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奶奶行走去縣城
- 紙上畫人間
- 冉喬峰.
- 634字
- 2021-07-13 08:21:07
奶奶這個詞,已經好久用不上了,因為她在2005年就已經去世了。雖然她走了,但我在有時熱情有時清冷的他鄉(xiāng),總會想起她曾給予我的溫暖與愛。
從我記事起,父母就離婚了。父親從我兩歲時就一直在外務工,很少回去,我長期與奶奶生活在一起。
奶奶是很親和的一個人,據說她曾擔任過生產大隊的婦女主任,為人處事在大隊中有很好的聲譽與評價,直到她去世多年,仍有人時不時提起。聽說她年輕的時候,正好趕上過“難關”,爺爺是石匠,去世得很早,我父親才兩三歲,除了父親,我還有兩個伯叔,一個姑姑。所以我很佩服我的奶奶,一個人含辛茹苦地把幾個孩子拉扯成人。
她經常風里來,雨里去的,如果趕上去縣城開會的話一走就是四五天。當時,我們那里很窮,電都沒有通,家家戶戶用煤油燈,更別說車了,所以她從龔灘徒步去縣城,要走一兩天才能到。開完了會,又急急忙忙跑回鄉(xiāng)里,隊里,帶頭展開工作,有時在夜里,都行走在路上。
至今,我都很敬佩她們那時候的干部作風與精神,也正是有這樣一群人,帶動了當地的人民群眾。當有一天,我奶奶看到了改革開放,通電,通路,重慶成為直轄市,龔灘從區(qū)到鎮(zhèn),鄉(xiāng)也變成村的快速發(fā)展,激動得老淚縱橫。我想,她最遺憾的,應該是自己走得太早了,沒有看到今天的酉陽,以及我家四層的小樓房。
雖然我依舊在外漂泊,但與那個時候相比,我是幸福的。
每當有人提起酉陽、桃花源、龔灘等字眼,我都有一種自豪感。故鄉(xiāng)是我心中的圣地,奶奶是我一生的懷念,漂泊見證了我的青春,我見證了故鄉(xiāng)的成長!
奶奶與縣城之間,建起了一座我行走的精神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