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歷史故事精選
-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編選
- 1922字
- 2021-07-20 16:50:56
完璧歸趙
公元前283年,趙惠文王得到一塊晶瑩光潔、精美絕倫的玉璧——和氏璧,真是愛不釋手。秦昭襄王聽說后非常眼饞,便派使者帶著國書來見趙惠文王,說秦王愿以十五座城池來換天下無雙的寶物和氏璧。趙惠文王十分為難:秦是虎狼之邦,向來無信義,若是送去,只怕是有去無回;如若不送,又怕惹惱了秦國,惹來麻煩。苦惱中便找大臣們商量。大臣們爭論了半天,也拿不出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來。這時宦官繆賢向趙王推薦道:“我家的門客藺相如有膽有識、智勇雙全,可派他出使秦國。”于是趙惠文王將藺相如召進宮,發現他談吐不凡,很有見識,便決定派他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
秦昭襄王聽說趙國使臣帶著和氏璧來到秦國,便召集群臣,興高采烈地在王宮接見藺相如。藺相如恭敬地獻上和氏璧,秦王接過一看,只見玉璧玲瓏剔透、潔白無瑕,喜得合不攏嘴。他摩挲和欣賞了好半天,又傳給大臣和宮女們看,壓根兒不提換城的事。藺相如在朝堂上看出秦王毫無換城的誠意,便急中生智走上前來,對秦王說:“這塊璧雖說名貴,可也有一點瑕疵不易看出,拿來讓我指給大王看。”
秦王信以為真,就將和氏璧交給了藺相如。只見藺相如抱著玉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殿堂的一根柱子,怒氣沖沖地說:“大王派使臣到趙國,說是愿以十五座城池來換趙國的和氏璧,我們趙王誠心誠意派我把玉璧送來,可大王卻沒有交換的誠意。如今玉璧在我手里,如若大王逼迫我的話,我寧可把我的頭和玉璧一起在這柱子上撞得粉碎,讓你什么也得不到。”說著,他真拿著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秦王見他要動真格,便連忙令人拿出地圖,指點十五座城池的位置。藺相如心想:可別再上他的當,就說:“趙王派我來秦國送璧之前,曾齋戒五天,舉行了隆重的儀式。大王若有誠意,也應齋戒五天,舉行儀式,我才敢將和氏璧奉上。”秦王無奈,只得答應照辦,并送藺相如回旅館休息。藺相如一回到旅館,就連忙派隨從喬裝打扮,帶著和氏璧抄小路趕回了趙國。
到了第五天,秦昭襄王果然舉行了隆重的儀式,準備接受和氏璧,只見藺相如空著兩手,不慌不忙地走上殿來說:“貴國自穆公以來,二十幾位君主,從來不守信用,我怕再次受騙,對不起趙王,已派人將玉璧送回趙國了,請大王治罪吧!”秦王聽后勃然大怒:“你這不明明是在戲弄本王嗎?”命人上來捆綁藺相如。藺相如面不改色地說:“大王息怒,現今,秦強趙弱,大王若真想要這塊和氏璧的話,不妨將那十五座城池先割給趙國,然后再派人隨我去趙國取和氏璧。趙國若得了十五座城池,哪敢不把和氏璧交給秦國?”秦昭襄王聽藺相如講得振振有詞,無法反駁,只好讓藺相如回國了。秦王本來就沒有以城換璧的誠意,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秦昭襄王一直對藺相如完璧歸趙一事耿耿于懷,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公元前279年,他又派使者邀趙惠文王前往澠池相會。趙王知道秦王居心叵測,不敢前往,已升任大夫的藺相如就勸趙王赴約,免得秦國小看了趙國,并表示愿意陪趙王同去,同時又請大將廉頗率重兵駐守邊境,以防不測。在這次會見中,藺相如不卑不亢,巧言相對,使趙惠文王顏面大增,而秦昭襄王卻任何便宜未得。秦國本想趁趙王不在國內時攻打趙國,可又得密報,廉頗率大軍嚴陣以待,秦王心想:“現今趙國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對其不可輕舉妄動。”
趙惠文王平安回到趙國后,對藺相如更加信任,并拜他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這引起了廉頗的強烈不滿。廉頗認為:“我作為大將,親臨前線作戰,攻城略地、出生入死地為趙國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你藺相如,僅憑一張利嘴,就能爬到我上面來,我忍不下這口氣!”于是他揚言:“我要找機會,給藺相如一點顏色看看。”
藺相如聽到此話,從此出門繞路走,裝病不上朝,以免碰到廉頗生出爭端。藺相如的隨從們很不理解,認為他膽小如鼠,感到很失望,紛紛提出辭職。藺相如一邊挽留,一邊心平氣和地說:“你們認為廉老將軍與秦王誰更厲害?”隨從們異口同聲地說:“當然是秦王了。”藺相如說:“秦王那樣聲勢逼人,我都敢在大庭廣眾之下斥責他,侮辱他,我怎會單單怕廉頗將軍呢?”他看了一下大伙,接著說,“現今秦國不敢來侵犯咱們趙國,無非是因為我們將相兩人在朝,各司其職。兩虎相斗,必有一傷,如若我們兩人起沖突,鬧矛盾,秦國必定要鉆空子侵犯我國,我現在這樣做,完全是考慮到國家的利益,而不是誰怕誰的問題。”
這些話傳到廉頗耳朵里,他羞愧難當,無地自容,于是便赤膊背上荊條,直奔藺相如家向其請罪:“我是個粗人,氣量狹窄,您品行高潔、寬宏大量,我實在是對不住您啊!”說著跪了下來。藺相如連忙將其攙扶起來,說:“不敢當啊!咱們兩人都是國家重臣,一起為國家出力,老將軍能體諒我的苦心就足夠了,怎么還來給我賠禮呢?”兩人都激動地流下了眼淚,從此成了生死與共的好朋友。就這樣,秦國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未敢侵犯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