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此時正值疫情在家時期,算來我的期貨交易歷程已有六年。回想我初入私募基金拜訪名師時,聽聞老師的交易經驗有七年之久,又是交易大賽的亞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時間一晃,曾經的私募已經“人去樓空”,從2016年的暴跌到2017年的蕭條,再到2020年的疫情,無論是股市還是期市都可以稱得上是交易者最艱難的幾年。
究其而言,人沒法脫離環境,任憑交易者有多聰明,悟性有多高,當整個市場都進入僵局時,一切都無從談起。但沒有足夠的實力,也不可能從環境中脫穎而出,也難以在艱難時刻挺到最后。利弗莫爾或許最后是失敗的,但他的交易理念和交易體系卻是有價值的。
我想要把一個交易者的成功因素系統地來分析,他的交易理念是否正確,交易體系是否成熟,是否有足夠的資金保障生活和交易,以及市場的環境是否配合。
我想我們能夠確實控制和把握的只有自己的交易理念和交易體系。若是投資人要撤資或是市場一蹶不振,我們都沒有任何辦法。
本書內容大部分是我這幾年來對于交易體系的總結,希望通過此書,能夠對新人建立交易體系有所幫助。但如果你只是想尋找一種能夠賺快錢的秘訣,那這本書絕對不適合你,它的定位是適合非常熱愛交易,甚至準備把它當作一生追求的人而寫的。對于完全沒有接觸過交易的新人來說,我不會推薦本書,最好的情況是自己做過一段時間交易,看過幾本最基礎的交易書籍,例如墨菲的《期貨市場技術分析》,對交易有一些心得但仍有許多疑問。
書中我將嘗試把一些非交易的知識與交易融合在一起,我認為,物理、數學、哲學都在某些程度上和交易相通,雖然兩者不能完全畫上等號,但有一些性質確實相同,尤其是交易體系的建立是一件非常抽象的工作,而通過其他具體的知識點會更容易理解。
整本書將按照“市場狀態——基本假設——交易系統——倉位資金管理”這樣一個流程來表述,每一步之間都緊密相關,聯合構成一個完整體系。但同時,交易也并非完全的按部就班,在本書的第二部分我會說明市場是如何與交易系統發生矛盾的,經驗性的直覺總是不可或缺,在任何情況下都應當占有一席之地,也因此交易是邏輯與藝術的結合。
因此我當然不會認同交易就是簡單的事情重復地做這類話,尤其是出現了一批人認為只要按照機械化的操作就可以穩定盈利的說法。市場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不懂變通或者觀望的人都會在變化中慘敗,擁有一個成熟的交易體系和交易理念僅僅只是通往成功的起點,而非終點。要我來說的話,交易者更應該像是一個科學家和哲學家的結合,觀察并提出假設,然后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和反思。
雖然我談不上在交易這一行有多么成功,但也算不上失敗。經歷了2015年大牛市,也經歷了這幾年無窮無盡的反復震蕩,我慶幸仍然還活著。
由于我的期貨交易風格是長線趨勢跟蹤,且以技術分析為主,因此書中的一些理念可能對于期貨做趨勢交易的朋友來說更合適些。而對于股票、外匯以及基本面的交易者來說參考價值會少一些。
本書的核心內容多是從我的專欄里整理而成,難免有很多錯誤和疏漏,還請廣大讀者多多包涵,也歡迎各位指出本書的不足之處,我的對外交流平臺是我的知乎和微博賬號:賽博格Cyborg(同名)。對于本書的疑問和建議都可以在知乎或者微博上與我交流,也可以直接發送郵件到543169993@qq.com。
無論如何,能夠有機會寫出這樣一本書是我的幸運,而如果又恰好對你有所幫助,那就更是我的榮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