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推薦序 管理大師的天鵝之歌:人生長跑指南

管理大師漢迪的這本《成長第二曲線》是對他自己百歲人生的總結,也是一本充滿人生智慧的書,飽含對Z世代的諄諄教誨,同時也為科技高歌猛進的數字時代開出一劑劑解藥,提醒后人千萬不要在數字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本書堪稱一本人生長跑指南,只有拉長了時間的跨度,才能真正理解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意義。

年輕人習慣把人生看成一場又一場的錦標賽,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也在不斷推銷零和游戲的觀念。漢迪卻認為,人生是馬拉松,不是短跑比賽,重在參與和堅持,不應用競賽的視角去看待人生,也不應用簡單的輸贏來衡量人生的結果,因為如果是這樣的話,贏家太少而輸家眾多。

人生長跑,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較量、一場不斷挑戰自我的比賽,也是一段可以和很多伙伴一同前行共同體驗的經歷,更可能是在不同時期由不同人引領的比賽,就好像環法自行車賽一樣。“養育一個孩子需要舉全村之力”。被城市化和數字化裹挾的人類,需要從原子化的陌生社會回歸到群體中去,重新擁抱社區和社群,才能找到人生的意義和目標。這也是為什么軍隊里同在一個班一個排的戰友最緊密,而同一個村子的熟人社會最知根知底。

同樣,用馬拉松的長期視角來看待一個人的職業發展,賽道的規劃和賽道的轉換就變得特別重要,每個人都應慷慨地投資自己,也需要學會在人生變得無趣之前及時轉換賽道。

漢迪將企業的發展軌跡描繪成躺倒的S型,個人的職業發展軌跡也類似:一開始是一段下坡,因為需要投資,需要努力,之后是長長的上坡,這恰恰是出成績、有成長的階段。問題是很少人能夠在爬坡時望見頂峰,或者確切地知道頂峰在哪里。大多數人都只是“后見之明”,直到越過頂峰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才發現,原來事業的頂峰已過。

漢迪建議那些希望活出精彩的人在抵達事業頂峰之前就著手籌劃新的賽道。籌劃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在社群中貢獻自己的價值,也可以選擇在人生賽道的中點停下來,放慢腳步休整一下,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找尋下一段人生方向。

在技術加速迭代讓“996”日益流行的時候,恰恰需要厘清工作與生活的區隔,而不是用工作替代生活,需要多花些時間陪家人,有時間去娛樂,也有時間去思考。

漢迪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就走出了三條首尾相連卻精彩不同的賽道:一開始在殼牌公司中做到高管,然后成為倫敦商學院的創始人之一,半退休之后又以管理大師和作家聞名于世,每次賽道轉換都恰到好處。

談到學習,漢迪強調尊重每個人的多樣性,同時比較早地去踐行“知行合一”,避免因為過度分數競爭而產生精英暴力。

在競爭激烈的社會,我們常常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在數字經濟時代仍然試圖沿用工業時代的單一模子來衡量每個人。哲人們早就對人的多樣化有深刻的洞見。亞里士多德說過人有三種不同的智慧,分別是學業上的、技能上的(匠人精神)和現實生活中待人接物的。每個人的才智其實都是這三種智慧的綜合,總會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在學業上有所成就,也不是學業不好的人就無法成功,而是條條大路通羅馬。當下的教育恰恰忽略了這種多樣性,用學業分數以偏概全地評價一個人,加劇了過度競爭。

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應試教育和分數主義卻過度強調“刷”有正確答案的題,缺乏面對真實世界復雜未知問題的探索與試錯。漢迪建議,未來的學習需要讓孩子較早就參與到社區和商業中去,讓學生組成小組解決現實世界中復雜的問題,并在這種訓練過程中學習處理未來未知世界難題的方法。

當下的教育還忽略了許多工作中最基本的素質的培養,比如不遲到、團隊協作、為自己的決策承擔責任等,這些素質需要“言傳身教”,也需要每個人在實際工作中去體會和感悟。人生長跑,僅僅是學業上的精進遠遠不夠,身體力行的實踐與待人處事的歷練是人生長跑同樣重要的軟實力。

漢迪也花了不少筆墨去分享他對婚姻這一對每個人而言都至為重要的制度安排的理解。

漢迪自稱自己有三段婚姻,但是卻是和同一個女人締結。之所以有三段婚姻,是因為他覺得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簽署了不同的婚姻契約。隨著人生的發展,每個人的關注點和工作與生活的重心都會發生變化,在人生的長跑中,當工作和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的時候—比如孩子長大離開家,又比如孫輩出生—都需要重新修訂婚姻的契約,才能真正做到地久天長。

能夠與同一個女人一生長跑是漢迪的幸運。當我們看到一個又一個名人與結發多年的伴侶離婚,有些人喪失了對愛情的幻想,漢迪卻告訴我們婚姻的真諦:一成不變而白頭偕老的婚姻只存在于灰姑娘和白雪公主的童話之中,變是唯一不變的人生道理,婚姻也是如此,也需要應變。有些人能夠因為變化而不斷修訂婚姻契約,才真正做到長相廝守;另一些人因為變化無法彌合相互的分歧而違約,和平分手其實是最好的選擇,也是人生的自由。

雖然崇尚自由,但漢迪仍然給我們勾勒出了什么是理想的婚姻生活。漢迪的妻子總能夠在關鍵時刻推動他去做“痛苦”但事后被證明是正確的改變,也能夠“犧牲”自己來成就他的事業,但這種犧牲并不是那種只求付出不求索取的奉獻,而是堅守兩個人婚姻的契約,真正踐行了“取和與”的伴侶真諦。

早年,漢迪的妻子犧牲自己的工作成就丈夫、培養孩子,但是她并沒有放棄自己對攝影的愛好。等孩子都長大出門上學和工作,生活發生了新的變化,漢迪也從商學院“退休”,妻子成了他的演講經紀人。再往后,倆人都上了年紀,漢迪也被奉為管理學的大師,倆人的生活安排又做出了新的調整。漢迪的妻子開了一個小小的個人攝影工作坊,春天到初秋時節以妻子的工作為重心,漢迪安心在家寫書—寫作在漢迪看來比演講掙錢要重要得多,晚秋和冬天則是漢迪演講的季節,妻子輔助他工作。

漢迪的妻子是鼓勵他寫本書的背后推手,但在寫本書的過程中,陪伴漢迪超過半個世紀生命長跑的伴侶去世了。漢迪在書中強調為什么有終身相伴的愛侶是一個人的幸運,也是向自己的妻子致敬,因為在漢迪眼里,人生幸福并不復雜,就是有事做,有人愛,有期許。

吳晨,《經濟學人·商論》總編輯、《轉型思維》作者

2021年5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爱县| 长兴县| 庆阳市| 呼图壁县| 那曲县| 象山县| 万源市| 玉环县| 田林县| 峨山| 沾化县| 罗山县| 织金县| 宜君县| 乡宁县| 信宜市| 雷波县| 保德县| 霍林郭勒市| 岗巴县| 中卫市| 固原市| 越西县| 丹江口市| 湖南省| 茌平县| 香港| 通江县| 措勤县| 湖口县| 昌图县| 米脂县| 开阳县| 来宾市| 清原| 申扎县| 亳州市| 黎川县| 浑源县| 蒙自县| 竹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