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森是個詩人,游走在大街小巷,看著人世間的百態,看著教會的力量摧殘著一切。包括人心。
他一直都對教會懷恨在心,教會不僅逼死了他的父親,母親也因此拋棄了他,只得跟著一個好心的木匠勉強度日。
木匠對他很好,木匠教他寫字,教他寫詩,教他做人的道理。
詩人成年之后,木匠就消失了,至今杳無音信。
詩人早已看穿教會的真正面目,成為了“無聲反抗者”的一員。
絕望降臨到他的頭上,也不過很快的事。
他在街上走啊,走啊。
見到一個教徒驅趕著一個男人做苦力,他無視。
見到一對深愛著對方的人被教徒拆散,他無視。
見到教徒放火,燒掉一座又一座市民的家時,他終于選擇拿起筆,再次走上反抗教會的道路。
在他寫就一篇又一篇歌頌自由和光明的詩句時,烏云便隨即到來。
教徒撕毀了他所有的詩,洗劫了他的房子,他沒有難過。直到他看到鄰居也受到了牽連,他的悲傷涌上心頭,覺得自己對不起他們。
而更絕望的事情,還在后面。
詩人被捕入獄,他馬上就要接受“審判”了。
教徒將他叫出來,將他押送到法庭上時,他一臉從容。
但是,一見到裁判席上的那個人,他便瞬間絕望。
是那個木匠。
這讓他十分驚愕和憤怒。
詩人大聲怒吼著,他憤怒著叫著木匠的名字。教徒馬上給了他一棍,叫他閉嘴。
經歷了一場荒誕的審判之后,詩人被判無罪釋放。
“木匠”看著他,流露出無奈。
詩人看著他,流露出失望。
絕望的伊森,抓起筆,寫下了一首首憤怒與淚水凝結成的詩,拿著它們,來到了一家酒館。
他點了一瓶紅酒,拿出歌頌自由與光明的詩篇,大聲且憤怒地演講著。
那些詩句,仿佛是割破烏云的利劍,直插云天一般。酒館里的每個人都被這高昂的詩句感染,一個個都憤怒地高聲叫著。
教徒拿著棍子走進了酒館,撕毀了伊森手中的詩篇,伊森徹底憤怒了,他抄起酒瓶,奮力一砸,將那個教徒擊倒。
其他人也抄起酒瓶,憤怒地砸向了教徒,宣泄著他們的不滿。酒館老板上前阻止他們,卻被趕來的許多教徒一并抓走。
第二次審判,詩人依舊毫無畏懼。可這次,依舊被“木匠”擋了下來。
“木匠”抓起伊森的手,上了一輛馬車,救起了一個畫家,來到了城市郊區森林里的一座小木屋。
這里就是他們,與命運斗爭的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