有好多種。比如李樹、槐樹等等。”
李總管道:“這個我說不好。晚上我問問章邯。”
馮劫道:“梨花的‘梨’與‘分離’的‘離’諧音。我覺得設計者是這個意思。”
楊端和道:“有道理。”
來到山頂,眾人走進用一塊塊白色玉石砌成的玲瓏精致的烽火臺。一對衣著華貴,側身倚靠在烽火臺護欄上,正親昵說話的青年男女映入眾人的眼簾。只見他們相向而立。男的正說著什么,女的則面帶微笑認真聽著。
楊端和道:“這兩個人做得比兵馬俑還精致。這男的簡直和我們陛下,”
楊端和“一模一樣”四個字還沒說出口,只聽始皇帝大喝一聲道:“傳章邯和他師姐。”
眾人嚇了一跳。李總管趕緊道:“尊令。”說完,他一路小跑下山去了。
始皇帝一眼看出,那男的是自己,女的是伊人。能把自己和伊人雕刻得如此相像的人,除了伊人還能有誰?那個章邯沒見過自己。即使見過,也只可能是在宮外的某處人群中見過自己。匆匆一瞥,不可能將自己雕刻得如此逼真,如此神似。
難怪到處找不著她,原來她竟躲在這里修帝陵!當初她說她要親自設計帝陵,自己以為她是開玩笑。沒想到,她竟真的在這里修帝陵,而且真的修了個空前絕后的帝陵!
她寧愿躲在這里修帝陵也不愿去咸陽宮陪自己。為什么?
為什么她只愿同朕死同穴,而不愿與朕生同寢?始皇帝繃著臉,站在雕像前,一動不動地盯著“伊人”。
同時看出這一男一女是誰的,還有趙高。趙高看到那一男一女兩個人親密無間的樣子,立即妒火中燒。他真想一刀捅向始皇帝,以解心頭之恨。可他暗咬雙牙,忍著不動聲色。
同時看出這一男一女是誰的,還有秦兵、秦武。他們倆見證了始皇帝初戀、失戀的過程。他們明白始皇帝為什么會突然失態(tài)。
始皇帝找伊人二十多年,今天忽然在這里發(fā)現(xiàn)她的蹤跡。他如何控制得住自己不激動?
其他人則只看出男的是始皇帝,因為雕刻得太逼真了,任三歲小孩也看得出來。但不知道那女的是誰,更不明白始皇帝為什么突然間發(fā)這么大的火。之前可是一路微笑著聽他們談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