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考上了大學,你可是家里唯一的大學生!”太公太婆對著大外孫周耀沐說道。
的確,大表舅周耀沐是當時家里唯一的大學生,90年代末大表舅成為了一名大學生。在家人眼里大學生是高等的人才,考上大學也是前兩代人的夢想,家里出了大學生那是何等的驕傲光榮的,真的是光宗耀祖。
“明天就要去學校報道了!”耀沐對著大姨姥大姨公說。“學校比較遠,一個星期回來一趟”。
90年代末國家有了雙休RB地的大學生周末往往都在周五下午就放了,回家,這時候大學校園里清凈了許多。
大學考上了,但是考上大學的過程是很艱難的,對于周耀沐來講同樣是本“難念的經”。
“今天中考成績出來了,離重點高中還差3分,孩子他爸,想想辦法,看來只能花錢上我們的海恩一中重點高中了。”大姨姥擔心的說。
“錢肯定要出的,關鍵要進入好的班級,一定要重點班,一般的普通班考不上好的本市大學。”大姨公周耀榮回應道。
“我拖了點關系,找了當初的同學在一中,應該沒問題的。”
后來,大表舅周耀沐上了一中,進了重點高中的重點班,學習壓力比初中還要大。重點班本身就不多,就兩個,一個文一個理,每個班50人。可以說只要在這100人里面,全年級排名在100人中的基本上重點大學是OK的。
不過,學習底子是關鍵。耀沐學習基礎并不差,可是強中更有強中手,比他成績好的書呆子們比比皆是。高一、高二、高三三年的學習成績雖然說不是全校最后,但是在這兩個重點班里面卻是排名靠后的。不是自身不努力,而是人家比你還要強。理科肯定不行了,只能文科吧。就這樣,在高三的時候分班,重新組合,分到了文科1班。文科除了學習語數外,政治和歷史兩門學科也是重中之重。
高三一個學期里面,每天除了正常的上學上課,早上還有提前早自習,晚上有晚自習從7點到9點2小時,反反復復,一年里面把大表舅也折騰的精疲力盡,用后來的話“拔了一層皮”。并不過分,要考入好的大學,就是要奮斗到底!
記得后來耀沐舅舅和我說過“今天吃的了人間苦,以后成為人上人!”,那時候的高三蹉跎歲月里面,經常會做夢還在背著歷史課本內容。直到現在,耀目舅舅還會夢到自己去上晚自習的路上爬上四樓的教室一步步走進教室上課的過程。估計太緊張了,在高中歲月里的點點滴滴一直烙印在心中,揮之不去。
“今天你以學校為榮,明天學校以你為榮”這是校訓,因此,很多畢業于海恩一中的高中生,從海恩一中走出來的高中生等再次回到母校的時候都感慨萬分。
這個“難念的經”讀完了,人雖然疲憊,但是收獲是強大的,能考上大學就是最終的大結局,圓滿結束!經書難懂難學,但是一旦學會,掌握了訣竅和口訣,就能夢想成真,成就未來。
“大學畢業了,耀沐,有沒有想過做自己本專業的還是改行?
“我外婆做了30年的會計,一直希望她的兒女像她那樣學做會計,但是結果都不是。幾個兒女都沒有好好的年過正規的大學。直到我考上大學,專業和會計有關,外婆就希望我實現她的愿望!”耀沐對所有問他這個問題的人都是這么回答的。
畢業以后進了一家國企上班,成為一名出色的會計人員。
沈園的第一位高材生,第一位大學生,在整個家里是值得炫耀的。后面,我老爸老媽,二表舅許炫林和舅媽徐丹,還有小舅舅沈冰都是大學生,一個比一個強!
現在本科生滿街都是,大學生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詞匯;不過在那個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里,大學生是個響亮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