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將自己的交易系統對他人很有邏輯地娓娓道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唯有對交易系統有深刻理解并不斷地反思,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
我交易生涯的絕大多數時間待在機構的自營體系內。在冰冷吆喝的環境中,盤中不斷地買入、賣出并借此持續刺激體內腎上腺素,努力地賺取市場上每一分可以賺的錢。這是交易員必需做的事,但卻很少仔細地去思考自己的交易系統之外的東西,這對于長期交易的穩定性是一個很嚴重的致命傷。經過一段時間再回過頭來看一看,原來我的交易風格是被動的轉換,是由于市場不斷地經歷“平靜波動、劇烈波動、平靜的趨勢、波動的趨勢”導致的結果,如果需要
自己親自去體會這種突如其來的改變,不知道要經過多少個年頭。
在真實的交易中,我們常常被困在一個不知所措的困境中,經過無數次回測及實踐的系統往往不堪現實環境的玩弄。2003年之前,在中國臺灣我曾經創造了一個交易系統,把加權股價指數期貨當天開盤后前15分鐘的高低點當成支撐與壓力,只要盤中向上漲過那15分鐘的高點或是向下跌破那15分鐘的低點,則買入或賣出股指期貨,在1998年至2004年4月之前,沒有任何一個月虧損。當時我深深地認為已經找到交易致富的最佳途徑,但接下來連續六個月突如其來的連續虧損,卻讓我不知所措,每一個月都認為這只不過是個意外,市場終究會還你一個公道,市場不可能沒有日內的趨勢,直到你的資金及信心永遠地被擊潰。
我們都分不清楚系統死亡與系統錯誤、系統失效或是系統死亡,不了解市場與其基本假設間的關系。甚至也不了解自己的交易系統在面臨臨界點時的成本問題。常常在錯失了趨勢交易的機會時心中感嘆:“我再堅持一下就好了!”也常常執著日內交易成本而不果斷止損,使得更好的機會不斷流失。你要知道你在交易著什么?不是市場走勢,而是你的系統與市場狀態之間的關系,這是很多初入市場的人不了解的事。
在我目前主要從事的期權波動率的交易中,也不斷重復類似的故事。當我們賣出波動率時,黑天鵝事件發生后使得策略損失慘重,導致在中國臺灣2008年之后許多公司不允許交易員持有賣出期權的倉位過夜。這種因為不了解而不知所措的事,不僅僅在個人投資者間發生,在許多成立已久的券商和期貨公司的自營商之間也司空見慣。只要在市場交易,你的交易系統就和市場狀況、基本假設及倉位資金管理脫離不了關系,本書給了我們交易人最深刻的心靈深處的問題的解答。
[1]徐華康,方正證券交易運行與期貨期權部董事,微信公眾號“老徐話期權”,曾出版《我當交易員的日子》《期權基本款》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