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9章 成于儉敗于奢——李紈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中國自古就是一個重視家風和傳承的國家,李紈用勤儉節約的家風成功培養出了賈蘭。《朱子家訓》中就有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只有以敬畏之心對待食物,才能品味出每一粒米的香甜!只有以勤儉之風澆灌家庭,才能培養出力挽狂瀾的棟梁!

書中,即使我們的主角林黛玉,還是薛寶釵,都是奢侈的主,兩個人的用度和開銷都不小。然而,李紈卻用一生詮釋了什么叫節儉,她的結局也證明了她的追求是對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驕奢淫逸往往導致昏庸頹廢,而勤儉節約往往引人勵精圖志。現代生活中鋪張浪費的現象屢見不鮮。

2015年10月23日,在江蘇揚州,一份總重量4000多公斤的揚州炒飯成功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然而,三天之后,吉尼斯世界紀錄官方機構卻宣布該紀錄無效。原來,挑戰成功后,一部分炒飯被送到養殖場做了飼料。而吉尼斯世界紀錄對此有嚴格規定:用于挑戰的食品最終必須為民眾食用,不得有任何浪費。此舉隨即引發網友吐槽,主辦方的行為遭到了大家的一致譴責。在我們這樣一個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的國度,糧食被賦予了特殊的感情色彩,“浪費糧食可恥”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炒飯喂豬”活動挑戰的不是吉尼斯世界紀錄,而是公眾情感和公序良俗,它被官方機構否認,受到公眾譴責,都是咎由自取。要杜絕“舌尖上的浪費”,離不開每個個體“起而行之”。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從一粥一飯省起,真正走向“關心糧食和蔬菜”的詩意棲居。

李嘉誠是華人首富,但他在生活中卻非常節儉,能省則省。有錢人的手表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動輒幾萬幾十萬。有誰能想到李嘉誠的手表只值3000港幣,是一款西鐵城的太陽能手表。他覺得這款表走時很準,很好用,很愛惜。一次,李嘉誠在澳門參加一個招待會,當宴會快結束的時候,有人看到這么一個細節:李嘉誠面前的盤子里還剩下兩片西紅柿,他笑著招呼身邊的助手,助手輕步上前,兩個人一人一片把西紅柿分著吃了。這小小的兩片西紅柿,折射出李嘉誠勤儉節約的品格。在他看來,即使是不起眼的小物件,也不能因浪費而抹殺了它存在的意義。“不能浪費”,這簡單的四個字,是李嘉誠先生一生堅持的財富觀。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他在應天書院讀書時,一位同窗好友見他的伙食太差,便讓家人送飯時多捎上一份,準備贈與范仲淹。范仲淹再三婉拒:“我多年吃粥已經習慣了,如果驟然吃上你送來的美味佳肴,以后就再也吃不下粥了,那怎么能行呢?”范仲淹從小就明白一個道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到他兒子范純仁結婚時,范仲淹已經身居高位,經濟相當寬裕了,但是當他聽說兒子想用錦羅綢緞作為婚房的裝飾,立即把他喊來訓話:“吾家素清儉,安能以羅綺帷幔壞吾家法,若將帷幔帶入家門,吾將當眾焚之于庭。”其節儉的家風可見一斑。范仲淹在晚年回顧自己的一生時,曾經留下一句話:“老夫平生屢經風波,惟能忍窮,故得免禍。”這句話值得我們每個人仔細品味。

《尚書》中說:“克勤于邦,克儉于家。”無論是國,還是家,都需要勤儉節約。更甚者,修身養性本就需要勤儉節約。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就有:“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無不需要勤儉節約。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則肆,肆則百惡俱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鸭山市| 宁夏| 泰来县| 邵阳县| 房产| 登封市| 辽阳县| 宁明县| 黄龙县| 沁水县| 通许县| 绥阳县| 同德县| 宕昌县| 扎兰屯市| 海阳市| 莱阳市| 乐清市| 临武县| 江孜县| 财经| 丽江市| 博湖县| 隆德县| 皋兰县| 东莞市| 新乡县| 集安市| 孟村| 南丹县| 怀宁县| 两当县| 大冶市| 许昌市| 乐亭县| 常德市| 凤凰县| 房产| 松阳县| 聂拉木县| 阳新县|