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想賺什么錢?
事與愿違,第二天的洱海之約卻沒能順利出行,淡季人少但旅游團也少,他們兩個瑣事纏身、神思恍惚,都沒有提前預訂,剛巧那天附近口碑好能聯系的環洱海團都滿員,想蹭客棧老陳的車,他也出門辦事。
在小南的建議下,兩個人先去古城,因為客棧就在古城里,出門時靜靜只背了一個鏈條小包,小劉更是兩手空空格外瀟灑,與昨日大包小包的行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當赫赫有名的大理古城牌匾映入眼簾,靜靜忽然就想到了段譽他爸的風花雪月。
天高云淡,行人稀少,眼前是古色古香的青石板路和木質樓宇,遠處是霧氣環繞巍峨壯美的蒼山,心情不覺舒暢,塵世的煩惱也都先拋在腦后。
洱海魚、涼雞米線、雕梅扣肉、烤乳扇、燒豆腐……一天的吃吃買買逛逛。
他們的口味類似,合伙吃飯很愉快,但購物時的消費觀卻呈現出兩種極端的狀態。靜靜遇到感興趣的直接付賬帶走,幾乎不考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在景區買是否劃算,典型的沖動消費重度患者,但不得不說,這樣確實給了她一時無憂的快樂,用中國的老話說,“來都來了”;小劉遇見感興趣的東西卻要貨比三家,有時甚至不嫌麻煩地先去網上搜一下,最后竟然發現同樣的東西網上有售而且將近便宜了一半的價錢,太理性旅行的快樂反而少了一些,但同時,事后清點回顧對沖動消費的懊惱也會少很多。
人與人的差異還真是在方方面面,他們都這樣想。
由于昨天旅途奔波,夜里又胡思亂想也沒有休息太好,逛了一天下來靜靜的腿就像灌了鉛,小劉見她奄奄一息又強打精神的樣子暗自好笑,主動拿過她手里大大小小的購物袋,靜靜筋疲力盡不再推辭,解放雙手之后把自己單肩的包斜挎來背,揉了幾下酸痛的肩膀,再一抬頭就看到朦朧夜色和點點燈火中小劉的背影,忽然覺得這個人還蠻可靠。
靜靜笑嘻嘻地大步追上小劉:“謝了啊。”
“不用謝。”小劉側頭看她,夕陽的余暉下,他忽然就被女孩子甜美的酒窩晃了眼睛。
靜靜沒有精力,小劉沒有興趣,所以最后兩個人的古城之旅沒有打卡有名的酒吧街,傍晚時分便早早回到客棧。
客棧里,剛煮好茶的小南邀請靜靜和小劉一起品茶聊天。一樓不大但溫馨的空間里,燈光昏暗,音樂輕緩,茶香四溢,很容易讓人卸下全身的防備。靜靜癱在柔軟的沙發里休息了一會,眼神亂飄看到邊柜里的《股票大作手回憶錄》時卻瞬間煩惱回籠,忍不住又摸出手機點開APP看了一眼自己的賬戶,仿佛多看幾眼結果就會有所改變一樣。
“嘭”,小劉被靜靜大力的捶桌子聲嚇得手一抖,茶水灑到衣領上。
“怎么了?”小劉放下茶杯抽出一張紙巾。
“沒事……”靜靜強顏歡笑,打腫臉充胖子。
小劉隔著桌子看到靜靜手機屏幕上花花綠綠的曲線,猜測道:“你這樣,不會是賠錢了吧?”
“……”靜靜噎住,不甘示弱道,“那你這樣,不會是失戀了吧?”
“……”小劉張了張嘴,最后還是選擇沉默,再次拿起茶杯喝了一大口,綠茶生生喝出了老白干的氣勢。
靜靜口舌之快逞完,戳中別人的傷心事自己也略有尷尬,自顧自倒滿了一杯茶強行跟他碰杯:“同是天涯淪落人!”
小劉將手中的茶水一飲而盡,懶得糾正他倆的“淪落”其實并不相同,半晌又想起什么,試探著問:“那你買的什么股票?”
“就那個貴州百靈、中芯國際、ST銀億、南京熊貓啊。”靜靜虧得一塌糊涂也沒什么可隱瞞的,“之前很熱門的。”
“這幾個風險應該都還挺高的吧,”小劉略一思索,“你研究過K線和基本面?”他一直在股市的邊緣試探但從未涉足,打算就此取取經,即使靜靜的“經”有點一言難盡。
“K線我不怎么會看,還有什么面?”靜靜撓撓耳朵一頭霧水。
“基本面。”小劉口齒清晰地重復了一遍。
“那是什么?”靜靜滿臉寫著茫然。
“……基本面都不知道你就敢直接買股票?”小劉幾乎要被她的天真打敗了。
“我聽專家說這幾只會大漲,就趕緊買了……”這樣一說靜靜也覺得自己沖動又白癡。
“那怪不得被割韭菜啊……”小劉喃喃。
“我也是想快點賺錢啊,這想法有錯嗎?”靜靜不服氣。
“沒錯是沒錯,但應該從長計議,考察清楚。”考察清楚之后就發現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根本無法接受股票的大漲大跌。
“我有那個本事?”靜靜倒對自己認知得很明白。
“沒有研究能力又想賺大錢,這就很矛盾啊。”
“那我還能怎么辦,本來想這么多錢投進去趕緊撈一筆就走,沒承想越套越深……”主播這碗青春飯她快吃到頭了,總要給自己想條后路,只是沒想到專家的話好像不怎么可靠。
“我想賺錢……”靜靜仰躺在沙發上仿佛被抽掉了靈魂,她覺得關于賺大錢這件事自己應該有很多事情要思考,但是大腦卻一片空白,不知道從何思考起。
“你想賺什么錢?”吧臺后默默擦杯子存在感相當微弱的客棧老板老徐忽然開口。
靜靜愣了一下,適應老徐的存在后不解地想,賺錢就賺錢,還分賺什么錢嗎?但老徐目光灼灼,無形的壓力忽然就罩到她頭上,讓她有了一種上學時被老師提問的緊張感,于是硬著頭皮試探性地開口:“大錢,賺完就能辭職不干的那種?”
老徐微微一笑,“賺大錢”這個樸素的想法人人都有,但他這個問題的本意并非側重于“錢”的多少,而在于“錢”的方向:“賺錢之前先要弄明白自己想賺什么錢,就像不管去哪都要先有一個方向,那我們換個說法,你想賺投資的錢還是投機的錢?”
“投……資?”靜靜其實并不確定,但她覺得自己這么辛苦盯盤又花大價錢聽專家課,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應該是一種投資行為吧?而且“投機倒把”怎么樣都不像一個褒義詞。
“投資和投機有什么區別嗎?”小劉也有些迷茫。
“比如你們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行為,不管是買股票,買房,還是去投一家你看好的商鋪,”老徐循循善誘,“有沒有計劃?是有自己買進賣出的一套邏輯和系統,還是說只是在預測行情的漲跌?”
我覺得要上漲就大肆買入,覺得要下跌就立刻清倉。靜靜心里默默地想。
老徐看她的表情就知道了答案:“計劃性是投資和投機的一個區分點,因為投機常常是為了做市場,臨時性和隨機性更高,一致性和確定性較低,所以做投機時我們往往會肩負比較大的風險,去博取一些比較大的利潤。極端來說投機可能就是賭博。”
小劉不由深吸一口氣,腦子里浮現出一群人搖骰子被警察抓起來的畫面。
老徐怕自己嚇壞小朋友,馬上補上一句:“或者可能不是賭博,但是是沒有計劃地去做一些事情。相比來說,投資的話不管在資金方面、風險方面,或者在其他方面,可能會多一些考慮,包括適當地管控資金,去衡量確定性以避免一些破產風險。其實投資和投機的界限有時也比較模糊,比如說一個純粹的中短線交易者可以有一個極為明確的交易系統,進出場都嚴格遵守,那么首先他有計劃性,會耐心等待價格進入他交易系統的計劃區間,還會有一個合適的止盈止損位置。而從確定性上來講,很多技術性的交易者,他們可以通過過去10年甚至20年的數據來回測,那么從概率上來講他們也具有一定的確定性。”
靜靜努力在聽,似懂非懂,交易計劃和止盈止損是她從來沒有考慮過的事。
“那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情況,一筆交易可能的確是投資的特點,但是再細想可能還有一些投機的成分在里面?”小劉的思維跟得很快。
“沒錯,”老徐肯定道,“從這方面看投資和投機對比確實不是特別明顯,容易搞混,因為專業投機者有時也在投資。二者的區分還有一點,頻率。”
“投資的話會頻率一般不會那么高?”靜靜覺得這題她會。
“是的,除去股票,其他的比如房地產、債券,或是天使投資,投資一家公司或者自己開一家店,資金投進去之后不會頻繁地更換投資的店鋪。所以我覺得頻率、進出場的時間點應該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區別。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巴菲特的一句話,‘我最喜歡持有一只股票的時間是:永遠。如果你不愿意擁有一只股票十年,那就不要考慮擁有它十分鐘。’我覺得可能這個更符合投資的理念,因此我可能把看到的一些散戶的行為歸類為投機。”
說完老徐和小劉同時看向靜靜,靜靜抬頭看天……花板。
“所以想賺投資的錢,要有計劃,想賺投機的錢,要有本事。”
小劉和靜靜深以為然,各自垂頭思考。
話說完了,老徐手中的杯子也擦完了,他解下圍裙轉身上樓,大有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架勢。
老徐上樓的腳步聲將小劉拉回現實,看著老徐離去的背影,他覺得自己心中的疑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像開瓶后的汽水泡沫,越涌越多,但他張了張嘴看著老徐走遠最后什么也沒說。小劉低下頭無意識地來回翻轉手機,不知為何,他忽然預感此行可能不止是一場普通的旅行散心,同時又好奇這個客棧老板究竟是何方神圣。
老徐的故事 投資與投機
“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但我所知道的許多人是這么想的,我當年進入市場是這么想的。”
還記得第一次如何進入投資世界的嗎?聽到那些從來讓自己看不起的朋友談到進入股票市場,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投入的2萬元很快變成3萬元。看到身邊的朋友,每天1000元、2000元的賺,買入賣出就能夠賺錢,看起來很輕松容易。心中想著:“他這樣的程度都可以這樣的賺到錢,如果是我的話,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當時進入股票市場就是這樣想的:“這種事沒什么困難,看看報紙上的新聞,每天股票好像都在漲,就算今天沒漲,遲早都會漲,沒有理由賺不到錢。”
雖然買什么股票也不是一個很難的決定,當時我的選擇邏輯是這樣子的:“以前地產股的價格很高,以后應該也會有機會漲回去,就算漲不回去當時的高價,只要漲過去的一半,也夠我賺的了。”以前漲得最好的股票,變成現在決策的首選,錯誤的開始,往往有一個不怎么美好的結束。
所以就選擇先前曾經價格高達120元/股的地產股,然后就是漫長的等待和等待……
事情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樣。
1996年史詩級的大牛市中,一波過去,依然會讓你無法賺到錢。
這種情況下我經歷過不止一次的挫折,也許我比較笨,或是比別人更不信邪,以至于會有如此漫長的學習過程。
為了更了解市場的交易,我進入金融業,當時行情正熱,我投了數十封履歷表,雖有不少的面試機會,但由于不了解市場,一直無法進入證券業。當時正好成立了不少的期貨公司,經大嫂的介紹,我進入了一家期貨公司擔任研究員的工作,一頭栽入了正在起步的衍生品市場中。
在商品期貨中,似乎也有著不少的機會,這深深吸引著我,或許這是一個比股票市場更好的機會。
1996年底,日本橡膠價格已經跌到歷史低點,價位達到98日元/噸,同事告說我,這價格不可能更低了,他說了一句讓我永遠不會忘記的話:“你覺得橡膠的價格會比礦泉水還便宜嗎?”我下意識地回答說:“不可能!”既然不可能,那為什么不買呢?
我把前幾個月拿到的薪水盡數投入買入橡膠期貨,結果卻令人難以置信,橡膠期貨的價格竟一路下跌到73日元/噸,令人不可思議的價位。
1997年的春節我幾乎食不下咽,每天希望橡膠的價格能立即大幅反彈,讓我解套,但市場卻總是聽不到我的祈禱,持續走向我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在農歷春節還沒過完的情況下我已不堪損失而全部被強平出場。
很不快樂的春節,市場的殘忍深深地打擊著一位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年輕人,我永遠記得那年春節的慘劇。在2020年3月時,我再度聽到類似的言論,原油有可能比農夫山泉的價格還便宜嗎?用你的大腦去想一想,這價格合理嗎?當我聽到這言論時,我已不想做任何的解釋,當期貨價格在跌的時候,成本與所有想象的支撐價位都變得不堪一擊,任何理由都無法讓你賺到一毛錢。這是我學到最珍貴的一課。
在股票市場,我也學到珍貴的教訓。其實我在很早的時候就知道低買并且累積股票權益是一件重要的事,但是執行力及受外界干擾的定力確實太弱,讓我沒有辦法及早在資本市場賺到錢。
1999年那年我和老婆結婚,靠著份子錢,我拿到了第一桶金,親戚朋友多在某些時刻是件幸運的事。金額雖然不多,但卻是我一年的薪水。
我開始慢慢地去買我們證券公司的股票。我運氣不錯,趕上了網絡泡沫前的大牛市。我在10元至6元間買了近50萬元的股票。
2000年初,股價已漲至15元附近,短短半年間我獲利已經翻倍,按照當時計劃,我要獲利了結了,但當時公司突然召開全員大會,會中公司不斷地重申前景良好,目標價格有機會漲到25元以上,甚至上看30元以上,我鬼迷心竅地又覺得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透過我的游說再向親朋好友借錢投入,準備再大賺一把。
2000年3月中旬,隨著網絡泡沫的結束,所有股票都開始下跌,但我卻信心十足地相信老板說的話,不斷地投入資金,結果股價一路下跌,從15元一路跌到我從來沒想過的最低2.5元價位。
在下跌的過程中,因為受不了親朋好友不斷的詢問,只好在5元左右全部出場,為了償還親戚朋友的錢,我不僅賠光了第一桶金,也欠下了生平的第一筆債,在接下來的數年,只好慢慢地還債。
一切的原因都是不透過自己的分析,只為了相信一句不切實際的預言。
“千萬不要相信市場上任何的消息及預測,甚至是公司老板的話。”這是我在市場上學到的真理。確定的事,卻沒辦法執行,不確定的事卻又太過于執著,到最后兩頭空空,從頭再來,時間又被錯過。
2002年我進入了自營部門,專門負責衍生品的交易,當時部門僅有2人,我和我的中學同學,他從股票的自營部門轉調過來,他是我的老板,我們一起交易公司的自有資金,期貨及期權是我們的交易目標。
幸運之神開始站在我這邊。或許是公司制度的壓力,也或許是相互監督的緣故,為了不露出我的缺點,交易開始變得自律,有規則,而交易的情況也變得好起來了。我們對于行情的預判不見得多準確,但對于止損卻十分嚴格,所以獲利也蒸蒸日上,成為公司當時的當紅炸子雞,年輕有為又帥且又會交易。
2003年至2005年,由于幫公司賺進了大把的鈔票,我也一路晉升,不但拿到了金融界最高榮譽的金彝獎,也在35歲之際升至公司資產管理子公司的總經理,成為當時最年輕的高管,而同學也升至證券公司的執行副總裁。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風險永遠在旁邊等著你松懈,然后在你最不防備的時候給你最致命的一擊。
2007年的大牛市,讓大家都失去了戒心。那幾年賺了錢,總是澳門、東莞、香港來回游玩,那是交易員的黃金時代,沒有經歷過,永遠不知道燈紅酒綠、夜夜笙歌是什么樣子。你去過太子半山酒店的選秀?去體驗過澳門一擲千金的感覺?周末去香港半島酒店喝個下午茶?晚上回到臺北林森路的制服店?
我們穿著BOSS或ARMANI修飾合身的西服,法式翻領襯衫配上袖扣,才顯得像金融界的精英。我們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交易的精髓,永遠不會再虧錢,反正自動提款機就在身邊,如我同學那時所說的:
“錢不夠,再進場搞幾百張期權就好了,有風險?對沖不就了事了!”
交易如此容易,卻也讓我更接近懸崖的邊緣了。
2007年7月份,股市來到了7年來的高點,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席卷全球,股市紛紛重挫,當天股市開盤即重挫3.5%以上,賣出跨式(straddle)或寬跨(strangle)的投資人完全沒有逃生或止損的機會,太重的倉位代表著過多的風險,衍生品的風險在行情變化快速的時候風險還要加倍,開盤若沒有立即止損,損失比開盤還要多3倍。7月27日當天部門損失高達2億元,是部門成立有史以來最大的虧損。在此之前,部門獲利才爬上平均每年一億元,而一天之內,我們就損失了兩年能夠賺到的錢了。
不尊重風險者,有一天一定會被市場教導如何尊重風險。
風險控制是個頭痛的問題,你要賺到錢,但是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總是賺不夠錢,這就像一個雙刃劍一樣,有一好,就沒有兩好。2007年之后我陷入了風險與獲利的兩難決策。倉位太小賺不到錢,倉位太大風險太高。這時候身邊開始流行T+0的交易:當你持有倉位的時間愈短,你的風險愈低。
由于金融海嘯的原因,股市的波動很大,市場造就了很多短線投資的大神,透過短期不斷止損與加碼的方法,創造了驚人的獲利。我研究了他們的方法,自己也一頭鉆進去研究,我知道他們怎么做,但是卻做不到,獲利可以,但是賺大錢,卻萬萬不能。我丟失了自己的交易方式,進入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獲利卻與他們天差地遠,我迷失了自己,覺得自己不會交易了,像一個剛入行的新人,進退兩難,徒有名聲但賬目上的數字卻遠遠不符。
當你知道的愈多,卻愈迷惘。
在多次的磨煉中,我慢慢地了解到,風險與獲利是一體兩面,風險愈高的,獲利通常會比較高,而風險愈低的,則報酬會愈低,所以在風險高的投資中,僅能投入較小的資金,嘗試獲取較高的報酬,而風險較低的投資中,可以投入較大的資金,獲取穩定的獲利。當時我以為我是了解的,但現實并不是。我以為的跟我想象的,跟最后呈現的結果仍然有很高的不確定性。
例如在2012年,我大舅子上班的公司上市,他跟我說在未上市市場買入,至少可以賺個3倍以上。我請了公司的研究員實地調研,確實可能性很大,我用了50%以上的資金買入,確實賺到了3倍,但最后公司卻上漲了6倍以上,漲幅比想象更大。
圖1.1大舅子工作的公司月K走勢圖
2013年,大姨上班的公司上市,她說股票上漲至少2倍以上。幸虧因為當時的醫藥類很火,上市價格太高,我沒買入太多,否則價格上市后一路下跌,曾經跌到僅有上市價的20%,我可能會虧得很慘。
圖1.2大姨工作的公司月K走勢圖
2014年同學跟我說,他的好友告訴他某家公司大資金會進來,最多兩個月,進來后短期之內一定會翻倍。他說得神靈活現,不僅時間價位都明白地說了,甚至要向我融資200萬元去投資。我同學就是當年一起在衍生品交易部門共同打拼的,且他先前就是證券公司的執行副總裁,他說的話總比大舅子或大姨靠譜多了吧?我把能使用的資金全數投入,要暴富全看這一次,結果買入后是歷史的最高價,5年多過去了,股票仍然沒有起色的機會。
圖1.3同學推薦的公司月K走勢圖
在這個行業,機會太多,誘惑太多,不管是親戚、高管同學或是公司老板,任何人給你建議時可能并無任何的惡意,他自己也投入了不少,但是你的認知會讓你自己犯下初入行所犯的錯誤,而且會一犯再犯。有許多你認為確定的事,事后來看,不過是一個隨機的概率過程。
這么多年來,從股票到衍生品,除了純粹的套利交易確定性較高外,只有指數在過去十幾年來是一直向上的,只要指數夠低,把時間拉長來看,到后來總是上漲,沒有例外,接下來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基金定投是最容易達成這種模式的方式,在指數較高時買的較少,在指數較低的時候買的更多,要賺到足夠的錢,只是時間問題,雖然早就知道,但是沒有耐心去做。在自己的資產上,想要快速地賺到錢,但最后總是事與愿違,唯有一步一個腳印地慢慢去實踐才是真理。
由于常常要拜訪客戶,也認識了一些因投資致富的客戶。
“我在確定性較高的套利交易上看到了致富的機會。愈確定的事,投入愈大的資金。”我聽著這個徐姓老總侃侃而談和我說著當年的事,“2012年做國債正回購,用了數倍的杠桿,2014年滬深300股價指數期貨(IF)明顯高于滬深300ETF有2%以上,做期貨與現貨的套利也用了數倍的杠杠,然后2015年做分級基金的套利……若是沒有交易機會,我什么也不會做……”突然之間,我明白了一些事,原來愈確定的事,投入愈大的資金,并不是從0到1的事,而是從0到數倍,甚至更多,做衍生品的我居然讓資金限制了我的想象,原來確定性接近100%的交易,可以投入的資金不是接近100%,而是盡可能地接近你的極限。
當然,我并不是建議大家去融資去拼命地用風險換取獲利,畢竟套利交易還是有一定的專業性在,在投資的這條路上,對風險與報酬的認知上自己的眼界仍然太淺,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用運氣賺到的錢,只要時間夠長,總會用實力虧回去,唯有在長期是件確定的事,用時間來分散風險,才是穩定而長遠的路,我用了很久的時間又回到最初自己認為已經了解的路上,雖然動作是一樣的,但是心境早已不同,資產也開始慢慢進入了正向的走向。
有人說,牛市是散戶虧錢的開始,當你愈想賺錢,卻愈難以賺到錢,我用了很多年證明這件事是真的,別讓自己開始投資變成悲傷虧損故事的序幕。
我看了一眼靜靜年輕的臉:“你所有積極的投機,后來回過頭來看看,可能都是一場場的賭博,這是我初入市場的故事。希望你不是和我一樣,以為自己是投資,但卻是一場隨便的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