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則天
- 蒙曼
- 3160字
- 2021-07-15 15:15:40
二、家族崛起
怎么改變身份呢?經過一番考慮,武士彟決定走從軍這條路。從軍大概是科舉制實行以前,寒門子弟最主要的起家途徑了。首先,從軍不需要家世背景,只要勇敢、身強體壯就可以;其次,從軍周期短,打一場勝仗后,就可能得到提拔。當時有很多從軍起家的故事,最著名的比如唐朝的薛仁貴,他本來就是一個普通農民,既沒錢,也沒什么背景,在唐太宗征高麗的時候白衣從軍,因為作戰勇敢受到唐太宗的賞識,一下子就提拔為五品的將領。后來,他在西北戰場大顯身手,留下了“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的佳話。
這樣的故事在當時非常具有典型性,武士彟也想走這條路。可是他和薛仁貴不同,他有錢。薛仁貴沒錢,所以從一個士兵做起;武士彟有錢,有錢能使鬼推磨,當然不用從普通士兵做起了。從軍伊始,他就當了一個小小的武官,這個官職的名稱叫鷹揚府隊正,是隋朝府兵制體系下所有常任軍官中最低級的官員,管五十個人,相當于我們現在說當排長了。
武士彟當官的地方,是在他的家鄉文水。就在這任職務上,他結識了后來的大唐帝國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這是在隋煬帝大業十一年(615年),李淵奉煬帝之命討伐反叛,路過武士彟當官的地方。武士彟一看,有大人物經過,這以后有利用價值啊,趕緊巴結,他又有錢,所以好酒好肉款待李淵,賓主盡歡,給李淵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但是,李淵隨即離開了。又過了兩年,大業十三年(617年),天下大亂,群雄蜂起,許多人都預感到隋朝大廈將傾,想推翻隋煬帝的統治。當時的隋煬帝,正在江都(就是現在的揚州)巡游,故都難回,怎么辦呢?北邊總得有人鎮守,于是隋煬帝就派李淵擔任太原留守—整個太原地區的軍政第一把手,防守整個北方地區。李淵到了太原以后,不由得想起了武士彟當年的熱情款待。現在有條件了,提拔他一下吧。于是提拔他當了行軍司鎧參軍,掌管武器兵仗。武士彟當上行軍司鎧參軍之后,跟李淵的來往就頻繁了。他很快就發現李淵這個人雄心勃勃,想趁天下大亂當皇帝。頂頭上司圖謀造反,武士彟該怎么辦呢?經過一番思考和權衡,他決定力挺李淵。力挺當然得用行動表現出來,武士彟為此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獻兵書,獻符瑞。武士彟先搜羅了一些古代兵書,然后總結了其中的經驗教訓,編了一本“精裝版”的兵書,獻給了李淵。這個禮物獻得好不好呢?那簡直是正合李淵心意。那個時候,造紙術和印刷術還不發達,書本身就是相當寶貴的文化資源,兵書尤為可貴,誰想問鼎皇權,都得借鑒一下別人行軍打仗的經驗啊,所以李淵收到這個禮物,異常高興。那么,武士彟獻了什么符瑞呢?史書沒有記載。但是,按照《新唐書·武士彟傳》的說法,他曾經“夢帝騎而上天”,當然這個夢是從他自己口中說出的。很明顯,這是對李淵剖明心跡,表示愿意效犬馬之勞。只有龍才能上天,武士彟等于在向李淵表態,您就是真龍天子啊。這是第一個意思:我支持您,很看好您。第二個意思:您要是想當真龍天子,就應該重用我,我愿為您效犬馬之勞。李淵也是個明白人,聽完這個夢,哈哈大笑,說這話你可千萬別跟別人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大概所謂的獻符瑞都是這一類的事情。
第二,協助李淵發展勢力。隋煬帝雖然派李淵當太原留守,可是對任何將領,皇帝都不能全盤相信,所以還是給他安排了兩個副手,一個叫王威,一個叫高君雅。這兩個人干什么呢?名義上協助李淵,其實是在監視李淵。很快,他們就發現李淵收羅了一些不法之徒,于是起了疑心,想暗中調查一下李淵的用心。武士彟財力雄厚,出手大方,朋友眾多,他在投靠李淵之前,就和王威、高君雅有交情,也算是他們的心腹,聽說他們要調查李淵招納亡命之徒這件事,就找到這兩人,對他們說:“此皆唐公客,若爾,必有大嫌。”意思是說,你們作為唐公(李淵,李淵被封為唐國公)的副手,這樣不信任他,這要是給他知道了,以后還怎么處理上下級關系?這兩個缺乏警惕性和辦事魄力的副手也是一對草包,沒什么心眼,一聽武士彟說得合情合理,也就罷手了。這樣一來,就為李淵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進一步擴充實力。
第三,傾盡家私,舉族從軍。武士彟傾其所有,把萬貫家產都獻給李淵。我們知道,革命需要本錢啊,有了錢才能招兵買馬,李淵此刻也需要大量金錢,武士彟的投資非常及時。此外,武氏一門人才濟濟,補充到李淵隊伍中,也給李淵提供了干部力量。李淵稱帝后,武士彟的哥哥武士稜官至司農少卿,另一個哥哥武士逸官至益州行臺左丞,可見武氏一門在李淵起兵的過程中確實貢獻良多。
武士彟這么做,有沒有冒險性呢?當然有了。跟著李淵起兵,有可能獲得成功,從而享受榮華富貴,但也有可能賠上身家性命。做這樣的決定不光需要有頭腦,更需要有孤注一擲的勇氣。他冒險了,也成功了。李淵所率軍隊在太原起兵后,勢如破竹,很快攻下了隋朝的都城大興(唐朝改叫長安,今陜西西安),推翻了隋朝的統治。李淵當上了大唐帝國開國皇帝,歷史上稱為唐高祖。李淵做了皇帝后,論功行賞。武士彟雖然沒有什么戰功,但是一直主持軍需,保障后勤,也成了十七位太原元謀功臣之一。李淵讓他繼續發揮特長,做庫部郎,仍然主管財物,后來經過幾次升遷,成為三品的工部尚書,主管工程水利建設,是個部長級的要員,那是高官了。這時武士彟的政治夢基本實現了,地位已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隋唐時代是個身份制社會,人們固然尊重你的政治地位,但是也非常看重你的出身。當了高官后的武士彟不久就發現,同僚從內心里瞧不起他,經常在背后嚼舌頭,說你看他現在趾高氣揚的樣子,他以為自己是誰啊?他原來就是個木頭販子,是個暴發戶。這讓他感到很郁悶,真是太傷自尊了。他還要進一步取得社會認可。怎樣才能讓自己的社會地位再提高一步呢?
這次,他選擇了婚姻這個途徑。武士彟年輕時娶了一個姓相里的女子為妻。相里氏跟武士彟生活多年,已經有了兩個兒子,一個叫武元慶,一個叫武元爽。在武士彟當工部尚書的時候,這位相里夫人一病不起,死了。一般來說,中年喪妻是人生的一大不幸,可是對于當官的人來講就未必盡然了。陳世美當了官之后,不就巴不得秦香蓮死嗎?可是秦香蓮偏偏不死,最后逼得陳世美沒辦法,要把她殺死。相里夫人倒是挺識趣的,沒等武士彟厭倦她,她就先死了,于是,武士彟身邊就出現空缺了。
誰來填補這個空缺呢?唐高祖李淵親自給他做媒來了。李淵為什么對武士彟這么好?根據《冊府元龜》的記載,主要是由于武士彟工作太勤勉,把唐高祖給感動了。唐高祖說:“此人忠節有余,去年兒夭,今日婦亡,相去非遙,未常言及,遺身殉國,舉無與比!”說這個人太忠誠了,去年兒子夭折,今天老婆又死了,可是他沒有向組織上開過口,沒有要過錢、沒有要過假期,還是這么勤勤懇懇地干工作,如果大家都像他這么好好干,我們這個帝國肯定會興旺發達啊!所以,李淵下定決心幫他娶個好媳婦。經過千挑萬選,最后就選中了楊氏夫人。
楊氏夫人是什么背景?她是隋朝四貴之一觀王楊雄的侄女,楊達的女兒。她的伯父和父親都是隋朝的宗室,也都做過宰相,她算是正宗的金枝玉葉。楊夫人少有大志,小的時候不喜歡做女紅,喜歡閱讀文史書籍,因此被家里的長輩認為是“隆家之女”。但奇怪的是,這么優秀的女孩在婚姻方面卻是高處不勝寒,她跟武士彟結婚的時候,“芳齡”已經四十有四了。這個年紀即使從今天的眼光來看,也早過了談婚論嫁的時候了。為什么楊夫人這么晚婚呢?按照武則天當皇后以后的說法,是因為楊夫人信仰佛教,本來抱定獨身主義,后來遇到她優秀的父親才改變主意的。但是也有人懷疑楊夫人不是初婚,是二婚。也許正是因為再婚,并且已經人老珠黃,她才肯委曲求全,下嫁給一個新朝的暴發戶。無論如何,這次婚姻可是強強聯手,武士彟有政治地位,楊夫人有身份背景,正可謂優勢組合。
晚婚的楊夫人生育能力頗為了得,以四十多歲的大齡,還一連生下了三個女兒。大女兒后來嫁給了賀蘭氏,以后我們還要提到;三女兒后來嫁給一個姓郭的,很快就死了;二女兒就是我們的主人公武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