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工技術自學寶典(第2版)
- 韓雪濤主編
- 7066字
- 2021-07-23 18:49:58
第2章 電工安全
2.1 觸電事故
2.1.1 觸電的危害
觸電電流是造成人體傷害的主要原因。觸電電流的大小不同,引起的傷害也會不同。觸電電流按照傷害大小可分為感覺電流、擺脫電流、傷害電流和致死電流,如圖2-1所示。

圖2-1 觸電電流的特點
劃重點
1 當觸電電流達到交流1mA或直流5mA時,人體就可以感覺到電流,接觸部位有輕微的麻痹、刺痛感。
2 當觸電電流不超過交流16mA(女子為交流10mA左右)、直流50mA時,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可自行擺脫。
3 當觸電電流超過擺脫電流時,就會對人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觸電時間越長,后果越嚴重。
4 當觸電電流達到交流100mA時,即使時間為1s,也足以致命。
多說兩句!
根據觸電電流危害程度的不同,觸電的危害主要表現為電傷和電擊兩大類。
1 電傷
電傷主要是電流通過人體某一部位或電弧效應造成人體表面傷害,主要表現為燒傷或灼傷。
雖然電傷不會直接造成十分嚴重的傷害,但可能會因電傷導致摔倒、墜落等二次事故,間接造成嚴重危害。
2 電擊
電擊是電流通過人體內部造成內部器官,如心臟、肺部和中樞神經等損傷。電流通過心臟時的危害性最大。相比較來說,電擊比電傷造成的危害更大,如 圖2-2所示。

圖2-2 電擊的危害
劃重點
一般來說,不同觸電電流的頻率對人體造成的損害會有差異。實驗證明,觸電電流的頻率越低,對人體的傷害越大,頻率為40~60Hz的交流電對人體更危險。隨著頻率的增大,觸電的危險程度會下降。
2.1.2 觸電的原因
人體是導體,人體組織的60%都是由含有水分的導電物質組成的。當人體接觸設備的帶電部分并形成電流通路時,就會有電流流過人體并造成觸電。圖2-3為人體觸電的原因。

圖2-3 人體觸電的原因
1 電流通過人體會對觸電部位造成傷害。
2 人體與兩根相線構成回路,電流通過人體造成觸電。
多說兩句!
觸電事故產生的原因多種多樣,大多是因在電工作業時疏忽或違規操作,使人體直接或間接接觸帶電部位造成的。除此之外,設備安全措施不完善、安全防護不到位、安全意識薄弱、作業環境條件不良等也是引發觸電事故的常見原因。
1 電工作業疏忽或違規操作易引發觸電事故
圖2-4為電工作業疏忽或違規操作引發的觸電事故。

圖2-4 電工作業疏忽或違規操作引發的觸電事故
劃重點
單相觸電是在電氣安裝、調試與維修操作中最常見的一類觸電事故。
這種觸電是在地面上或在其他接地體上,人體的某一部位觸及帶電設備或線路中的相線,電流通過人體經大地回到中性點引起觸電。
2 設備安全措施不完善易引發觸電事故
圖2-5為設備安全措施不完善引發的觸電事故。

圖2-5 設備安全措施不完善引發的觸電事故
電工人員在作業時,若工具絕緣失效、絕緣防護措施不到位、未正確佩戴絕緣防護工具等,極易碰到帶電設備或線路,進而造成觸電事故。
3 安全防護不到位易引發觸電事故
圖2-6為安全防護不到位引發的觸電事故。

圖2-6 安全防護不到位引發的觸電事故
電工人員在進行線路調試或維修時,未佩戴絕緣手套、絕緣鞋等防護用品,碰到裸露的電線(正常工作中的配電線路,有電流流過),造成單相觸電事故。
4 安全意識薄弱易引發觸電事故
圖2-7為安全意識薄弱引發的觸電事故。

圖2-7 安全意識薄弱引發的觸電事故
劃重點
兩相觸電是人體的兩個部位同時觸及兩相帶電體(三根相線中的兩根)所引起的觸電事故。
由于人體所承受的是交流380V電壓,其危險程度遠大于單相觸電,輕則導致燒傷或致殘,重則會引起死亡。
5 缺乏安全常識易引發觸電事故
圖2-8為缺乏安全常識引發的觸電事故。

圖2-8 缺乏安全常識引發的觸電事故
1 架空線路高壓相線掉落地面的特定帶電區域,中心電位高,外圍電位低。
2 進入帶電區域的人體,前后兩腳有電位差,形成電流通路,造成跨步觸電。
多說兩句!
架空線路的一根高壓相線掉落在地面,電流便會從相線的落地點向大地流散,地面上以高壓相線落地點為中心,形成一個特定的帶電區域,半徑為8~10m,離落地點越遠,電位越低。電工作業人員進入帶電區域后,當跨步前行時,由于前后兩腳所在地點的電位不同,因此可形成跨步電壓,在人體中形成電流通路,造成跨步觸電。步幅越大,危害越大。
6 環境條件不良易引發觸電事故
圖2-9為環境條件不良引發的觸電事故。

圖2-9 環境條件不良引發的觸電事故
劃重點
在雷雨天氣,盡量不要進行戶外作業。若必須進行電力搶修作業,則應特別注意做好充足的防雷、防電措施。
2.2 觸電防護與應急處理
2.2.1 防止觸電
常用防止觸電的基本措施主要有絕緣、屏護、間距、安全電壓、漏電保護、保護接地與保護接零等。
1 絕緣
良好的絕緣是設備和線路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也是防止直接觸電事故的重要措施,如圖2-10所示。

圖2-10 絕緣
絕緣是通過絕緣材料使帶電體與帶電體之間、帶電體與其他物體之間實現電氣隔離,從而確保設備能夠長期安全正常的工作,同時防止人體觸及帶電部分時發生觸電事故。
1 電工作業人員在拉合電氣設備刀閘時,應佩戴絕緣手套,實現與電氣設備操作桿之間的電氣隔離。

圖2-10 絕緣(續)
劃重點
2 在電工操作中,大多數工具、設備等的外殼或手柄均采用絕緣材料制成,可實現與內部帶電部分的電氣隔離。
多說兩句!
絕緣手套、絕緣鞋及各種維修工具的絕緣手柄都可以起到絕緣防護的作用,如圖2-11所示。其絕緣性能必須滿足國家現行的絕緣標準。

圖2-11 絕緣防護設備
目前,常用的絕緣材料有玻璃、云母、木材、塑料、膠木、布、紙、漆等。每種材料的絕緣性能和耐壓數值不同,應視情況合理選擇。
圖2-12為絕緣手套和絕緣鞋的絕緣測試。

圖2-12 絕緣手套和絕緣鞋的絕緣測試
絕緣材料在腐蝕性氣體、蒸汽、粉塵、機械損傷的作用下,絕緣性能會下降,應嚴格按照電工操作規程進行操作,不同的絕緣防護設備均有相應的絕緣測試設備。例如,可使用專業的測試儀對絕緣手套和絕緣鞋進行定期絕緣和耐高壓測試。
常見絕緣防護設備的定期檢測參數見表2-1。
表2-1 常見絕緣防護設備的定期檢測參數

2 屏護
屏護是使用防護裝置將帶電體所涉及的場所或區域隔離,如圖2-13所示,防止電工作業人員和非電工作業人員因靠近帶電體而引發直接觸電事故。

圖2-13 屏護
劃重點
常見的屏護措施有圍欄屏護、護蓋屏護、箱體屏護等。屏護裝置必須具備足夠的機械強度和較好的耐火性能。若材質為金屬,則必須采取接地(或接零)處理,防止屏護裝置意外帶電造成觸電事故。
3 間距
間距是在電工作業時,電工作業人員與設備之間、帶電體與地面之間、設備與設備之間應保持的安全距離,如圖2-14所示。正確的間距可以防止人體觸電、電氣短路、火災等事故的發生。

圖2-14 間距

在計算導線最大風偏的情況下,330kV導線距離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離為6m。
帶電體的電壓不同,類型不同,安裝方式不同,電工作業時所需保持的間距也不一樣。安全間距一般取決于電壓、設備類型、安裝方式等相關因素。
表2-2為間距類型及說明。
表2-2 間距類型及說明

4 安全電壓
安全電壓是為了防止觸電事故而規定的一系列不會危及人體的安全電壓值,即把可能加在人體上的電壓限制在某一范圍內,該范圍內的電壓在人體內產生的電流不會造成傷害,如圖2-15所示。

圖2-15 安全電壓
多說兩句!
需要注意,安全電壓僅為特低電壓的保護形式,不能認為采用了“安全”特低電壓就可以絕對防止觸電事故。安全特低電壓必須由安全電源供電,如安全隔離變壓器、蓄電池及獨立供電的柴油發電機,即使在故障時,仍能確保輸出端子上的電壓不超過特低電壓值。
5 漏電保護
漏電保護是借助漏電保護器件實現對線路或設備的保護,防止人體觸及漏電線路或設備時發生觸電事故。
漏電是電氣設備或線路絕緣損壞或因其他原因造成導電部分破損時,如果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接地,此時電流就由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經大地構成通路,形成電流,即漏電電流。當漏電電流達到或超過規定允許值(一般不大于30mA)時,漏電保護器件能夠自動切斷電源或報警,可保證人身安全,如圖2-16所示。

圖2-16 漏電保護

6 保護接地和保護接零
保護接地和保護接零是間接觸電防護措施中最基本的措施,如圖2-17所示。

圖2-17 保護接地和保護接零
劃重點
1 保護接零是將電氣設備在正常情況下不帶電的金屬外殼與電源側變壓器中性點引出的工作零線或保護零線相連接。
2 當某相帶電部分碰到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時,通過設備外殼形成對零線的單相短路回路,由于短路電流較大,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保護裝置或自動跳閘,從而切斷電流,保障人身安全。
3 保護接地是將電氣設備平時不帶電的金屬外殼用專門設置的接地裝置進行良好的金屬連接,當設備金屬外殼意外帶電時,可消除或減小觸電的危險。保護接地常用于低壓不接地配電網中的電氣設備。
2.2.2 擺脫觸電
觸電事故發生后,救護者要保持冷靜,首先觀察現場,推斷觸電原因,然后采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實施救援,讓觸電者盡快擺脫觸電環境,如圖2-18所示。

圖2-18 擺脫觸電環境
劃重點
1 發現觸電者觸電倒地,且觸電情況不明時,應及時切斷電源總開關。

2 若漏電線壓在觸電者身上,則可以利用干燥絕緣棒、竹竿、塑料制品、橡膠制品等絕緣物挑開觸電者身上的漏電線。

多說兩句!
特別注意,整個施救過程要迅速、果斷,盡可能利用現有資源實施救援,以爭取寶貴的救護時間,絕對不可直接拉拽觸電者,否則極易造成連帶觸電。
2.2.3 觸電急救
觸電者脫離觸電環境后,不要隨便移動,應將觸電者放平,使其仰臥,并迅速解開觸電者的衣服、腰帶等,保證正常呼吸,疏散圍觀者,保證周圍空氣暢通,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做好以上準備工作后,就可以根據觸電者的情況進行相應的救護。
1 觸電情況的判斷
當發生觸電事故時,若觸電者意識喪失,應在10s內迅速觀察并判斷觸電者的呼吸和心跳情況。
圖2-19為觸電后呼吸、心跳情況的判斷方法。

圖2-19 觸電后呼吸、心跳情況的判斷方法
劃重點
1 首先察看觸電者的腹部、胸部等有無起伏動作;接著用耳朵貼近觸電者的口、鼻處,感覺觸電者是否有呼吸氣流。
2 用一只手扶住觸電者的頭部,用另一只手摸頸部動脈,感覺是否有脈搏。
當觸電者無呼吸也無頸部脈搏時,才可以判定觸電者呼吸、心跳停止。
圖2-20為觸電者的正確仰臥姿勢。

圖2-20 觸電者的正確仰臥姿勢
發現口腔內有異物,如食物、嘔吐物、血塊、脫落的牙齒、泥沙、假牙等,均應盡快清理,否則也可造成氣道阻塞。無論選用何種暢通氣道(開放氣道)的方法,均應使耳垂與下頜角的連線和觸電者仰臥的平面垂直,氣道方可開放。
多說兩句!
若觸電者已經失去知覺,但仍有輕微的呼吸和心跳,應讓觸電者就地仰臥平躺,讓氣道通暢,解開觸電者的衣服及有礙于呼吸的腰帶等,呼叫觸電者或輕拍觸電者肩部,判斷觸電者意識是否喪失。在觸電者神志不清時,不要搖動觸電者的頭部或呼叫觸電者。
2 急救處理
在通常的情況下,若正規醫療救援不能及時到位,而觸電者已無呼吸,但是仍然有心跳時,應及時采用人工呼吸法救治。
圖2-21為人工呼吸前的準備工作。

圖2-21 人工呼吸前的準備工作
劃重點
在人工呼吸前,首先要確保觸電者口、鼻暢通,然后迅速采用正確規范的手法做好人工呼吸前的準備工作。
做完前期準備后,開始進行人工呼吸。圖2-22為人工呼吸的方法。

圖2-22 人工呼吸的方法
1 救護者首先深吸一口氣,緊貼著觸電者的嘴巴大口吹氣,使其胸部膨脹,然后換氣,放開觸電者的鼻子,使觸電者自動呼氣,如此反復,吹氣時間為2~3s,放松時間為2~3s,5s左右為一個循環。重復操作,中間不可間斷,直到觸電者蘇醒為止。
2 在人工呼吸時,救護者在吹氣時要捏緊鼻子,緊貼嘴巴,不能漏氣,放松時,應能使觸電者自動呼氣,對體弱者和兒童吹氣時只可小口吹氣,以免肺泡破裂。
若觸電者的嘴巴或鼻子被電傷無法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或口對鼻人工呼吸時,也可以采用牽手呼吸法救治,如圖2-23所示。

圖2-23 牽手呼吸法
1 墊高肩部。首先使觸電者仰臥,最好用柔軟的物品(如衣服等)墊高肩部,頭部后仰。

圖2-23 牽手呼吸法(續)
劃重點
2 救護者蹲跪在觸電者頭部附近,兩只手握住觸電者的手腕,讓觸電者兩臂在胸前彎曲,讓觸電者呼氣。注意,在操作過程中用力不要過猛。
3 救護者將觸電者兩臂從胸前向頭頂上方伸直,讓觸電者吸氣。
在觸電者心音微弱、心跳停止或脈搏短而不規則的情況下,可采用胸外心臟按壓法幫助觸電者恢復正常心跳,如圖2-24所示。

圖2-24 胸外心臟按壓法
1 讓觸電者仰臥,解開衣服和腰帶,救護者跪在觸電者腰部兩側或跪在觸電者一側。
2 救護者將左手掌放在觸電者的胸骨按壓區,中指對準頸部凹陷的下端,右手掌壓在左手掌上,用力垂直向下擠壓。成人胸外按壓頻率為100次/分鐘。一般在實際救治時,應每按壓30次后,實施兩次人工呼吸。
多說兩句!
在搶救過程中,要不斷觀察觸電者的面部動作,若嘴唇稍有開合,眼皮微微活動,喉部有吞咽動作,則說明觸電者已有呼吸,可停止救助。如果觸電者仍沒有呼吸,則需要同時利用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法。如果觸電者身體僵冷,醫生也證明無法救治時,才可以放棄治療。反之,如果觸電者瞳孔變小,皮膚變紅,則說明搶救收到了效果,應繼續救治。
尋找正確的按壓點:可將右手食指和中指沿著觸電者的右側肋骨下緣向上,找到肋骨和胸骨結合處的中點,如圖2-25所示。

圖2-25 胸外心臟按壓法的按壓點
劃重點
將中指放置在胸骨與肋骨結合處的中點位置,食指平放在胸骨下部(按壓區),將左手的手掌根緊挨著食指上緣置于胸骨上,將定位的右手移開,并將掌根重疊放在左手背上,有規律地按壓即可。
2.3 外傷急救與電氣滅火
2.3.1 外傷急救
1 割傷急救
圖2-26為割傷的處理方法。

圖2-26 割傷的處理方法
在電工作業過程中,碰觸尖銳利器、電擊、高空作業等可能會造成電工作業人員被割傷、摔傷和燒傷等外傷事故,對不同的外傷要采用不同的急救措施。
電工作業人員在被割傷出血時,需要用棉球蘸取少量的酒精或鹽水將傷口清洗干凈,為了保護傷口,用紗布(或干凈的毛巾等)包扎。
多說兩句!
若經初步救護還不能止血或血液大量滲出,則要趕快呼叫救護車。在救護車到來以前,可采用指壓止血方式,即用手壓住割傷部位接近心臟的血管,以此來達到止血的目的。
指壓止血方式只是臨時應急措施。若將手松開,則血還會繼續流出。若有條件,最好使用止血帶止血。
圖2-27為止血帶止血的方法。

圖2-27 止血帶止血的方法
劃重點
使用止血帶止血時,先將消毒紗布或割傷者的衣服等疊起放置在止血帶的下面,用止血帶扎緊肢體端的動脈,以脈搏消失為佳。
若傷口出血呈噴射狀或有鮮紅的血液涌出,則應立即用清潔的手指壓迫出血點的上方(近心端),使血流中斷,并將出血的肢體舉高或抬高,以減少出血量。
止血帶每隔30min左右就要松開一次,以便讓血液循環;否則,割傷部位被捆綁的時間過長,會對割傷者造成危害。
2 摔傷急救
在電工作業過程中,摔傷主要發生在一些登高作業中。摔傷急救的原則是先搶救、后固定。圖2-28為摔傷的急救措施。

圖2-28 摔傷的急救措施
對于摔傷,應在6~8h之內進行處理,并縫合傷口。
從外觀看,若摔傷者并無出血,但有臉色蒼白、脈搏細弱、全身出冷汗、煩躁不安,甚至神志不清等,則首先讓摔傷者迅速躺平,用椅子將下肢墊高,并保持肢體溫暖,然后迅速送往醫院救治。若送往醫院的路途時間較長,則可給摔傷者飲用少量的糖鹽水。
如果摔傷的同時有異物刺入體內,則切忌擅自將異物拔出,要保持異物與身體相對固定,并及時送往醫院救治。
圖2-29為肢體骨折的急救方法。

圖2-29 肢體骨折的急救方法
劃重點
當肢體骨折時,一般使用夾板、木棍、竹竿等將骨折處的上、下兩個關節固定,也可與身體固定,以免骨折部位移動,減少傷者的疼痛,防止傷勢惡化。
圖2-30為頸椎和腰椎骨折的急救措施。

圖2-30 頸椎和腰椎骨折的急救措施
1 當頸椎骨折時,一般先讓摔傷者平臥,將沙土袋或其他代替物放在頭部兩側,使頭部固定,頭部切忌后仰、移動或轉動。
2 當腰椎骨折時,應讓摔傷者平臥在木板上,并將腰椎軀干及兩側下肢一起固定在木板上。
多說兩句!
值得注意的是,若為開放性骨折或大量出血,則應先止血、后固定,用干凈的布片覆蓋傷口,并迅速送往醫院,切勿將外露的斷骨推回傷口內。若沒有出現開放性骨折,則最好也不要自行或讓非醫務人員揉、拉、捏、掰等,應等急救醫生或到醫院后讓醫務人員救治。
3 燒傷急救
燒傷多是由觸電及火災事故引起的。一旦出現燒傷,應及時對燒傷部位進行降溫處理,并在降溫的過程中小心除去衣物,以降低傷害,如圖2-31所示。

圖2-31 燒傷急救
劃重點

使用剪刀將燒傷部位的衣物剪開,小心與燒傷部位分離。
2.3.2 電氣滅火
一旦發生電氣火災事故,應及時切斷電源,撥打火警電話119報警,并使用身邊的滅火器滅火。圖2-32為常用的滅火器。

圖2-32 常用的滅火器
電氣火災是由電氣設備或電氣線路操作、使用或維護不當而直接或間接引發的火災事故。
不同性質的電氣火災應選擇相應類型的滅火器。
一般來說,對于電氣線路引起的火災,應選擇干粉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二氟-氯-溴甲烷滅火器(1211滅火器)或二氟二溴甲烷滅火器滅火。這些滅火器中的滅火劑不具有導電性。
圖2-33為滅火器的基本結構組成。

圖2-33 滅火器的基本結構組成
劃重點
電氣火災不能使用泡沫滅火器、清水滅火器或直接用水滅火,因為泡沫滅火器和清水滅火器都屬于水基類滅火器,具有導電性。
在使用滅火器滅火時,要首先除掉滅火器上的鉛封,拔出位于滅火器頂部的保險銷,然后壓下壓把,將噴管(頭)對準火焰根部滅火,如圖2-34所示。

圖2-34 滅火器的使用方法

1 與火點保持安全距離,用手握住滅火器軟管前端的噴管(頭),對準火點,調整滅火器噴管(頭)的噴射角度。
2 用提握滅火器手的拇指用力按下壓把,使提握提把的四指與拇指合攏,滅火劑便會從噴管(頭)中噴出。

圖2-35為使用滅火器滅火的操作要領。

圖2-35 使用滅火器滅火的操作要領
劃重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撲救易燃液體的火災時,滅火器的噴管要盡可能壓低,對準火焰根部,由遠及近,左右掃射,切忌噴射角度過大,以防液體飛濺,擴大火勢,增加滅火難度。
圖2-36為滅火器滅火的操作規范。

圖2-36 滅火器滅火的操作規范
對空中線路滅火時,要以安全角度撲救,以防導線或其他設備掉落,危及人身安全。

在距離火焰2m左右的地方,用右手用力壓下壓把,用左手拿著噴管左右擺動,噴射干粉并覆蓋整個燃燒區,直至把火全部撲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