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任啟原以為于成志對事態的了解不夠詳細,然而當他聽完李霊的話以后,自己仍處在云里霧里。
他認為從邊關傳里來的那份唐報疑點太多,有許多地方簡直不符合邏輯。而且敵人的這次偷襲也來得蹊蹺。武周軍隊在當時羽箭的配備比其他國家要多得多。豐州作為邊境這么大的重要防御城池里面駐扎十幾萬將士。敵人要把想圍住它至少要二十萬人以上。若想要攻破它,沒有六十萬人那跟本不可能。然而,敵人在邊境糾結幾十萬的軍隊。武周卻沒收到任何風聲。這種情況也太匪夷所思了吧。蘇任啟聽他們講完,心中產生種種不合常理的疑問。他只能多問出更多細節看看能否解除心中疑惑。
“請問陛下,自從十天以前收到那份唐報以后,就再沒有收到別的唐報了嗎?”蘇任啟問道。
“沒了,因為里面已經提到秦將軍回朝,朕以為袁將軍令他把那邊的詳細情報帶回來。”李霊說道。
“單從這份唐報所講述的內容來看,它一點也不象袁大哥的作風。”蘇任啟說道。
“袁大哥雖然是個武將,但他有勇有謀,做事非常有條理,不會發這種不清不楚的唐報回來。”蘇任啟繼續說道。
“這還不夠清楚嗎?”于成志問道。
“當然不行,打仗首先依靠的是情報。”蘇任啟說道。
“這是一點都不能馬虎的,就拿這份唐報來講,它即沒有詳細的入侵敵軍人數,也沒有被偷襲的簡要說明,更沒有預判敵人下一步的動向等等,其中批漏的太多了。”蘇任啟繼續說道。
“它的確不完整。”李霊說道。
“這個問題我原本也有疑問,但是經過對比筆跡過后,我們可以確定它的確是袁將軍所發。”杜如海說道。
“那我只能認定袁大哥所發這份唐報另有別的用意。”蘇任啟說道。
“別的用意?兄弟你以為里面說的事不是真的?”于成志問道。
“不,上面的事情誰敢拿來開玩笑,所以它肯定是真的。”蘇任啟說道。
“只是,它要講述的內容并不只是我們所看到的這么簡單。”蘇任啟繼續說道。
“阿信,你跟袁勛是好兄弟,比較了解他,所以朕想聽聽你對這份唐報的分析。”李霊說道。
“我想袁大哥之所以這么做,他一定是在向我們傳達唐報內容以外的信息。”蘇任啟說道。
“只不過,他因為別的什么原因所以有所顧慮不能明言。”蘇任啟又說道。
“阿信的意思是這份唐報的內容中蘊涵著明、暗兩部份的內容?”杜如海問道。
“我猜是這樣的。”蘇任啟說道。
“如果真如杜愛卿所說,那他不能明說的那一部分內容又是什么呢?”李霊問道。
“我一時也抓不住其中的重點在哪,所以需要慢慢分析其中關鍵所在。”蘇任啟說道。
“請問陛下,唐報中是如何提到我的呢?”蘇任啟又問道。
“唐報中說‘勿必請我兄弟蘇元信回京準備北上抗敵’,僅此而已,并沒有其它說明。”李霊說道。
“原來是這樣,我想我明白袁大哥的用意了。”蘇任啟說道。
“一定是袁大哥認為蘇元帥剛剛到豐州,那里便被人偷襲,說明敵人早就掌握我方邊境的所有情報,才一擊成功。”蘇任啟又說道。
“可是之前,我方竟然對敵情毫無知曉,這就說明我方人員中混有太多奸細,因此他才發了這份唐報。”蘇任啟繼續說道。
“難道袁將軍怕這份唐報落入敵人手中,所以才它寫得不清不楚?”于成志問道。
“于大哥,你錯了。”蘇任啟說道。
“我剛剛想到這份唐報其實它毫無破綻,只是大家按常理去推斷它,所以才以為它破綻百出而已。”蘇任啟繼續說道。
“此話怎講,阿信你快快說來。”李霊說道。
“袁大哥的目的就是告訴陛下北方有敵軍侵犯,將蘇元帥和徐政的大軍包圍在豐州,具體信息由少英回來以后再向陛下說明,就這么簡單。”蘇任啟說道。
“他不怕這份唐報也落入奸細手中?”李霊問道。
“不怕,因為這種消息即使不從驛站傳回來,從民間、江湖等途徑也會傳入京城的。”蘇任啟說道。
“因此我們的驛站哪怕混有奸細,他們也不會因為這樣一份很快便人人知曉的唐報過早暴露自己的身份。”蘇任啟繼續說道。
“那唐報中提到你,又是怎么回事?”杜如海問道。
“我之所以說明那份唐報毫無破綻就是因為:它既能使敵人對它疑神疑鬼,又能讓他們乖乖把它帶回京城,并讓陛下知道北方之事。”蘇任啟說道。
“而里面提到我,目的就是利用我對袁大哥的了解向大家說明而已。”蘇任啟繼續說道。
“你分析得或許有道理。”李霊說道。
“看到這份唐報疑惑的不僅是我們,它也讓敵人疑神疑鬼不知所以然。”蘇任啟說道。
“袁大哥正是利用它反被動為主動,反將人家一軍好為陛下籌備北上爭取時間。”蘇任啟繼續說道。
“哦!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袁將軍做得好。”李霊說道。
“倒是少英,他這一路回京肯定會被敵人圍追堵截,企圖阻止他回來上報消息。”蘇任啟說道。
“他不會有事吧,要不要朕馬上派人前去接應他。”李霊說道。
“少英武功高強,以他的實力江湖中已經少有敵手,因此應該不會有事。”蘇任啟說道。
“他回來途中發現自己被人追殺,那他所設計回來的路徑必定非比尋常,即使陛下派人去尋也未必能接得到他,所以等我回去后讓江湖朋友幫忙反倒好些。”蘇任啟又說道。
“也好,朕也該準備準備親自北上討伐之事了。”李霊說道。
聽到李霊這么說,杜如海與于成志同時往蘇任啟這邊望過來。蘇任啟明白他們倆的意思是:希望自己能勸說皇帝打消御駕親征的想法。
“陛下,北方軍情尚不清楚,御駕親征之事萬萬不可。”蘇任啟說道。
“還請陛下三思。”杜如海和于成志同時說道。
“別人都打進來了,難道讓朕坐視不管?讓別人以為朕怕了他們不成?”李霊說道。
“這仗打肯定是要打的,只是我們面對的不只是這幾個國家。”蘇任啟說道。
“武周四周邊境各國對咱們虎視眈眈,倘若陛下傾盡全力去打這一仗,或許正中敵人下懷,所以臣以為我們應當在戰術上重視敵人,戰略上藐視敵人方顯大國風范。”蘇任啟說道。
“阿信說得對,小小番邦何用傾盡我朝之力,還請陛下三思。”杜如海與于成志幫腔說道。
“況且有陛下在朝,武周民心才穩,其他對武周有野心的鄰國也不敢輕舉妄動。”蘇任啟說道。
“也擺,朕先前的想法或許有些草率了。”李霊說道。
“那就等秦將軍回京了解北方邊境情況后,朕再作定奪好了。”李霊繼續說道。
“陛下說得極是。”于成志說道。
“阿信你說的‘從戰術上重視敵人,從戰略上藐視敵人’深得朕的心意。”李霊說道。
“你年紀尚輕,在軍事上能有如此遠見實屬難得,朕希望你這次回京后繼續扶佐于愛卿為朝廷出謀劃策。”李霊繼續說道。
“臣尊指。”蘇任啟說道。
“今天的公事說到這吧,你們先退下。”李霊說道。
蘇任啟先行告退,但他剛走到書房門囗又被李霊叫住了。
“阿信,你回去之后告訴云陽,就說朕遲些時侯過去看望她。”李霊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