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朝文絜譯注
- (清)許梿編選 曹明綱譯注
- 772字
- 2021-07-13 19:05:31
禁浮華詔
【題解】
北齊文宣帝高洋,字子進,高祖神武皇帝高歡的次子,武定八年(550)即位,改元天保。六月辛巳,下此詔書,見《北齊書·文宣帝紀》。
詔書先以近世“風俗流宕,浮競日滋”總起,接以例舉浮華之種種情形,扣緊“流宕”、“日滋”,末申言立法,以節儉、淳樸為旨歸,言簡意明。后來文宣帝重用楊愔,嚴禁貪污,并開始制定齊律,均可視作以此詔發端。
清人許梿評此詔云:“洞澈末流惡習,大似箴銘格言。誰謂齊、梁間盡靡靡之奏邪?今之士大夫,當書此于門屏幾席,可以起廢疾、針膏肓矣。”可見反浮華、倡儉樸在整個封建時代,乃至今日,都有其現實的積極意義。
頃者風俗流宕〔1〕,浮競日滋〔2〕。家有吉兇,務求勝異。婚姻喪葬之費,車服飲食之華,動竭歲資,以營日富。又奴仆帶金玉,婢妾衣羅綺。始以創出為奇,后以過前為麗。上下貴賤,無復等差。今運屬維新〔3〕,思蠲往弊〔4〕。反樸還淳〔5〕,納民軌物〔6〕。可量事具立條式,使儉而獲中。
【注釋】
〔1〕流宕:放蕩不拘。
〔2〕浮競:浮華的追逐。滋:增長。
〔3〕運:國運。屬:值,當。維新:更新。《尚書·胤征》:“舊染污俗,咸與惟新。”惟、維通。
〔4〕蠲(juān捐):去除。
〔5〕反:通“返”,回歸。
〔6〕納民軌物:語出《左傳·隱公五年》:“君將納民于軌物者也。”謂使民器用合于法度。
【今譯】
近來朝野風俗放蕩不檢,追逐浮華的情況與日俱增。家中凡遇吉慶兇喪,務必要求盛大奇異。婚姻喪葬的費用,車馬服飾和吃喝的華靡,動不動就用盡一年的財資,來構成一日的富裕。又奴仆披金帶玉,使喚丫鬟婢女也身穿綾羅綢緞。開始時還以首創出新為奇,后來就以勝過前人為麗了。這樣就使上下和貴賤,不再有等級差別。現在正值國運更新之時,考慮去除過去的弊病。回歸簡樸恢復淳厚,使百姓使用器物合于法度。可以根據事情的不同來訂立各種條例款式,讓世風節儉和適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