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六神無主
書名: 曇花遺夢:一個野孩子的人生沉浮作者名: 作家s24fzj本章字數(shù): 3976字更新時間: 2025-04-02 20:07:22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大家都是這樣認為,也是這樣勸慰張素芬。但這也只是表面上的和諧,人們在心里都與張素芬保持著距離,雖然她是個大大咧咧的女人,并沒有壞心眼,也不會記仇,但對張素芬的性格也了如指掌,他們害怕自己某一天被懷疑上,又是一場漫天口水仗,攪亂自己的心情,都和她保持著距離,都保持非大事不接觸的態(tài)度。
大事降臨的時候,張素芬總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一九七九年,“自衛(wèi)還擊,保衛(wèi)邊疆”戰(zhàn)爭打響,昆明軍區(qū)是直接的主力參戰(zhàn)部隊,袁光福也隨部隊開拔到戰(zhàn)斗一線。后來國家實行輪戰(zhàn)策略,基本上沒有昆明軍區(qū)什么事,戰(zhàn)斗也僅限局部展開,戰(zhàn)事相對平穩(wěn)。袁家塆卻謠言四起,所有的謠言都只有一個主題---袁光福在部隊犧牲了。
關于他的死法有很多版本:有的說他在向前線運送彈藥的時候,車輛觸碰到敵人埋下的地雷,剛好在他座位下爆炸,當場被炸的無影無蹤,車上總共三名戰(zhàn)士,只活著一個,通過他的講述才知道袁光福犧牲的消息。
有的說袁光福被敵人飛機轟炸死,車隊在向前線運輸彈藥的時候,遭遇敵機偷襲,車隊來不及隱蔽,炸彈就在汽車旁邊爆炸,引爆了車上的彈藥,連人帶車被炸的粉碎。戰(zhàn)友親眼目睹袁光福被炸死的慘狀,嚇的人都軟了。
還有的說其實袁光福沒有死,只是被俘虜,被抓去給越南女兵當苦力,還給她們當性伴侶,完成生育孩子的重任。具體被關押到什么地方,不得而知,估計是不會被遣返回來的,因為那邊本來就女多男少。
這些謠言很是讓親者痛,仇者快,尤其是跟張素芬有過結的人,更是一吐為快,不斷添鹽加醋傳播著,仿佛他就是親歷者一樣講的栩栩如生。
謠言滿天飛,張素芬聽了很是煎熬。女人的第一感覺告訴她,這些謠言都是假的,因為袁光福過年的時候才回來過,他返回部隊不久,怎么可能那么巧就死了。如果袁光福真的在戰(zhàn)場上犧牲了,鄉(xiāng)政府早就派人來慰問了,還會問她有什么要求與想法。她相信黨和政府,可直到今天為止,鄉(xiāng)政府依然沒有任何動作,那肯定是沒有這回事。眾口鑠金,誰也無法阻擋謠言的傳播,謠言如雪花漫天飛舞,將張素芬的世界裹的嚴嚴實實,讓她感到冰冷和無助。她變得非常敏感,任何人在她面前提及戰(zhàn)場上的事,都會變得情緒激動,難以自已。
袁定國擔心兒子安全,也對她說:“說袁光福在戰(zhàn)場上遭打死了,洪湖鄉(xiāng)在昆明軍區(qū)當兵的都遭打死了幾個,鄉(xiāng)政府都派人去慰問家屬了,你還不去看看啊。”
袁定國不知道委婉表達,更不會注意語氣的輕重緩急。張素芬聽了感覺他像外人那樣幸災樂禍,巴不得袁光福真死了,當場頂起來:“他死不死關你屁事,你是巴不得他死了,你好欺負我孤兒寡母。我早就看出你一心只向著老大,把我和袁野軍當外人一樣防著,你以為你做的多高明。”
袁定國哪會想到自己的一片好心卻沒有好報,居然還被認為是巴不得兒子死了,他也不想刺激張素芬,好男不跟女斗,只得快步離開。
袁定國的話也提醒了她,是啊,何不去鄉(xiāng)政府問一下呢,自己實際探的消息總比聽這些人謠傳的好。她在謠言的狂風暴雨中飄搖,直逼她心理防線,此刻,鄉(xiāng)政府就是她的救命稻草。于是,她便迫不及待跑到鄉(xiāng)政府詢問有關袁光福的情況。鄉(xiāng)武裝部長接待了張素芬,得知她的來意后,拍著胸脯給她保證,目前地方政府沒有接到任何關于袁光福的消息,一有消息會及時通知她的。武裝部長還贊揚張素芬的做法是正確的,要始終堅信黨和政府,不要相信民間謠言,歡迎她與鄉(xiāng)政府保持聯(lián)系,袁光福是戰(zhàn)斗英雄,他在前線保衛(wèi)國家,鄉(xiāng)政府在后方也要做好保護他的小家,有什么困難可以跟鄉(xiāng)政府反映,政府會盡力解決的。
鄉(xiāng)武裝部長的一席話讓張素芬心里踏實多了,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高高興興回家去。在路上碰到村里的一位“高人”,兩人結伴回村,閑談之間,張素芬就把去鄉(xiāng)政府的事詳細擺給他聽了,本想讓他分享這一喜訊,讓他作為謠言的澄清者。不料,高人聽了卻“指點”她,鄉(xiāng)政府的話要聽一半信一半。為什么呢?畢竟政府的話才是最終結論,袁光福是死是活是由他們來傳達;這些政府工作人員,有著嚴格的政治紀律,不能隨口亂說,他們要維護安定團結,做好軍屬們的安撫工作,不希望軍屬們采取過激行動到鄉(xiāng)政府去又哭又鬧。尤其是像她這種孤兒寡母,一下子失去頂梁柱,那真叫走投無路,必然會到鄉(xiāng)政府去又哭又鬧,搞的烏煙瘴氣影響不好。他們最擅長的工作方法就是冷處理,讓她張素芬慢慢適應了再說實話。凡是上級沒有明確指示的,他們絕對不能亂說,誰說了就是犯錯誤,工作前途就沒有了,甚至可能被判刑。哪個還敢亂說話,包括鄉(xiāng)黨官員都不能亂說話。
張素芬仔細一想,也是啊,怪不得說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不會憑空捏造事實。那人民都說袁光福死了,那……她的表情僵硬住了,眼含熱淚,匆匆別過往家趕。
謠言像魔鬼一樣在袁家塆肆虐,撕裂著張素芬的心,她像汪洋大海里的一艘小船,在謠言的風浪中起伏。一個人默默坐在床沿,昏暗的燈光讓她更加憔悴,她擔憂著袁光福的安危,想知道他的生死,可問來問去一點音訊都沒有。這些年來,她一個人承受著生活的磨難,多么希望他能在身邊,像大哥那樣分擔生活的重擔,讓自己也像大嫂一樣做全村最幸福的女人,如今,這種希望似乎越來越渺茫。以前他在部隊服役的時候,每個月還有幾十塊錢津貼郵寄回來,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她的經(jīng)濟壓力,過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日子,讓人羨慕不已。如果他真在戰(zhàn)場上光榮了,這一切都會化作烏有,她會更加無依無靠,讓她一個女人支撐起一個家,真的不可想象。她在內心深處呼呼著袁光福,回想起以前兩人僅有的歡樂時光,漸漸的,張素芬再也忍不住,眼淚如決堤的洪水,唰唰流著,伴隨著她的嗚咽聲。
袁野軍看見母親淚眼婆娑,說話聲音哽咽不已,他不知道如何安慰媽媽。他對父親更沒有印象,以前袁光福每次回來探親,他就像見了陌生人一樣,躲的遠遠的,沒有勇氣喊過爸爸,更沒有體會到父愛。雖是如此,一想到自己這么小就沒有爸爸,別人家的孩子都有爸爸呵護,自己卻無依無靠,那種感覺確實讓人難以承受,袁野軍不由得傷心的哭起來,嘴里終于清清楚楚喊出爸爸兩個字。
這一夜,母子倆抱頭痛哭,昏暗的燈光也變得莊重肅穆;這一夜,這個家庭終于忍受不住這些謠言的攻擊,變得脆弱不堪;這一夜,張素芬抱著活要見人死要見尸的目的決心去部隊看看。
第二天,張素芬便安排袁野軍去田家灣將王淑蘭請來。
張素芬見母親來了,如同見到救命菩薩一般迫不及待的問王淑蘭:“媽,你是活菩薩,你是觀音菩薩的弟子,你最靈驗了,你給我問一下菩薩,看袁光福究竟是活起還是死了。”
看著身心憔悴的女兒,王淑蘭知道她承受不住了,便坐在床沿雙手比劃著請起神來,口中咿咿呀呀的念著,神情很專注。大約過了五分鐘,她才睜開眼睛告訴張素芬:“嗯,你不用擔心,袁二哥在部隊好的很。沒有傷著一根毛,還長的白白胖胖,比上次回來的時候還要白些。”
“真的啊?媽,他還真的活著?”張素芬聽見母親“報喜”,如同撥開烏云見日般高興。
“這又不是我說的,是觀音菩薩讓我傳話,觀音菩薩隨時隨地關注著人世間的一切,任何人任何事都難逃她的法眼。還全靠觀音菩薩保佑,暗中給他一個護身護,幾次都有血光之災,他都能逃過一劫,一直都平安無事。他在部隊和戰(zhàn)友們喝酒劃拳,看電影這些,簡直就像過年一樣高興。你不用擔心。”
聽說是觀音菩薩傳話,還是她在保佑袁光福,前些天去鄉(xiāng)政府問也說他沒事,這下總算是雙保險,張素芬又恢復了往日神采,說話聲音高亢明亮起來。她緊緊拉住母親的手,又追問道:“媽,那你再問一下觀音菩薩,光福后面還會參戰(zhàn)不,不會再有這樣的事吧?”
這個問題把王淑蘭問住了,剛才那些所謂的觀音菩薩的話,是她自己編的“謊話”,為的是讓女兒寬心。她有菩薩心腸,卻無菩薩功力。自己的女兒問丈夫的生死,她當然只能說好的。王淑蘭的能力與口才也有限,面對女兒這些連珠炮,她不知該如何回答,因為她不是決策者,她也沒有更多信息渠道,更不可能像一些專家學者那樣預測。
沉默許久她才開口說:“后面不會打仗了,接下來部隊要給他開慶功會,喝慶功酒,首長給他戴大紅花,給鄉(xiāng)政府報喜,讓鄉(xiāng)政府來表彰你。到時候他還會戴著大紅花回到袁家塆。”
這,只是王淑蘭個人美好的想法而已,也只是她平日里聽到只言片語加工而成,不過卻成了張素芬的救命稻草。丈夫從生死未明變成一個戰(zhàn)斗英雄,享受著各種榮譽,接受著人們的歡呼和崇拜,享受著崇高禮遇。這當然是她所期望的,母親的話讓她喜極而泣,心中的不安總算得到完全釋放,假如王淑蘭告訴她任何一丁點不幸的消息,就會成為壓死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高興之余,張素芬又問母親:“媽,你問一下菩薩,我準備去部隊探親,看看他,重要的是我想把他調回來,免得夜長夢多,你又讓觀音菩薩看一下,我的這個愿望能不能實現(xiàn)呢?”
王淑蘭又舞動著手指,口中念念有詞,稍傾,她對張素芬說:“你想見他就去吧,你看見他了就知道我說的一切都是真的。袁二哥在部隊等著你,他現(xiàn)在一天只管耍,皮鞋刷的亮錚錚,衣服穿的干干凈凈,保準你越看越喜歡。去部隊好好跟首長講,能不能讓袁光福回來,首長說了算,只要首長批準,其他都不是問題。你千萬不要跟首長吵架頂嘴,要不然菩薩都不會保佑你。”
有了菩薩的“保佑”,張素芬感覺前途一片光明,更加堅定去部隊探親的決心。思慮再三,張素芬對母親說:“媽,我去部隊探親,袁野軍在讀書,不能陪我一起去部隊探親,他一個人在家我不放心,很多事情都不知道怎么做,你就過來幫我照看一下,順便給他做飯洗衣服這些。我去部隊個把月就回來了。”
王淑蘭明白她的想法,也深知一個男人對家庭的重要性,就寬慰張素芬說:“你去嘛,親眼看見放心些。你走了我來幫你看家嘛,袁野軍長大了,也知道做些事了,我會教他的。”
有了母親的承諾,張素芬心里踏實多了,她就全力做好去部隊探親的準備,買了20個雞蛋煮好,放在口袋里作為干糧。又從箱子里翻出幾件衣服帶上,隨后就將箱子鎖的嚴嚴實實,把鑰匙藏在一個隱蔽角落。
深秋的凌晨,霜霧滿天,寒露遍地,張素芬迎著瑟瑟秋風,背上行囊,懷著忐忑不安的心,踏上千里尋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